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1日晚,校党委书记冯淑霞为我校2025级全体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本次报告以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形式开展,主会场设在求真楼五楼西报告厅,三个校区同步设64个分会场。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部)党委副书记,全体专兼职新生辅导员,2025级全体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3800余人同上本次思政课。活动由校党委副书记秦法跃主持。冯淑霞以“担当复兴大任 争做时代新人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为主题,围绕“什么是大学”“我们来到了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我们如何在大学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深刻阐释了大学的演变与职责,全面展现了我校办学历史与成就,生动解读了新时代青年的努力方向与使命担当,给全体新生上了一堂鲜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冯淑霞指出,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核心机构,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和文化传承创新等重要使命。大学之大体现在格局之大。大学阶段除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健全而高尚的人格,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之大体现在学问之大。高校已经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这为系统学习知识,认真做好
  • 五秩风华,长帆破浪耕沧海;半百弦歌,妙笔生花绘远山。9月20日上午,外语学科前沿论坛暨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办学50周年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帕瓦罗蒂音乐厅隆重举行。校长郭海明、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院长史志钦、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特聘教授郭英剑等出席大会并致辞。参加大会的还有各兄弟院校代表、企事业单位代表、各地校友会代表以及曾在外国语学院工作学习的老领导、各届校友代表、师生代表等。大会由校党委副书记秦法跃主持。郭海明代表学校向与会领导、嘉宾和各届校友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我校的校史校情和发展现状,以及百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他指出,站在师大百年新起点,我们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育人初心,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育人机制,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系统推进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努力培养精通外语、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全球事务与竞争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和校友为河南师范大学及外语学科建设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校友们常回家看看,共同为学校的美好明天献计献策、汇聚力量。秦法跃在主持大会时指出
  • 9月20日上午,《陈涌泉剧作集》发布研讨暨中原戏剧研究中心会议在勤政楼开幕。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葛卫华,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省剧协驻会副主席蒋愈红,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林疆燕,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国际剧协副主席陈涌泉,校长郭海明出席开幕式。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人员、来自省内外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校党委副书记秦法跃主持。郭海明在致辞中向来宾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和办学成就。他指出,《陈涌泉剧作集》的发布研讨,既是对我校杰出校友陈涌泉先生数十年戏剧创作成就的崇高礼赞,也是我校深耕中原文脉、助力戏曲传承的全新起点。陈涌泉先生的戏剧创作理念和实践,将持续激励广大师生深耕中原文化、勇担文化传承使命。中原戏剧研究中心的成立,是我校践行文化传承使命的具体实践。学校将以研究中心为平台,持续深化与各界的合作,让河南师大成为中原戏剧研究的“高地”、人才培养的“基地”、文化传播的“阵地”,为推动中原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省贡献师大力量。蒋愈红指出,《陈涌泉剧作集》发布研讨会议的召开,不仅是对河南优秀戏剧创作成果的集中梳理,更是响应省委、
  • 9月19日晚,文学院恢复建系40周年系列活动“心系故园”——陈涌泉剧作《风雨故园》专场演出在音乐厅隆重举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昕,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蒋愈红,校党委书记冯淑霞,校党委副书记秦法跃,党委常委、副校长聂国兴出席,受邀专家学者及校内师生共同观看了演出。冯淑霞对各位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感谢和热烈欢迎。她指出,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主阵地,肩负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多年来,师大始终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校重要职能,通过开设优质博约课程、培育文化类学生社团、开展丰富艺术活动等方式多维度打造文化育人空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冯淑霞高度赞扬了陈涌泉校友的艺术成就和对母校的深情厚谊,希望未来有更多师生像陈涌泉校友一样,扎根传统、勇于创新,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陈涌泉深情回顾了与师大的深厚情谊。他表示,《风雨故园》此次重返母校演出,是对文学院恢复建系40周年的诚挚献礼,对师大培养之恩的倾情回报。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愿更多的青年学子坚定文化自信,把中华文化发展好、
