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发布者:张会君发布时间:2012-11-29浏览次数:2860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文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为我国上古至“五四”运动以前的文学。
二、基本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熟悉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
2.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将来胜任中学语文古诗文部分的教学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评论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初步的科研能力。
4.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名段。
三、适用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对外汉语教学专业。
四、学时
本课程在大学第三—六学期开设,分为九编。共284课时,16学分。各学期和各编得分现为:
第三学期        第一编    先秦文学          38课时
                第二编    秦汉文学          30课时
第四学期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32课时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40课时
第五学期        第五编    宋辽金文学        44课时
                第六编    元代文学          28课时
第六学期        第七编    明代文学          32课时
                第八编    清代文学          32课时
                  第九编    近代文学           8课时
五、讲授内容
第一编 先秦文学(38课时)
 说 (2课时)
先秦时期的社会概况。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概况。
先秦时期的文学概况。
第一章上古文学(2课时)
第一节原始歌谣
文学艺术的起源;原始歌谣的产生过程;原始歌谣的特点。
第二节上古神话
神话的概念;神话的起源和社会基础;神话的特点;神话的流传和保存;神话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讲授篇目:
后羿射日、女娲补天、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
阅读篇目: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斩首、共工触山
第二章诗经 (8课时)
第一节关于《诗经》的基本知识
《诗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作品分类; 产生年代、地域;采集、编集和流传;注本。
第二节《诗经》的内容
宗庙祭歌和周族史诗;农事诗;宴飨祝福诗;怨刺诗;战争徭役诗;婚姻恋情诗。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
真实地反映现实,真率地抒发情感;赋、比、兴手法;章法、句式、韵律;语言。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抒情言志传统;风雅精神;艺术手法方面。
讲授篇目:
《关睢》《氓》《君子于役》《蒹葭》《七月》《采薇》《生民》
阅读篇目:
《苤苡》《将仲子》《溱洧》《静女》《无衣》《东山》《谷风》《黍离》《子衿》《何草不黄》《绵》《良耜》
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8课时)
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甲骨卜辞;易卦爻辞;铜器铭文;《尚书》;《春秋》
阅读篇目:
《尚书·盘庚》
第二节      左传
《左传》的成书;体例及记事年代;春秋三传。
《左传》的文学特点。
讲授篇目:
《烛之武退秦师》《殽之战》
阅读篇目:
《城濮之战》《重耳出亡》《晋灵公不君》
第三节      国语
成书;体例、记事时间及国别。
记言为主记事为辅的特点。
讲授篇目:
《召公谏厉王弭谤》
阅读篇目:
《勾践灭吴》
第四节      战国策   
成书、体例、记事时间及国别。
《战国策》的基本思想;文学特色。
讲授篇目:
《冯谖客孟尝君》《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阅读篇目:
《燕昭王求士》《赵威后问齐使》
第五节 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
对史学家的影响;对古文作家的影响
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 (8课时)
第一节      先秦诸子散文概说
勃兴的背景;先秦诸子的派别;形式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二节      论语
孔子的生平、思想。
《论语》的内容、体例、汉代的传本。
《论语》的文学特点。
讲授篇目:
《侍坐章》、《长沮桀溺耦而耕章》
阅读篇目:
《楚狂接舆章》《子路从而后章》《季氏将代颛臾章》
第三节      墨子
墨翟的生平思想
《墨子》成书;主要内容;行文特点。
讲授篇目:
《非攻》
阅读篇目:
《兼爱》《公输》
第四节      孟子
孟轲的生平思想。
《孟子》的成书;主要内容;文学特点。
讲授篇目:
《齐桓晋文之事章》
阅读篇目: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孟子见梁惠王章》《齐人有一妻一妾章》《民为贵章》
      第五节    庄子
庄周的生平思想。
《庄子》各部分的篇数和作者;《庄子》一书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
讲授篇目:
《逍遥游》
阅读篇目:
《胠箧》《秋水》《马蹄》《养生主》《天下》
    第六节    荀子
荀况的生平思想。
《荀子》的主要内容;文学特点。
阅读篇目:
《劝学》《天论》
第七节    韩非子
韩非的生平思想。
《韩非子》的主要内容;文学特点。
阅读篇目:
《五蠹》《外储说》(节选)《难一》(节选)
第八节 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
