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学术研究:校内学科史交流系列论坛第一讲”成功举办

时间:2021-12-05浏览:265设置

    

     2021124日,“疫情下的学术研究:校内学科史交流系列论坛第一讲”在历史文化学院205会议室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王守谦副院长主持,邀请了两位校内学者进行主题发言,体育学院、图书馆和院内十余位青年教师参与了此次研讨活动。

     王守谦首先介绍了两位校内学者的基本情况和演讲主题,对来自社会事业学院的高博和文学院的刘育霞两位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随即谈到校内学科史交流活动在疫情背景下具有特殊意义。王守谦指出,透过学科交叉的方法及与青年学者进行对谈的交流形式,能为知识交换和知识创新提供多种可能。借助历史文化学院所提供的交流平台,实现校内青年学者之间有效的知识沟通和信息交换,为加速“后博士时代”青年学者的成长和学术创新意义重大。

     高博老师发表了题为《社会学分支学科史——定量与定性的取向》的主题演讲。高老师分别从明确学科定位、厘清学科边界、建立学术自信、确立知识来源及回应当下问题等五个方面指出学科史研究的意义。她分析了学科史研究的类型,将学科史研究的整体性、阶段性、历史性、现实性以及重要人物对学科发展的贡献,提出定量和定性两种学科史研究方法之于梳理发展脉络和强调主题演进过程、厘清重要人物的学科贡献方面的价值。为此,她分别选择不同的案例进行讲解分析,指出社会学研究在定量研究方面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技术社会学的交叉学科特色愈发明显,运用社会学方法研究技术日益成熟;总体研究趋势经历从早期的技术哲思,学科政策引导,到研究主题多元化,从理论研究向本土化经验研究的转化。至于说以资料分析、访谈为主的,辅以回归田野的定性研究,与学科史中定量的研究方法一样,都需要解决信度与效度的问题。综合各自的研究案例,社会学的这两种研究方法也许会给学科史研究带来新的可能和进展。

     刘育霞老师带来的主题演讲是《文史哲视角与沈约诗歌研究》。刘老师分析文史哲三个领域的学者对沈约诗歌的不同研究侧重。从文学角度研究沈约诗歌,注重考察沈约作为文坛领袖在诗歌创作方面提出的四声八病、永明体及三易说等主张。史家研究沈约诗歌则从诸如《晋书》《齐书》《宋书》《梁书》等涉及沈约的史实角度切入,强调文学创作的政治社会背景和沈约的家世与交游环境。至于说从哲学意味的角度审视沈约的诗歌成就,则需要从沈约依违、徘徊儒、释、道三者之间而终取道教的角度加以认识。刘老师的演讲不仅回应了“实现学科真正意义上的交叉互动,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指导学术研究,并从不同知识背景思考同一个学术问题”的学科交叉互动的活动主题,更在回答沈约思想的多层次性问题上提供了独到见解,其中灵活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

     院内与会的十余位青年学者充分意识到自身研究领域所具备的前景与局限,他们环顾多学科史交叉研究的现实情境,认为举办学科史交流活动对破除知识障壁,实现知识互换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他们结合自身研究旨趣,针对高博、刘育霞的主题演讲纷纷提出困惑已久的问题,两位演讲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很好的回应,慷慨地分享了支撑其研究的理论及方法,对一些研究工具也进行了介绍,与会学者表示受益匪浅。体育学院夏树花和图书馆郑爽两位老师同样结合自身学科背景,从体育史和书籍史的角度和参会学者进行了热烈交流。

     会场之内,理论与方法齐辉,知识共信息并耀,开一贯之思而增其光华,汇众说于一炉而不觉突兀,众人期待学科史交流活动常办常新,助力校内学术的可持续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内涵建设。

                                    (历史文化学院  李晓白)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