师大故事

【师大微光】无悔青春志愿行 雷锋精神代代传

发布时间:2024-03-18浏览次数:203

【编者按】总有一群人,在凌晨默默起床,在黑夜深深守护;总有一些事,温暖你我的心,给我们接续奋斗的力量和勇气。每个人都是一道光,哪怕微微的,聚在一起就能点亮整个星空。每个人都了不起,只有你我共同努力,才能迎来师大更加美好的明天。为进一步讲好师大故事,凝聚学校正能量,校园网特推出“师大微光”栏目,记录凡人微光,传递温暖力量,点赞平凡中的不平凡。


阳光照耀着三月的师大校园,一批批师大学子在雷锋精神的指引下,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之中,用温暖和爱“手动”为校园升温。无论是在祖国边陲点燃希望之火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还是深入校园各个角落的学生志愿者,抑或是将美育知识于云端传授给更多人的美育讲师……志愿者们如点点萤火,温暖着、照亮着无数人的心田。

一团火的奉献:志愿支教传“锋”火



“亲爱的刘老师,祝您元旦快乐!”2024年元旦前,正在新疆红星高级中学支教的2019级文学院毕业生刘艺卓收到了来自学生们的元旦邀请函。精美的卡片上字迹工整,还画着刘艺卓的画像。收到邀请函的刘艺卓眼角微微湿润,回想起自己初来乍到时不知道如何与学生相处的迷茫和对教学任务的紧张,心中泛起一阵涟漪。

“以前受到支教团学姐学长很多帮助,他们身上的温情和力量很感染我,所以我也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刘艺卓毕业没多久,就加入了学校研究生支教团。8月份,她和支教团成员跨越千里,从中原腹地奔赴祖国边陲。起初,担任着高二班级语文教学任务的刘艺卓倍感压力,为了能尽快适应工作节奏,实践教学经验尚不足的她常常备课至深夜。

刚刚接手班级的刘艺卓,对学生的爱略显笨拙,常常把对学生的关心与期待藏于一次次的叮咛与严厉教导。紧凑的教学计划、从早到晚严抓听写和默写,严格的要求与管理让本就不苟言笑的刘艺卓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生疏。每当迷茫时,这个二十出头的女孩也会在独处时自我怀疑,是否真的能胜任这份工作。工作的压力再加上对家人的思念,心中也偶尔会响起放弃的声音,“但自己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能让当初满怀热情的自己失望。”

“好在不只有我一个人,还有同伴们的支持和鼓励。”身在异乡的支教团成员相互支撑,成为彼此的依靠。他们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相互磨课,一起交流分享不同教学阶段的经验,一起向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学习,刘艺卓渐渐地掌握了教学的节奏。与学生相处时,她也学会放松紧绷着的弦。课下与学生打成一片、主动倾听学生的心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越来越喜欢她、信任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带的班级从倒数第一逆袭为第一,这极大地提振了我对接下来工作的信心。”

元旦之际,学生们纷纷涌入刘艺卓的办公室,递给她一张张邀请函。“老师,你能不能教我们三年呀?我们很乖的!”刘艺卓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支教的这段时间将会是我一生中难以忘怀的经历。”

支教时间一年,如今已过了大半,“现在想想以后要离开他们,心里会觉得非常不舍。”刘艺卓的心路历程也是二十余年间两百余名支教团成员的写照,从初见学生时紧张迷茫,到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自我成长,最后与这片土地产生难以割舍的情感。“老师,以后我也要做一个和你一样的老师!”课堂上,一位学生眼神坚定地望着刘艺卓说道,这次,她的眼眶再一次湿润了。

一片绿的洗涤:志愿“捡跑”绘绿意 



在三月的师大校园里,可以看到许多一手持垃圾钳一手拿着垃圾袋的学生,他们在慢跑的同时,将沿路发现的纸屑、塑料袋等垃圾“尽收囊中”。为引导学生在志愿奉献中锻炼自我、服务社会,校团委组织开展了学雷锋志愿月“捡跑”活动,路线连接东、西校区,贯穿大半个校园。参与者不仅可以在“捡跑”过程中捡拾校园垃圾,充当一日“校园美容师”,还能途径爱心集市,穿梭在各大摊位之间体验多样特色志愿服务,感受志愿者的风采,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每捡起一片垃圾,我都感到特别满足。”2022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杨润函说。在参加完长达两个小时的“捡跑”活动后,虽然感到有些疲惫,但内心很满足。“这种满足感来源于我们为校园环境改善做出的贡献,也来源于我们对雷锋精神的践行。我要将这份体验分享给身边的同学,让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共同为营造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出一份力。”

“捡跑” 志愿活动得到了广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共有八百余人报名参与。活动负责人李晓波感慨道:“看到同学们如此积极地参与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雷锋精神,我感到十分欣慰。这不仅展现了师大学生的风采,更彰显了雷锋精神在青年一代中的传承与发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雷锋精神在师大校园里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一堂课的陶冶:云端美育润心田



“具有哲学思想的美是最高级的美,哲学的魅力就像阳光,有温暖的力量。”在师大美育小课堂直播间里,2022级美术学院张书畅正在耐心地给直播间的网友们讲解着哲学与美的关系。每周六、周日晚19点30分,张书畅和“美育小课堂”团队的其他成员都会准时坐在电脑面前,进行“美育小课堂”直播分享活动,与网友们共同开启一段寻美之旅。

“从传统文化到红色经典,从黄金分割到文史哲学,我们一直致力于发掘不同专业中蕴含的美学知识,以此带动观众一起探索美、感悟美。”美育小课堂负责人美术学院2021级学生陈薇祎谈到。直播的形式打破了时空界限,有助于帮助更多人获得美育知识,但也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有时候评论区的弹幕刷得太快了,来不及一一记录,导致我们无法逐一回答网友们的问题。此外,将抽象的美的概念转化为具象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不仅需要美学知识,还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对团队成员是很大的挑战。”陈薇祎说。

为了优化授课效果,已经担任多场“美育小课堂”主讲人的张书畅想到了“反转镜头”,课堂主讲人将镜头对准自己,通过丰富的肢体动作、表情变化,并借助一些道具将授课内容更形象更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样的表现形式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也为直播间增加了许多乐趣,之后我们会继续改进直播形式,让美变得生动起来。”张书畅一直在努力地让美被更多的人理解并运用到生活中。

“美丽的风景、气派的建筑是美,礼貌的言语、善良的行为也是美,美不仅是可以看到的,也是可以听到、触摸到、感受到的。”作为美育小课堂的忠实粉丝,2022级文学院王晓天在直播间学到了很多,也想要将自己获得的对美的认知传递给更多的人。

“师大美育小课堂已收获粉丝13513 人,直播时长累计15000余分钟,了解到越来越多人通过我们的直播间学到了美育知识,我们也更加坚定了美育育人的信念,带着这份初心,我们会更加坚定做美的传播者。”陈薇祎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多年来,师大人一直默默走在志愿服务的路上。体育学院连续4年开展“金色梦想 情暖童心”志愿服务,累计为3000余名青年学子开展公益体育课;文学院刘改月爱心支教志愿服务团连续11年奔赴开封市兰考县李西小学进行支教活动……一代代师大学子在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中勇敢前行、无私奉献,用温暖和爱将志愿服务的精神代代传承。

(党委宣传部 石晓倩 大学生记者 朱成真 李诗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