儒、道两家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对后代散文艺术的影响。
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 (10课时)
第一节   楚辞的基本知识
楚辞的含义、来源、注本、特点。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生平思想;二十五篇作品篇目。
第三节   离骚
篇名含义;写作背景;思想内容;艺术成就。
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九歌》、《九章》、《天问》、《招魂》
第五节   屈原的地位和影响
其精神的影响;诗歌艺术的影响。
讲授作品:
《离骚》《湘夫人》《山鬼》《国殇》《哀郢》
阅读作品:
《东君》《涉江》《橘颂》《招魂》《天问》
第六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
宋玉的生平和创作;其他作家。
《九辩》的内容和艺术。
阅读篇目:
宋玉:《九辩》
第二编 秦汉文学 (30课时)
概说 (2课时)
秦代的社会和文学。
汉代文学的社会背景、思想文化背景。
汉代文学概况。
第一章政论、哲理散文 (4课时)
第一节秦代散文
《吕氏春秋》的编撰;内容和艺术。
李斯的散文。
讲授篇目:
李斯《谏逐客书》
阅读篇目:
《吕氏春秋·察今》
第二节汉初政论文
兴盛原因;总体特征。
贾谊的散文;晁错的散文;邹阳等人的散文。
讲授篇目:
贾谊:《过秦论》(上) 晁错:《论贵粟疏》
阅读篇目:
贾谊:《治安策》(节选) 邹阳《狱中上吴王》
第三节西汉后期到东汉末的政论文
桓宽的《盐铁论》;东汉末期的政论文集。
第四节汉代哲理散文
董仲舒、扬雄、王充的哲理散文。
第二章 司马迁和《史记》 (8课时)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
创作一部新型史书的时代要求和条件。
司马迁著述《史记》的个人条件。
第二节 《史记》的规模、体例和著述目的
《史记》记事起讫的时间和规模;五种体例;纪传体的特点。
第三节 《史记》的思想倾向朴素的唯物思想;进步的历史观;批判精神;对爱国精神等优秀品质的讴歌;思想局限。
第四节 《史记》的文学成就独具匠心的结构;丰富的人物形象;强烈的抒情色彩;高度的语言成就。
第五节 《史记》对后世的影响
对史学家的影响。
对传记文学的影响。
讲授篇目:
《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报任安书》
阅读篇目:
《魏公子列传》《刺客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游侠列传》《贷殖列传》《太史公自序》
第三章 《汉书》及汉代其它记事散文
第一节 班固和《汉书》
班固的生平和家学渊源。
《汉书》的规模、体例;思想倾向;艺术成就。
讲授篇目:
《苏武传》
第二节 杂史杂传和游记
刘向的《说苑》《新序》《列女传》
赵晔的《吴越春秋》、袁康的《越绝书》、马第伯的《封禅仪记》
第四章 汉赋 (6课时)
第一节 汉赋的来源和特征
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出入战国诸子。
不歌而诵;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第二节 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
战国荀子的《赋篇》。
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咏物小赋的特点和代表作家作品。
阅读篇目:
贾谊:《吊屈原赋》
第三节 枚乘
枚乘的生平。
《七发》的内容和艺术;在赋史上的地位。
讲授篇目:
《七发》(节选)
第四节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的生平。
《子虚赋》、《上林赋》的内容和艺术。
司马相如及《子虚赋》、《上林赋》的地位。
司马相如的其它赋作。
讲授篇目:
《子虚赋》(节选)
阅读篇目:
《子虚赋》、《上林赋》
第五节 扬雄、班固、张衡、赵壹
扬雄的生平和赋作;晚年对赋的再认识。
班固《两都赋》的内容和地位。
张衡的《二京赋》和《归田赋》
赵壹的《刺世嫉邪赋》
讲授篇目:
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嫉邪赋》
第五章 汉代乐府诗(6课时)
第一节 关于乐府
乐府的含义;文人乐府和乐府民歌;汉代乐府机关和诗歌的采集;《乐府诗集》和乐府诗的分类。
第二节 汉乐府民歌的内容
对阶级剥削的控诉、反抗;对战争、徭役、赋税的揭露;文心飘泊的凄苦;婚姻爱情题材;其他内容。
第三节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
叙事性;人物形象塑造;语言特点;形式特点。
第四节 孔雀东南飞
悲剧故事及思想意义;人物形象;艺术特点。
讲授篇目:
《陌上桑》《上邪》《有所思》《东门行》《战城南》《孔雀东南飞》
阅读篇目:
《妇病行》《孤儿行》《古歌》《上山采蘼芜》《枯鱼过河泣》
第五节 汉代楚歌
阅读篇目:
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刘彻《秋风辞》
第六章 东汉文人五言诗《4课时》
第一节 五言诗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及其它五言诗
汉代古诗的命名。
《古诗十九首》的时代、作者、内容、艺术、地位。
伪苏李诗及其它古诗。
讲授篇目:
《行行重行行》《回车驾言迈》《迢迢牵牛星》
阅读篇目:
《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今日良宴会》《驱车上东门》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32课时)
概说(2课时)
魏晋南北朝文学社会背景、思想文化背景。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第一章 建安和正始诗歌(7课时)
第一节 建安诗歌的繁荣
建安诗歌的背景;建安文人集团的聚集;创作盛况。
第二节 曹操、曹丕
曹操的生平、诗歌内容、艺术特点。
讲授篇目:
曹操:《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曹丕:《燕歌行》
阅读篇目:
曹操:《龟虽寿》《薤露行》《苦寒行》《对酒》曹丕:《杂诗》《芙蓉池作》
第三节 曹植
曹植的生平、诗歌内容、艺术特点。
讲授篇目:
《白马篇》《杂诗》其五《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
阅读篇目:
《公宴》《美女篇》《吁嗟篇》《送应氏》
第四节 建安七子和蔡琰
“七子”之称的由来及成员。
王粲的生平和创作,刘桢人生平和创作。
七子中其他诗人的代表作。
蔡琰的生平和创作。
讲授篇目:
王粲《七哀诗》其一,刘桢《赠从弟》其二,蔡琰《悲愤诗》
阅读篇目: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徐干《室思》
