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和3月5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连日来,我校广大师生通过网络、电视、广播、微博等各种方式密切关注“两会”动态,在校园内掀起了学习讨论“两会”精神的热潮。大家就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热烈讨论,表达了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美好期待。
在学校组织的座谈会和学习讨论会中,师生们对于经济发展、高教改革、大学生就业、民生改善、生态环境治理等表现出高度关注。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名老教授对报告提到的全面深化改革感触很深,他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要抓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措,更多为老百姓谋福利。报告字里行间洋溢着民本情怀,表明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一名青年教师十分关注高校综合改革,他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深入推进高等院校综合改革”的提法让人充满期待。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因而有必要加强高校行政管理的专业化建设,行政权力更加专业化、制度化,管理服务的效率就会更高,也就能为学术发展创造更好的支撑。
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王亚清则将目光放到了就业问题上。他说:“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49万人,为历史最高,这个数字表明了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也说明了单单靠毕业证来赢得面试官的青睐越来越行不通。我希望学生社团能够发挥各自的特点优势,以‘兴趣’、‘特色’‘拓展’为目的,以‘注重实践’、‘敢想敢做’、‘乐于挑战’为准则,积极拓宽就业思路。今年国家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无疑给了我们大学生很大的希望,我相信,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会越来越好,毕业绝对不是失业。”
两会召开前,《穹顶之下》这部记录片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它折射出我们对社会、生存环境的担忧和思考。法学院2013级李碧丹同学认为,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希望政府能够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争取实现总理报告中提出的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作为我们大学生应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通过参与有关“两会”的座谈会和研讨会,师生们普遍认为,两会以“四个全面”为统领,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向新台阶做出全面部署,是党中央治国理政、创新理念的理论升华。会议形成的共识和举措,将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新的力量,带来新的气象,中华民族将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迈出自信而坚定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