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戴向明来院讲学

时间:2025-04-21浏览:10设置

2025年418日,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向明应邀莅临历史文化学院讲学。作为田野考古发掘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戴向明教授以丰富的田野发掘经验和独到的学术见解,为师生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溯源文明,解读中华早期国家形成

戴向明教授首场报告聚焦“中国文明的形成与早期发展”,从史前八大文化区域划分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从中国文明“曙光初现”到夏商周青铜文明的发展历程。结合灵宝西坡遗址、牛河梁遗址、良渚古城、陶寺遗址、石峁遗址等典型遗址,深入分析了不同区域文明的特征,详细论述了从中国文明的“曙光初现”到“城邦林立”局面的出现再到黄河中上游的“黄土文明”崛起最后初步形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全过程。戴向明教授特别指出:“考古学研究要注重对经济基础的研究,不能过重于研究陶器。”讲座结束,王守谦副院长就本学院与国外学习交流情况问题向戴向明教授进行了交流。学生们就中国文明起源问题踊跃提问,戴向明教授以生动的案例和严谨的逻辑一一解答,现场学术氛围热烈。

立足田野,探寻晋南考古的学术脉络

戴向明教授第二场报告以“如何获取考古资料——以晋南考古调查和发掘为例”为主题,从垣曲古城东关、南关的发掘进行讲解,系统介绍了晋南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到早期青铜时代的文化发展序列。他结合运城盆地区域系统调查与绛县周家庄、西吴壁遗址的发掘成果,深入剖析了聚落形态演变与社会复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讲座结束,学生们就中原文化发展、聚落研究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戴向明教授一一进行解答并分享研究心得。

戴向明教授现任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长期在山西南部开展田野考古工作,研究重点集中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区域文化和社会复杂化的发展、中国文明与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等重大课题本场讲座兼具田野发掘的扎实性与理论研究的前瞻性,为师生理解中国文明起源与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指导。 (撰稿、摄影:耿学毅)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