第五节 建安诗歌的共性特征
建安风骨;用乐府古题写时事而更具文人诗人特点;形式上“五言腾踊”。
第六节 正始诗歌
正始诗歌的背景和特点。
阮籍的生平和创作;嵇康的生平和创作。
讲授篇目:
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驾言发魏都)嵇康《赠秀才入军》(息徒兰圃)
阅读篇目:
阮籍《咏怀诗》(独坐空堂上)(嘉树下成蹊)(湛湛长江水)(洪生资制度)嵇康《幽愤诗》
第二章 两晋诗坛(4课时)
第一节 太康诗风
太康诗风;陆机的诗歌;潘岳的诗歌。
讲授篇目:
陆机《赴洛道中作》
阅读篇目:
潘岳《悼亡诗》
第二节 左思
生平和创作;《咏史》八首和左思风力。
讲授篇目:
《咏史》(弱冠弄柔翰)(郁郁涧底松)
阅读篇目:
《咏史》(荆轲饮燕市)《招隐》(杖策招隐士)
第三节 刘琨 郭璞
刘琨的生平创作;郭璞的生平创作
讲授篇目:
郭璞《京华游侠窟》
阅读篇目:
郭璞《游仙诗》(青溪千余仞)刘琨《扶风歌》《重赠卢谌》
第四节 东晋玄言诗
玄言诗兴起的背景;玄言诗的特点和代表作家;王羲之和兰亭聚会。
讲授篇目:
孙绰《秋日诗》
阅读篇目:
孙绰《答许询》(仰观大造)
第三章 陶渊明(4课时)
第一节 生平、思想
第二节 陶诗的内容
田园诗;咏史咏怀诗;行役、赠答及其他
第三节 陶诗的艺术
情、景、事、理的浑融;平淡自然、凝炼醇美的风格。
第四节 陶渊明的影响
思想人格方面的影响。
诗歌创伤方面的影响。
讲授篇目:
《归园田居》其一、其二、其三《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饮酒》其五《读山海经》其十《归去来兮辞》
阅读篇目:
《和郭主簿》《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饮酒》(少年罕人事)《清晨闻叩门》《杂诗》(人生无根蒂)(白日沦山阿),《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咏荆轲》《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第四章 南北朝乐府民歌(2课时)
第一节 南朝乐府民歌
南朝乐府民歌的分类、产生时间、地域。
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特点和形成原因。
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讲授篇目:
《西洲曲》
阅读篇目:
《子夜歌》(始欲识郎时)《子夜四时歌》(自从别欢后)《华山畿》(未敢便相许)《作蚕丝》《读曲歌》(打杀长鸣鸣)
第二节 北朝乐府民歌
北朝乐府民歌的类属和保存。
北朝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长篇叙事诗《木兰诗》。
南、北朝民歌的比较。
讲授篇目:
《琅琊王歌》(新买五尺刀)《陇头歌辞》《敕勒歌》《木兰诗》
阅读篇目:
《企喻歌辞》(男儿欲作健)(放马大泽中)《隔谷歌》(兄在城中弟在外)《幽州马客吟》《地驱乐歌》(侧侧力力)《折杨柳歌辞》(腹中愁不乐)
第三节 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
开五、七言绝名体抒情小诗新道路;艺术技巧方面的影响。
第五章 南北朝文人诗(7课时)
第一节 谢灵运和山水诗
山水诗的兴起。
谢灵运的生平。
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地位。
谢诗和陶诗的比较。
讲授篇目:
谢灵运《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阅读篇目:
谢灵运《过始宁墅》《登江中孤屿》《入彭蠡口》
谢混《游西池》
第二节 鲍照和七言诗
鲍照的生平。
鲍照诗歌的内容、艺术。
鲍照对七言诗的贡献。
讲授篇目:
《代出自蓟北门行》《拟行路难》(璇闺玉墀上椒阁)(对案不能食)
阅读篇目:
《梅花落》《代放歌行》《拟古》(束薪幽篁里)《拟行路难》(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写水置平地)
第三节 永明体的谢脁
永明体的概念、产生、特点、意义。
谢脁诗歌的特点和对诗歌形式的贡献。
其他永明体作家。
讲授篇目:
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报桥》
阅读篇目:
谢脁《玉阶怨》《王孙游》沈约《别范安成》何逊《慈姥矶》《相送》阴锵《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第四节 齐梁诗文集团
家族文学集团向皇室文学集团的过渡。
齐梁三大皇室文学集团。
宫体诗的产生、特点和主要作家。
阅读篇目:
萧纲《咏舞》《咏内人昼眠》陈叔宝《玉树后庭花》
第五节 庾信与南北诗风的交融
北朝文坛概况。
南北文风交融的情况和途径。
庾信的生平和创作。
庾信后期诗歌的内容、艺术。
庾信对诗歌形式发展的贡献。
讲授篇目:
庾信《拟咏怀》(摇落秋为气)(榆关断音信)
阅读作品:
庾信《拟咏怀》(楚材称晋用)《寄王琳》《重别周尚书》王褒《渡河北》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和散文(4课时)
第一节 魏晋散文和辞赋
魏晋散文的特点、名家名篇。
魏晋抒情咏物小赋的特点、名家名篇。
魏晋散体大赋的特点、名家名篇。
讲授篇目:
孔融《与曹操论盛孝章书》王粲《登楼赋》
阅读篇目:
诸葛亮《出师表》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曹丕《与吴质书》曹植《求自试表》《洛神赋》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王羲之《兰亭集序》
第二节 南北朝的骈文和辞赋
骈文的形式特点;形成发展轨迹。
南北朝骈文的名家名篇。
南北朝辞赋的特点、名家名篇。
讲授篇目:
吴均《与朱元思书》庾信《哀江南赋》(节选)
阅读篇目:
鲍照《芜城赋》江淹《别赋》孔稚珪《北山移文》丘迟《与陈伯之书》
第三节 南北朝散文
范晔《后汉书》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阅读篇目:
《水经注》(河水·龙门)(江水·三峡)《洛阳伽蓝记》(永宁寺)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2课时)
第一节 小说渊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渊源;汉代的小说。
魏晋南北朝小说兴盛情况;分类。
第二节 志怪小说和《搜神记》
志怪小说盛行原因、主要作品和代表作。
干宝的生平;《搜神记》的编撰目的。
《搜神记》的主要内容和精陈梗概的特点
志怪小说的影响。
阅读篇目:
《搜神记》:《三王墓》《韩凭妻》《宋定伯捉鬼》
第三节 轶事小说和《世说新语》
轶事小说盛行原因、主要作品和代表作。
刘义庆的生平。
《世说新语》的体例和梁孝标的注本。
《世说新语》的土族意识和认识意义。
《世说新语》的艺术特点;对后世的影响。
讲授篇目:
