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于“人工智能助推教育变革”的战略部署,进一步优化本科课程、师资和教材供给,历史文化学院于4月15日邀请超星公司专家团队来校开展主题为“教师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智慧课程助力教学模式创新”的专项培训。培训活动由副院长王守谦主持,学院教师及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共同参与,围绕AI技术赋能教学场景、智慧课程建设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
培训伊始,王守谦副院长结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精神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重构教学场景,需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师能力提升”三位一体推进智慧教育。他提到,教育部明确提出“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求高校教师主动适应智能技术变革,探索“线上+线下”“数据驱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兼具历史学科素养与数字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超星公司专家团队通过“图谱+AI”技术演示,展示了历史学科智慧教学的典型场景。例如,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国古代史》课程设计,可通过AI智能关联历史事件、人物与文献,构建动态时空网络,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复杂历史脉络;而“AI辅助备课系统”则能自动生成教学案例、智能批改作业,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
参会教师现场体验了虚拟仿真课堂、智能问答交互等模块,并就如何将AI工具融入史料分析、研究性学习等环节展开讨论。参训教师表示,培训深化了其对“教育家精神”中“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理解。大家一致认为,AI不仅是教学工具,更是激发学生历史思辨能力的催化剂。未来需探索如何让技术服务于人文关怀,培养有温度的历史教育者。
王守谦副院长总结指出,学院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持续推进“AI+历史教育”创新实践:一是联合高校与企业共建智能教学实验室,开发本土化历史教育资源;二是依托“云端学校”推动城乡历史课程互联互通,促进教育公平;三是强化师资培训,将AI素养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培育兼具历史底蕴与数字素养的新时代“大先生”。 (撰稿、摄影:周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