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书文

发布者:刘骏飞发布时间:2020-10-22浏览次数:75


一、基本情况

曹书文,男,河南封丘县人,196410月生。现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19839月至19877月在河南大学中文系学习;19909月至1993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999月至20027月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032月至20051月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流动站进行博士后合作研究。2002年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04年入选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11年入选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首批专家人选,2016年入选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管理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邮箱:caoshuwen66@163.com

二、主讲课程

1.本科生:中国当代文学史

2.研究生: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三、教学科研成果

著作:

1.家族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 [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

2.中国当代家族小说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3.新时期小说专题研究 [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论文:

1.新时期小说叙述语言的演化[J].锦州师院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6期。

2.浅析贾平凹散文的“小说化”倾向[J].当代文坛,1994年第2期。

3.生活、人物、情感的“还原”──刘震云小说简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5期。

4.论新时期小说性描写的文化批判[J].殷都学刊,1995年第1期。

5.论新时期小说性描写的流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3期。

6.刘震云小说创作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2期。

7.论周大新小说创作的审美意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3期。

8.试析孙犁小说的“散文”化倾向[J].殷都学刊,1998年第1期。

9.怀旧情结与王蒙的小说创作[J].当代文坛 ,1998年第2期。

10.论“瑶沟人系列小说”的价值与局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3期。

11.家族、生存和人性的悲剧——重评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3期。

12.论文学创作中性描写的审美标准[J]. 当代文坛,2000年第5期。

13.论鲁迅小说创作的家族意蕴[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

14论觉新、觉慧性格与思想上的“血缘”关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1年第4期。

15.论巴金小说创作中的“家族情结”[J].学术论坛, 2001年第5期。

16.理性的批判与情感的眷恋——重读老舍小说《四世同堂》[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年第5期。

17.历史、家族与知识分子的悲剧——论《霜叶红似二月花》的审美意蕴[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年第1期。

18.论茅盾小说创作中的家庭景观[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19.男权意识与女性话语的艺术整合——茅盾小说创作新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2年第2期。

20.论曹禺剧作中的野蛮情怀[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21.论李昂、王安忆创作中性爱描写的女性意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5期。

22.旧家的解体与灵魂的旧依——抗战时期家族文学新论[J].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23. 男权意识与鲁迅的文学创作[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3年第1期。

24. 生命、情感与人性的悲剧——论曹禺剧作的家族意蕴[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1期。

25论巴金小说创作中的传统积淀[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第1期。

26.现代与传统的有机融合——觉慧形象新论[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27.家族文化对中国现代作家的消极影响[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2期。

28论老舍文学创作中国家至上的爱国情怀[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29生理、性格与观念的冲突——蘩漪与周萍感情悲剧新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

30.《家的解体与人的失落——〈财主底儿女们〉新论》[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4期。

31.论大家庭出身对中国现代作家的积极影响[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

32.论家族情感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影响[J].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33.论张爱玲小说中归依与漂泊的家族情怀[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6期。

34.论中国现代作家的家族文化情结 [J].文学评论,2005年第1期。

35.家族小说的当代转型——梁斌的《红旗谱》新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1期。

36.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新论[J].中州学刊 ,2005年第2期。

37.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家族小说[J].云南社会科学,20052期。

38. 当代家族小说的性别审视[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版),20053期。

39.论老舍文学创作中伦理观的历史局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年第4期。

40.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家族母题[J].晋阳学刊,20054期。

41.论先锋家族小说的创作母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4期。

42.论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家族小说[J].云南社会科学,20061期。

43.家族·革命·女性——叙事性别与当代家族小说[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3期。

44.当代家族小说的历史书写 [J]. 河南社会科学,20063期。

45.《古船》:当代家族叙事的经典文本[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5期。

46.无家可归的孤魂——试论鲁迅的精神心理[J].青海社会科学 ,2008年第2期。

47.从崇拜到嘲讽—论新时期家族小说的叙事情感[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3期。

48. 革命·启蒙·民间——当代家族母题叙事模式的演化[J].中州学刊,20083期。

49.50—70年代家族叙事的隐形书写[J].文艺争鸣,20084期。

50.论中国现代作家对家族文化的情感认同[J].天府新论,2008年第5期。

51.论长子长孙对鲁迅创作的影响[J].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6期。

52.家族与革命的双重变奏——《三家巷》新论[J].河南社会科学,20086期。

53.文化的认同与精神的重建[J].学术论坛,20087期。

54.论张爱玲家族叙事的独特情调[J].名作欣赏,2008年第10期。

55二元对立的爱憎情怀[J].探索与争鸣,200812期。

56.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厚此薄彼——论当代家族叙事创作的思想局限[J].文学评论丛刊,2009年第1

57.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家族母题及成因[J].宁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3期。

58.乡村革命与思想启蒙的双重变奏——评周大新的《湖光山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3期。

59.20世纪50-70年代文学叙事中的演化[J].社会科学家20093期。

60. 论新时期家族叙事创作的泛化现象[J].文艺争鸣,200910期。

61. 当代家族叙事创作的模式化倾向[J]. 探索与争鸣,200912期。

62.论十七年家族小说的叙事时空[J].烟台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

63.《白鹿原》:家族文化的民间叙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

64.《旧址》:家族与人的悲剧[J]. 文艺争鸣,2010年第10期。

65.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隐形叙事[J].文艺争鸣,2012年第1期。

66.《红豆》:革命与爱情叙事的另类书写[J].文艺争鸣,2012年第12期。

67.《青春之歌》:阶级话语与性别话语的有机融合[J].文艺争鸣,2013年第8期。

68. 政治葬歌与文化挽歌的有机统一[J].文艺争鸣,2014年第10期。

69. 人的意识与性别意识的双重失落[J].文艺争鸣,2016年第8期。

四、主持项目

1.2005年,中国当代家族小说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 。

2.2018年,“十七年”文学批评的历史经验与新时代文学批评精神建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

3.2010年,50—70年代当代作家的青春文化心态研究,河南省哲社规划项目

4.2015年,新世纪河南作家研究,河南省高校哲社创新团队。

5.2003年,中国当代家族叙事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

6.2013年,中国文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河南省教育厅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7.2013年,高校文科毕业生毕业论文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河南省教改项目。

五、获奖情况

1. 20039月,专著《家族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 20119月,专著《中国当代家族小说研究》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20129月,被河南省人社厅授予河南省优秀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