《世说新语》:《过江诸人》《王子猷居山阴》《石崇要客燕集》
阅读篇目:
《世说新语》:《周处》《石崇王凯》《王蓝田性急》《刘伶病酒》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40课时)
概说(2课时)
隋代社会和文学概貌。
唐代文学的社会政治背景、思想文化背景。
唐代各体文学繁荣情况。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3课时)
第一节 隋代诗歌
隋代诗歌南北合流的气象。
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的诗歌。
讲授篇目:
薛道衡《人日思归》
阅读篇目:
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昔昔盐》
第二节 初唐诗坛
贞观宫廷诗人、上官仪和上官体、父亲四友、沈宋。宫廷诗人对律讨形式的贡献。王绩、初唐四杰。
讲授篇目:
王绩《野望》骆宾王《在狱咏蝉》
阅读篇目:
上官仪《奉和山夜临秋》宋之问《度大庾岭》卢照邻《长安古意》杨炯《从军行》
第三节 陈子昂与初盛唐之交的诗人
陈子昂的生平、诗歌革新主张、诗歌创作。
张若虚、吴中四士、刘希夷。
讲授篇目:
陈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阅读篇目: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第二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3课时)
第一节 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兴盛
兴盛原因、特点、代表作家。
第二节 孟浩然
生平、诗歌创作
讲授篇目: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
阅读篇目:
《宿建德江》《夏日南亭怀辛大》
第三节 王维
生平、诗歌内容。
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讲授篇目:
《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
阅读篇目:
《观猎》《使至塞上》《鹿柴》《送元二使安西》《汉江临泛》
第四节 裴迪、储光羲等其他山水田园诗人
阅读篇目:
祖咏《终南望余雪》储光羲《钓鱼湾》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第三章 盛唐边塞诗人(3课时)
第一节 盛唐边塞诗的兴盛
兴盛原因、特点、代表作家。
第二节 高适
生平、诗歌内容、边塞诗的特点。
讲授篇目:
《燕歌行》
阅读篇目:
《封丘县》、《别董大》
第三节 岑参
生平、边塞诗的内容、艺术特点。
讲授篇目: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阅读篇目:
《走马川行奉送西师出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逢入京使》《碛中作》
第四节 王昌龄、李颀等诗人
王昌龄的生平、边塞诗、妇女题材诗歌。
李颀的生平、创作;王之涣的生平、创作;王翰、崔颢的诗歌。
讲授篇目:
王昌龄《出塞》《闺怨》
阅读篇目:
王昌龄《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李颀《古从军行》王之涣《凉州词》王翰《凉州词》崔颢《黄鹤楼》
第四章 李白(4课时)
第一节 生平、思想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内容
个人理想和愤世精神;揭露社会黑暗弊端;歌唱祖国自然河山;关心国运和民生。
第三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
强烈个性化的感情色彩;想象、夸张、比喻、语言特色;诗体特色。
第四节 李白的地位和影响
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浪漫精神的影响
讲授篇目:
《蜀道难》《行路难》(金樽清酒)《将进酒》
阅读篇目:
《古风》(西上莲花山)(大车扬飞尘)《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丁都护歌》《长干行》《峨嵋山月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望天门山》《宿五松山下荀    媪家》
第五章 杜甫(4课时)
第一节 生平、思想
第二节 杜甫诗歌的内容
反映社会阶级对立,为人民的痛苦而忧心;反映社会重大事件,脉搏与国家命运同跳动;揭露统治者祸国殃民、奢侈腐朽的罪行;表现自己的遭遇和悲凉情感;其它内容。
第三节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多样化而以沉郁顿挫为主的艺术风格;诗歌体裁;语言艺术。
第四节 杜甫的地位和影响
其思想、情操对后人的影响;其诗歌艺术的影响;自命新题乐府诗对中唐诗人的影响。
讲授篇目: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其一《登高》
阅读篇目:
《丽人行》《兵车行》《石壕吏》《新婚别》《登岳阳楼》《秋兴八首》《北征》《羌村三首》《春夜喜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第五节 元结等安史之乱前后的诗人
安史之乱前后的诗人群体。
元结的生平、创作
阅读篇目:
元结:《舂陵行》《贼退示宫吏》
第六章 大历诗歌(1课时)
第一节 大历诗风
大历文人的心态、大历诗歌的特点;刘长卿、韦应物的生平和创作。
讲授篇目: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韦应物《滁州西涧》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第二节 顾况和李益
顾况、李益的生平和创作
讲授篇目: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阅读篇目:
顾况《囝》李益《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4课时)
第一节 白居易的生平、思想
第二节 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的诗论
新乐府的概念、特点、先驱;白居易的诗论;新乐府运动的兴起和代表作家。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
白诗的分类。
讽谕诗的内容、艺术特点和缺陷。
感伤诗中的两首长篇叙事诗;闲适诗和杂律诗中的名篇。
讲授篇目:
《上阳白发人》《长恨歌》《钱塘湖春行》
阅读篇目:
《轻肥》《买花》《琵琶行》《暮江吟》《观刈麦》《红线毯》
第四节 其他新乐府诗人
元稹、张籍、王建、李坤
阅读篇目:
元稹《谴悲怀》其一《织妇词》张籍《野老歌》《秋思》王建《宫词》(教遍宫娥唱尽词)