  • 9月18日,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平原实验室(“两室”)支撑化学学科“双一流”创建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咨询会在我校科技创新港实验室大楼多功能报告厅举行。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平原实验室主任常俊标、校党委书记冯淑霞等出席会议,来自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专业委员会的20余名专家学者受邀参加。会议由校长、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平原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郭海明主持。冯淑霞对长期关心实验室建设和师大发展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情况。她强调,学校作为“两室”的牵头单位,将持续瞄准标志性成果和标志性人物,走好交叉融合、重点突破之路,推动实验室在抗病毒药物研发、高层次人才集聚和成果高效转化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切实增强学校“双一流”学科创建的核心竞争力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常俊标系统汇报了“两室”在科研攻关、新药管线布局与平台建设方面的最新进展。他指出,当前“两室”正全力推进14项新药研发项目,覆盖抗病毒、重大慢病及抗抑郁等重点方向。“两室”在改善科研硬件条件的同时
  •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水产学会主办,中国水产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水产学会、河南省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共同承办的2025年中国水产学会青年学术年会在我校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刘少军,中国水产学会副秘书长赵文武,河南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金龙,校长郭海明、副校长聂国兴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集美大学校长、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谢潮添教授主持。来自全国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的300余位水产青年科技工作者、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盛会。郭海明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领导表示诚挚欢迎,并对师大百年办学历史、学科建设成就、人才培养成果、国际合作办学、博士后工作等基本情况及水产学科发展现状作了简要介绍。他指出,作为承办单位之一,师大将充分发挥水产学科优势,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着力培养高素质水产科技人才,为推动水产行业进步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张金龙表示,我省将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水产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希望与会专家和青年学者为河南水产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赵文武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
  • 9月19日,外国语学院杰出校友图书馆揭牌仪式在外国语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副校长宋晔,杰出校友、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特聘教授郭英剑出席仪式并致辞,学院百余名师生参加了仪式。仪式由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赵成福主持。宋晔代表学校向各位嘉宾和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校友郭英剑教授心系母校、慷慨捐赠的义举表示衷心感谢。她详细介绍了我校的校史校情和发展现状,以及近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她指出,杰出校友图书馆的建立不仅是学校硬件设施的完善,更是校园文化精神和校友情谊的传承,它将为外院学子提供更优越的学习环境,对推动学校外语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学院以此次揭牌为契机,管好、用好这座宝贵的“精神富矿”,将其打造成为汲取知识的学术空间、启迪思想的文化高地和联结校友的情感驿站,为学校“双一流”创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外语学科内涵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外国语学院杰出校友图书馆是全国首个以历届校友个人捐建的名义而设立的文献殿堂,是集阅读、研究、讨论、协作等多元化功能于一体的学习中心,旨在传承学术文脉,汇聚校友智慧,助力赋能一代代师大学子成长成才。外语系原主任、上海电力学
  • 9月18日上午,生命科学学院在生物东楼121会议室举行新教师入职仪式。学院领导班子及新入职教师代表参加,仪式由学院副院长、工会主席宋军丽主持。院长余国营以“自强、崇实、格物、维新”的院训为主线,阐述了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并结合院训内涵,希望新教师以“自强”之心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勇担育人使命;以“崇实”之风深耕教学一线,推动科教深度融合;以“格物”之志锚定科研方向,力争实现前沿突破;以“维新”之智拓展成长空间,真正实现与学院发展同频共振。党委书记宋京双结合“九一八”这一特殊历史时刻,勉励新教师勿忘国耻、砥砺奋进,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融入教学科研实践。他表示,新教师要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展现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担当;要以政治定力、扎实的学术功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涵养师者风范,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要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和学院发展新格局,科学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在立德树人的实践中实现新作为、新贡献。与会领导结合自己分管工作与新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为新教师答疑解惑。新入职教师现场进行了宣誓仪式。此次入职仪式是生命科学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
