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更好地弘扬汉字文化,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落实“五育融合”育人理念,让千年甲骨文在校园焕发新生机,11月7日,河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特邀安阳师范学院孙磊老师及其团队,为全体体育教师及学生代表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甲骨文广播操专题培训。此次活动将甲骨文字与现代体育完美融合,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基因。

培训伊始,孙磊老师围绕甲骨文广播操的创作理念展开分享。他介绍,这套由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起、音乐学院编创的广播体操,精选“人、舞、射、走”等19个象形鲜明的甲骨文,通过“静字动化”的创造性转化,将文字形态、音乐韵律与体育锻炼深度融合,既保留了广播操的健身功能,又暗藏汉字演变的文化密码,是名副其实的“会跳舞的古文字”。孙老师结合教育部推动甲骨文传承发展的相关要求,强调这套体操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提升核心素养方面的独特价值,让参训教师对培训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实操训练环节,孙磊老师采用“理论解析+逐节跟练+难点突破”的教学模式,将整套广播操分解为基础动作、文字溯源、连贯练习三个阶段。“手臂平行伸展,五指张开内旋,这就是甲骨文‘舞’字的形态”“左脚向前迈步,右拳虚握前伸,对应‘射’字的象形本义”,孙老师一边示范标准动作,一边解读每个动作背后的文字内涵,将枯燥的动作训练转化为生动的文化探究。针对“走”“女”等易混淆的动作,他通过慢动作分解、分组对比练习、一对一纠错等方式,帮助师生精准把握动作要领。参训师生热情高涨,认真记录动作细节,反复打磨每一个姿态,在舒展肢体的同时,沉浸式感受甲骨文的象形之美。
“原来做广播操还能学汉字文化,这种形式太新颖了!”体育教师王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回去后我要把文字故事融入教学,让孩子们在运动中读懂甲骨文,爱上汉字文化。”培训尾声,全体参训师生进行了集体展示,整齐划一的动作、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展现了本次培训的扎实成效。
图文/体育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