第八章 韩孟诗派和中唐其他诗人(4课时)
第一节 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家。
韩愈的生平和诗歌创作。
孟郊、贾岛的生平和诗歌创作;“郊寒岛瘦”之说。
讲授篇目:
韩愈《山石》《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阅读篇目: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听颖师弹琴》孟郊《游子吟》《寒地百姓吟》贾岛《题李凝幽居》
第二节 刘禹锡 柳宗元
刘禹锡的生平和诗歌创作。
柳宗元的生平和诗歌创作。
讲授篇目:
刘禹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西塞山怀古》柳宗元《登柳州城楼赠漳,汀,封,连四州》
阅读篇目:
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乌衣巷》《秋词》柳宗元《江雪》《渔翁》
第三节 李贺
李贺的生平和诗歌创作。
讲授篇目:
《李凭箜篌引》《金铜仙人辞汉歌》
阅读篇目:
《雁门太守行》《苏小小墓》《老夫采玉歌》《将进酒》
第九章 晚唐诗歌(4课时)
第一节 杜牧
杜牧的生平、诗歌内容、艺术特色。
讲授篇目:
《赤壁》《早雁》
阅读篇目:
《过华清宫绝句》《泊秦淮》《清明》
第二节 李商隐
李商隐的生平。李商隐的政治诗、咏史诗、抒情写景诗。
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和艺术。
讲授篇目: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锦瑟》《安定城楼》
阅读篇目: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登乐游原》《马嵬》《嫦娥》
第三节 晚唐其他诗人
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的诗歌。
韦庄、温庭筠的诗歌。
阅读篇目:
皮日休《橡媪叹》聂夷中《咏田家》杜荀鹤《山中寡妇》《再经胡城县》韦庄《秦妇吟》温庭筠《商山早行》
第十章 唐代散文(4课时)
第一切 中唐古文运动
古文的概念、古文运动的概念、古文运动的酝酿产生过程。
韩愈、柳宗元的文学主张和古文运动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韩愈的散文
韩愈散文的内容、艺术。
讲授篇目:
《张中丞传后叙》《送李愿归盘谷序》
阅读篇目:
《进学解》《祭十二郎文》《马说》《毛颖传》《原毁》
第三节 柳宗元的散文
柳宗元散文的内容、艺术。
讲授篇目:
《钴鉧潭西小丘记》《段太尉逸事状》
阅读篇目:
《始得西山宴游记》《种树郭橐驼传》《三戒》
第四节 晚唐散文
晚唐小品文。
古文的衰落和骈文的复兴。
阅读篇目:
罗隐《英雄之言》皮日休《读司马法》陆龟蒙《野庙碑》
第十章 唐传奇和俗讲变文(2课时)
第一节 唐传奇的兴起
传奇的概念、唐传奇兴起原因。
第二节 唐传奇的发展
唐传奇发展的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和代表作家作品。
第三节 唐传奇的艺术
人物形象、情节构思、语言特色。
第四节 唐传奇的地位和影响
标志着短篇小说的成熟;对后世小说、戏剧的影响。
第五节 俗讲和变文
俗讲和经讲、转变与变文;唐代变文的内容和形式。
讲授篇目:
《李娃传》
阅读篇目:
《柳毅传》《霍小玉传》《虬髯客传》
第十一章 唐五代词(2课时)
第一节 词的产生和早期的词
词的概念、形式、起源。
早期民间词、早期文人词。
阅读篇目: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刘禹锡《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第二节 温庭筠和花间词人
温庭筠的生平、温词的内容和艺术。
《花间集》和花间词派
韦庄的生平和创作。
讲授篇目:
温庭筠《菩萨蛮》韦庄《女冠子》
第三节 李煜和南唐词人
南唐词人的概念、冯延巳、李璟的词。
李煜的生平、李煜词的内容和艺术。
讲授篇目:李煜《虞美人》《浪淘沙》
第五编 宋辽金文学(44课时)
绪论(2课时)
一、宋代文学的历史背景
二、宋辽金文学的变学概况
第一章 北宋前期文学(2课时)
第一节 宋初的诗风与文风:西昆体、白体、晚唐派。
第二节 王禹偁
讲授篇目:《村行》
阅读篇目:《待漏院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第三节 西昆派
第三章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6课时)
第一节 北宋的诗文革新
古文先驱者、诗文革新起因、成员、范仲淹的诗文
讲授篇目:
范仲淹《岳阳楼记》
阅读篇目:
范仲淹《东染院使种君墓志铭》尹洙《息戍》
第二节 欧阳修的生平思想及文学主张
第三节 欧阳修的诗
诗风、内容、技巧
第四节 欧阳修的散文
 内容、风格
讲授篇目:
《戏答元珍》《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
阅读篇目:
《画眉鸟》《食糟文》《与高司谏书》《朋党论》《秋声赋》《边户》《再和明妃曲》、《祭石曼卿文》
第五节 梅尧臣 苏舜钦
诗人生平、诗歌内容、诗风
讲授篇目:
梅尧臣《鲁山山行》
阅读篇目:
梅尧臣《汝坟贪女》《田家语》《东溪》苏舜钦《庆州败》
第六节 王安石
作家生平、文学思想、文章特点、诗歌创作
讲授篇目:
《明妃曲》其一《答司马谏议书》
阅读篇目:
《河北民》《游褒禅山记》《祭欧阳文忠公文》
第三章 北宋前期的词(6课时)
第一节 晏殊及其他词人
宋初词坛概况、晏殊生平、词作内容、艺术特色
欧阳修词的内容及特色
张先词的内容及特色
晏几道的生平和词作
范仲淹、王安石的词作风格
讲授篇目:
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蝶恋花》欧阳修《踏莎行》《蝶恋花》晏几道《临江仙》、《鹧鸪天》
阅读篇目:
张先《天仙子》宋祁《玉楼春》王安石《桂枝香》
第二节 柳永
柳永的生平、柳词的内容、柳词的艺术成就、柳词的影响。
讲授篇目:
《雨霖铃》《八声甘州》
阅读篇目:
《望海潮》、《风栖梧》、《夜半乐》、《鹤冲天》
第四章 苏轼(6课时)
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苏轼的文学理论
第三节 苏轼散文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四节 苏轼诗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五节 苏轼词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六节 苏洵、苏辙、曾巩的散文
讲授篇目:
《饮湖上初晴后雨》《江城子》《水调歌头》《念奴娇》《前赤壁赋》《游金山寺》《潮州韩文公庙碑》《六国论》《墨池记》《黄州快哉亭记》
阅读篇目:
《戏子由》《荔枝叹》《蝶恋花》《石钟山记》《教战守策》《水龙吟》《留侯论》
