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普及法律知识,助力基层治理,7月4日上午,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法润乡土,律护万家”志愿服务团走进孟州市槐树乡岩山村,聚焦村民关心的借贷纠纷与土地权益问题,举办专题法治讲座。
讲座现场,志愿服务团成员结合乡村实际,分专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24级徐琰博围绕借贷纠纷,重点阐述了证据收集的关键作用与规范欠条书写的重要性。他结合实例,详细讲解了协商调解的步骤与优势,引导村民优先通过友好协商化解矛盾。“以前借钱全凭信任,现在明白了打欠条、留证据这么重要,心里更有底了。”一位村民在交流后感慨道。
随后,23级刘灿针对复杂的土地权益问题进行了阐释。她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核心,清晰解读了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内涵。刘灿特别强调了承包权基于农户身份的属性及其稳定性,同时说明了经营权流转的广泛性与经济效益,并详细介绍了土地流转的合法方式与注意事项,提醒村民们在土地流转中务必保护原有土地性质、维护自身长远利益。
为增强理解效果,志愿者们运用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方言,将抽象的条文转化为村民听得懂、用得上的实用知识,现场互动答疑气氛热烈。
此次讲座针对性解答了村民在借贷证据、土地流转中的困惑,强化了其依法维权的能力。同时,志愿者们在服务中深化了专业认知,以实际行动推动法治理念融入乡村日常,为法治乡村建设注入新动能。
(法学院指导老师杨俊 文/赵蕊 徐琰博 图/张紫莹 尚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