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下午,应环境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研究中心副主任,环境基因组学课题组组长杨玉义研究员莅临我院,在东校区实训楼1511会议室为师生带来题为“塑料际微生物群落演替及其传播抗性基因的机制”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学科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和研究生等6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活动,报告由副院长朱桂芬教授主持。
报告中,杨玉义研究员系统阐述了微塑料作为新型环境介质对微生物群落的独特选择作用。他指出,微塑料表面形成的“塑料际”为微生物提供了特殊的栖息环境,其群落演替规律与传统水体或土壤环境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微塑料可能成为抗性基因传播的“热点载体”,通过水平基因转移加速耐药性在环境中的扩散,对生态安全和公共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杨玉义研究员结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详细解析了塑料际微生物群落的定殖机制、演替驱动因素,以及抗性基因通过可移动遗传元件在微生物间传播的关键途径。
报告结束后,杨玉义研究员就微塑料老化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抗性基因传播的阻断策略、以及环境微生物组学研究方法等议题与我院师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专家简介:杨玉义,研究员,德国洪堡资深学者,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Environmental Research副主编,现任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研究中心副主任,环境基因组学课题组组长。主要研究新污染物在长江及其中下游湖泊(抗生素、微塑料、耐药基因等)的赋存、分布及生态健康风险。在Global Change Biology、Water Research、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引用6500余次,H指数42,多篇成果入选“ESI Top 1%高被引论文”。担任Engineering、生态环境学报等期刊编委。
(环境学院 邹威 张静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