第五章 北宋后期文学(4课时)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黄庭坚的生平、创作主张、黄诗的内容、艺术特色、江西诗派、“一祖三宗”
讲授篇目:
黄庭坚《登快阁》《寄黄几复》
阅读篇目: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上大蒙笼》陈师道《示三子》
第三节 秦观 贺铸
秦观的生平、秦词的内容、艺术特色;贺铸生平、贺词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讲授篇目:
秦观《满庭芳》《踏莎行》贺铸《青玉案》
阅读篇目:
秦观《鹊桥仙》贺铸《六州歌头》、《浣溪沙》《江城子》
第四节 周邦彦
周邦彦的生平、作品题材、艺术特色、其他大晟词人
讲授篇目:
周邦彦《蝶恋花》《兰陵王》
阅读篇目:
周邦彦《苏幕遮》《满庭芳》《六丑》《瑞龙吟》
第六章 南宋前期文学(4课时)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李清照
李清照生平的两个阶段、诗和散文、《词论》、词的内容和特色。
讲授篇目:
《醉花阴》《声声慢》
阅读篇目:
《如梦令》《永遇尔》《武陵春》《乌江》《金石录后序》
第三节 陈与义与其他诗人
陈与义的生平、陈诗;吕本中、曾几等人的生平及诗
阅读篇目:
陈与义《次韵尹潜感怀》、《伤春》刘子翚《汴京纪事》
第四节 张元干、张孝祥及其他词人
张元干的生平、词的内容和特色;朱敦儒的词作;张孝祥的生平、张词的内容和特色;李纲、岳飞、胡铨的爱国词。
阅读篇目:
张元干《石州慢》《贺新郎》岳飞《满江红》张孝祥《六州歌头》《念奴娇》
第七章 南宋中期文学(2课时)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杨万里
杨万里的生平、杨诗的内容、艺术特色
讲授篇目:
《初入淮河》《闲居初夏午睡起》
第三节 范成大
范成大的生平、使金诗、田园诗成就及特色
阅读篇目:
《州桥》《后催租行》《四时田园杂兴》
第四节 尤袤、朱熹、叶适
尤袤的诗歌创作;朱熹的生平思想文学批评及诗歌创作;叶适的生平和思想、文学主张、散文。
第八章 陆游(4课时)
第一节 陆游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陆游诗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陆游诗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陆游的词和散文
讲授篇目:
《关山月》《书愤》《钗头凤》
阅读篇目:
《金错刀行》《游山西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卜算子》《沈园二首》《入蜀记》
第九章 辛弃疾(4课时)
第一节 辛弃疾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辛词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辛词的艺术成就
讲授篇目:
《水龙吟》《菩萨蛮》《破阵子》《摸鱼儿》
阅读篇目:
《青玉案》《西江月》《永遇乐》《丑奴儿》《清平乐》
第四节 辛派词人
陈亮的生平思想、陈词的内容和特色;刘过的生平、刘过的豪放词;刘克庄、刘辰翁的词
阅读篇目:
陈亮《水调歌头》《念奴娇》刘过《沁园春》刘克庄《贺新郎》
第十章 南宋后期文学(3课时)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四灵诗派和江湖诗人
四灵诗派的艺术追求、特色、诗作;江湖诗人、诗歌特点。
第三节 姜夔、吴文英及其他词人
姜夔的生平、姜词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吴文英的生平、吴词的内容及风格、史达祖词、王沂孙及张炎的词。
第四节 文王祥及宋末爱国作家
文天祥的生平、文诗的内容、汪元量的诗词
讲授篇目:
姜夔《点绛唇》《杨州慢》吴文英《风入松》
阅读篇目:
翁卷《乡村四月》赵师秀《约客》《多景楼晚望》史达祖《双双燕》姜夔《暗香》《疏影》吴文英《莺啼序》王沂孙《齐天乐》文天祥《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正气歌》汪元亮《湖州歌》
第十一章 辽金文学(3课时)
第一节 辽代文学概况
第二节 金代文学概况
金初文学、金中期文学、金后期文学
第三节 元好问
元好问的生平、诗歌主张、诗歌的内容、艺术成就、词作。
第四节 西厢记诸宫调
诸宫调的起源发展和形成体制;董解元的生平、《西厢记》题材的转变;《董西厢》的艺术成就。
讲授篇目:
元好问《歧阳三首》、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节选)
阅读篇目:
元好问《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论诗绝句》
第六编 元代文学(28课时)
绪论(2课时)
一、元代社会概况
二、元代文学概况
代表作家作品,元代散曲的特点。
三、元代文学的分期
第一章 元杂剧概况(5课时)
第一节 杂剧的来源、兴盛及其体制
元杂剧的产生、母体、曲牌联套形式、杂剧兴盛原因、杂剧体制
第二节 白朴
白朴的生平与剧作;《墙头马上》与《梧桐雨》
第二节 马致远
马致远的生平与剧作;《汉宫秋》、神仙道化剧
第三节 元代前期其他杂剧作家
杨显之《潇湘夜雨》石君宝《秋胡戏妻》尚仲贤《柳毅传书》、李好古《张生煮海》包公戏《陈州粜米》等,郑庭玉《看钱奴》、纪君祥《赵氏孤儿》康进之《李逵负荆》
讲授篇目:
《墙头马上》《汉宫秋》《赵氏孤儿》《李逵负荆》《陈州粜米》
阅读篇目:《梧桐雨》《荐福碑》《青衫泪》《看钱奴》《潇湘夜雨》《秋胡戏妻》《柳毅传书》《张生煮海》
第二章 关汉卿(5课时)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节 关汉卿的社会剧
《窦娥冤》《蝴蝶梦》《望江亭》《鲁斋郎》
第三节 关汉卿的爱情婚姻剧
《救风尘》《金线池》《诈妮子》《拜月亭》
第四节 关汉卿的历史剧
《单刀会》《西蜀梦》
第五节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讲授篇目:
《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
阅读篇目:
《蝴蝶梦》《望江亭》《拜月亭》《西蜀梦》
第三章 王实甫和《西厢记》(4课时)
第一节  作家生平和作品
第二节 《西厢记》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第三节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讲授篇目:
《西厢记》
第四章 元代后期杂剧(2课时)
第一节 杂剧中心的南移和逐渐衰落
第二节 郑光祖
郑光祖的生平与剧作;《倩女离魂》《王粲登楼》
第三节 元代后期其他杂剧作家作品
乔吉、宫天挺的生平及剧作
讲授篇目:《倩女离魂》
阅读篇目:《王粲登楼》《周公摄政》《两世姻缘》《东堂老》《范张鸡黍》《霍光鬼谏》
第五章 元代散曲(4课时)
第一节 散曲的兴起和发展
散曲兴起原因、散曲的特征、体制;曲与词的比较
第二节 元代前期散曲作家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及其作品
第三节 元代后期散曲作家
张可久的生平及作品、乔吉、贯云石、徐再思、张养浩、睢景臣、刘时中
讲授篇目:
关汉卿《一支花套》马致远《天净沙》《夜行船套》睢景臣《哨遍套》
阅读篇目:
白朴《寄生草》关汉卿《沉醉东风》王和卿《醉中天》白朴《喜春来》马致远《寿阳曲》张养浩《山坡羊》张可久《红绣鞋》刘时中《端正好套》
第六章 宋元南戏(2课时)
第一节 南戏的发展及其体制
第二节 高明和《琵琶记》
第三节 “荆刘拜杀”及其他
讲授篇目:
《琵琶记》
阅读篇目: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第七章 元代诗文(2课时)
第一节 元代诗文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元代前期诗文作家
第三节 元代后期诗文作家
阅读篇目:
刘因《白沟》《饮山亭雨后》虞集《挽文山丞相》王冕《冀州道中》杨维桢《题苏武牧羊图》萨都剌《上京即事》
第八章 宋元话本(2课时)
第一节 宋元说话及话本概况
第二节 宋元小说
讲授篇目:
《碾玉观音》
阅读篇目:
《错斩崔宁》《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快嘴李翠莲记》《简帖和尚》
第三节 宋元讲史话本
阅读篇目:《宣和遗事》《三国志平话》
第七编 明代文学(32课时)
绪论(2课时)
一、明代社会及思想文化特点
二、明代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三、明代文学的分期
第一章 三国演义(4课时)
第一节 章回小说的产生及其形式特点
第二节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及其作者
第三节 《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
第四节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形象
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
第五节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讲授篇目:
《三国演义》
第二章 水浒传(4课时)
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及其作者
第二节 《水浒传》的内容和思想
第三节 《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形象
宋江、林冲、武松、李逵、鲁智深
第四节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精读篇目:《水浒传》
第三章 明前期的诗文(2课时)
第一节 宋濂、刘基、高启
明初三大家的生平思想及其作品
第二节 台阁体与茶陵诗派
三杨和台阁体、李东阳和茶陵诗派
第三节 前七子的复古诗文
李梦阳、何景明的生平及文学主张
讲授篇目:
刘基《卖柑者言》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阅读篇目:
宋濂《阅江楼记》《送东阳马生序》于谦《石灰吟》
第四章 明前期戏剧(2课时)
第一节 明前期戏剧的特点
第二节 王九思 康海
王九思、康海的生平《杜甫游春》《中山狼》
讲授篇目:
《杜甫游春》(一)《中山狼》(四)
第五章 明后期戏剧(4课时)
第一节 明后期戏剧的特点
第二节 徐渭和四声猿
徐渭的生平;《雌木兰》《女状元》《玉祥师》《渔阳弄》
讲授篇目:
《渔阳弄》
第三节 昆腔的兴起和浣沙记
四大声腔;《浣沙记》《宝剑记》《鸣凤记》
讲授篇目:
《宝剑记•夜奔》
阅读篇目:
《浣沙记》《宝剑记》《鸣凤记》
第四节 沈璟和吴江派
沈璟、生平著述作品,吴江派其他作家
第五节 《娇红记》等传奇
阅读篇目:《娇红记》《红梅记》《玉簪记》《东廓记》
第六章 汤显祖(4课时)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思想
第二节 牡丹亭
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点;《惊梦》
第三节 汤显祖的其他剧作
《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讲授篇目:
《牡丹亭》
第七章 西游记(4课时)
第一节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及其作者
第二节 《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讲授篇目:
《西游记》
第八章 《金瓶梅》和明后期其他长篇小说(2课时)
第一节 金瓶梅
成书年代及作者;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影响
第二节 《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
第三节 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
第九章 冯梦龙和后期短篇小说(2课时)
第一节 拟话本的产生及其特点
第二节 冯梦龙的“三言”
第三节 “二拍”及其他
讲授篇目: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阅读篇目: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转运汉巧遇洞庭红》
第十章 明代后期诗文及散曲(2课时)
第一节 后七子的复古诗文
第二节 归有光和唐宋派
第三节 袁宏道和公安派
第四节 王磐、冯惟敏等散曲作家
第五节 民间诗歌
第六节 晚明文化及爱国诗文作家
讲授篇目:
归有光《项脊轩志》
阅读篇目:
宗臣《报刘一丈书》袁宏道《徐文长传》王磐《朝天子》张溥《五人墓碑记》张岱《西湖七月半》陈子龙《易水歌》
第八编 清前期至清中叶文学(32课时)
绪论(2课时)
一、清初至清中叶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清初到清中期文学的基本特征
三、清前期至清中期文学的分期
第一章 清前期的诗文词(3课时)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顾炎武等爱国作家的诗文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屈大钧、侯方域、魏禧、汪琬
第三节 钱谦益、吴伟业、王士祯
江左三大家、王士祯的神韵说
第四节 清前期的词派和词人
陈维崧阳羡派,朱彝尊淅西词派,纳兰性德
讲授篇目:
吴伟业:《圆圆曲》纳兰性德《蝶恋花》
阅读篇目:顾炎武《精卫》侯方域《李姬传》钱谦益《后秋兴》《徐霞客传》陈维崧《醉落魄》纳兰性德《长相思》
第二章 清前期的戏曲(3课时)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李玉和苏州派戏剧家
李玉的生平“一人永占”朱佐朝、朱素臣等
第二节 清忠谱
《清忠谱》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四节 尤侗及其他戏剧家
尤侗、吴伟业及其剧作
第五节 李渔和他的戏曲理论
李渔的生平、剧作和《闲情偶寄》
讲授篇目:
李玉《清忠谱》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
阅读篇目:
李玉《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朱素臣《十五贯》尤侗《读离骚》吴伟业《秣陵春》
第三章 洪升和长生殿(4课时)
第一节 洪升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节 《长生殿》故事的流传和发展
第三节 《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讲授篇目:
《长生殿》
第四章 孔尚任和《桃花扇》(3课时)
第一节 孔尚任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节 桃花扇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讲授篇目:
《桃花扇》
第五章《聊斋志异》及其他文言短篇小说(4课时)
第一节 蒲松龄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节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聊斋志异》以后的文言短篇小说
讲授篇目:
《席方平》《婴宁》
阅读篇目:
《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
第六章 《醒世姻缘传》等清初白话长篇小说(2课时)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醒世姻缘传
第三节 《水浒后传》和《说岳全传》
第四节 《好逑传》等才子佳人小说
阅读篇目:
《醒世姻缘传》《水浒后传》《说岳全传》《好述传》
第七章 儒林外史(3课时)
第一节 吴敬梓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讲授篇目:
《儒林外史》
第八章 《红楼梦》(6课时)
第一节 曹雪芹的生平思想
第二节 红楼梦的版本及高鹗的续书
第三节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第四节 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形象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第五节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讲授篇目:
《红楼梦》
第九章 清中期小说和戏剧(2课时)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镜花缘》和清中期小说
第三节 杨潮观和清中期戏剧
杨潮观、蒋士铨的戏剧
阅读篇目:
《镜花缘》《吟风阁杂剧》《藏园九种曲》
第十章 清中期诗文及弹词等(1课时)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乾隆间的诗派和诗人
沈德潜“格调说”;翁方纲“肌理说”;袁枚“性灵说”
第三节 桐城派古文及其他
第四节 汪中及其他骈文家
第五节 弹词、鼓词及民间歌曲
阅读篇目: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姚鼐《登泰山记》袁枚《祭妹文》汪中《哀盐船文》弹词《天雨花》
第九编 近代文学(8课时)
绪论(1课时)
一、近代社会的政治和思想文化特点
二、近代社会的政治和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三、近代文学的发展分期
第一章 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时期的文学(2课时)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龚自珍
作家生平、作品
第三节 魏源等的爱国诗文及其他流派诗文
魏源、梅曾亮、曾国藩
第四节 古典小说的演变
《三侠五义》《品花宝鉴》《海上花列传》《荡寇志》《儿女英雄传》
阅读篇目:
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浩荡离愁)(津梁条约)《病梅馆记》魏源《寰海十章》
第二章 戊戌变法时期的文学(3课时)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 “诗界革命”和黄遵宪
阅读篇目:
黄遵宪《杂感》《台湾行》《书愤》
第三节 康有为等改良派作家及其他诗文流派
第四节 “小说界革命”和小说发展的新阶段
第五节 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及其他改良派小说
阅读篇目:
《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三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学(2课时)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章炳麟、秋瑾等民主革命派作家
第三节 柳亚子和其他南社诗人
第四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小说及其他
阅读篇目:
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对酒》章炳麟《革命军序》柳亚子《题张苍小集》《孤愤》曾朴《孽海花》
第四章 近代戏剧(1课时)
第一节 地方戏的发展和京剧的形成
第二节 戏剧的革新和话剧的出现
阅读篇目:
《打渔杀家》《哭祖庙》《风洞山》
主要内容本课程由文学史和作品选两部分组成,二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教学时不可有所偏废。
六、教材:
1.《中国文学史》四册 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六册 朱东润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七、其他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自学和讨论为辅。考试以期末闭卷为主,参考平时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