  • 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保护意识。9月16日下午,环境学院副院长武大鹏带队走进河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环保科普活动,打开了探索生态环境保护的新窗口。活动中,武大鹏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谁弄脏了我们的家”为切入点,通过图片展示和趣味问答等形式,带领孩子们了解了当前的环境现状和人类为保护环境做出的努力,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孩子们对环保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在互动问答环节,针对“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等问题,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答,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知识和技巧。随后,大学生志愿者带领孩子们一起动手进行趣味环保小实验。风力发电装置模拟清洁能源转化过程,净水实验展示污水净化原理,空气净化演示直观呈现过滤效果,垃圾分类互动小游戏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巩固了环保知识。本次活动,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生动有趣的环保知识,更搭建了高校与小学联动的科普教育桥梁。环境学院始终践行环保人的绿色使命,持续动员更多的师生参与到公益环保科普工作中来,为青少年环保教育注入新活力。(环境学院 赵家慧)
  • 9月13日上午,河南省2025年消费帮扶活动启动仪式在河南省人民会堂广场隆重举行。校党委副书记王玉良带队参加启动仪式。王玉良先后到我校对接帮扶的商城县、孟州市钱沟村、辉县市黄水村等地区特色农产品展台考察农副产品布展情况,深入了解展出产品生产加工、品质特色和市场销售前景等情况,并对我校对口帮扶地区在生态农业建设和高品质农副产品供应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强调,学校各消费帮扶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主动联系对接对口帮扶地区,深入开展实地考察调研,积极协商合作事宜,帮助对接帮扶地区广大群众端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铁饭碗”,确保圆满完成本年度消费帮扶任务。活动现场,我校与对口帮扶地区就农产品采购、产销对接等方面初步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为后续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校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段勃,校工会副主席任永利,人力资源部、后勤服务集团相关工作人员,驻村工作队成员陪同参加本次活动。(组织部 汤润民 校工会 李跃林)
  • 9月10日下午,法学院分工会在崇法楼301会议室举行李铁根老师、巫修社老师荣休仪式。学院领导班子,教师代表、校友及学生代表30余人参加。会议由分工会主席、副院长史春花主持。院长于庆生致辞,他回顾了两位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在教育一线的辛勤耕耘,高度评价他们在教学、科研与育人工作中的突出贡献。他表示,两位老师“倾尽丹心育桃李,躬耕教坛献韶华”,以高尚的人格、扎实的学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学院发展倾注了青春与心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也助力了年轻教师的成长。两位老师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是法学院宝贵的精神财富。衷心祝愿两位老师退休生活幸福安康,常回学院看看,继续为学院发展建言献策。与会教师和校友代表分别发言,回忆与两位老师共事、求学的点滴,表达了深切的敬意与不舍。现场播放了在校生与校友精心录制的祝福视频,传递了跨越时空的真挚情谊。在热烈的掌声中,李铁根老师、巫修社老师先后发表荣休感言,分享了多年的教学心得与人生感悟,并表达了对学院和同事们的感激之情。仪式上,于庆生为两位老师颁发荣休纪念牌,学生代表敬献鲜花,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法学院 王亚楠/文 石宇轩/图)
  • 9月8日下午,我校在建设路校区、科技创新港校区、平原湖校区分别举行军训工作协调会。32150部队中校副参谋长、军训帮训部队首长陈平和全体帮训教官,我校党委学工部、人民武装部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各学院(部)党委(总支)副书记和2025级新生辅导员参会。党委学工部、人民武装部部长葛照金对帮训部队全体教官表示热烈欢迎,并对解放军官兵长期以来对我校军训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围绕进一步提升军训工作质量,他表示,要注重客观实际,循序渐进推进。充分考虑学生暑期身心状态较为放松,正处于适应大学生活阶段等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加大训练强度。要注重习惯养成,强化纪律意识。通过丰富多彩的军训科目,增强学生纪律观念,培养良好的宿舍内务习惯,强化集体意识,提高自主生活与学习能力。要守牢安全底线,保障全面安全。安排辅导员安全员全程跟训,密切配合教官做好服务保障,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状况,守牢安全底线。陈平对学校的周密安排和保障工作表示感谢,并对全体帮训教官提出明确要求:要加强沟通协调,充分把握大学生军训特点,做好沟通对接,严格按纲施训、科学组训,高质量完成军训任务。二要展现良好形象。发扬人民军队优良传统,严
  • 大象新闻
    9月18日,河南师范大学科技创新港实验室大楼多功能报告厅专家学者云集,“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平原实验室(以下简称 ‘两室’)支撑化学学科‘双一流’创建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咨询会”在此隆重举行。20余名专家应邀出席,共同为实验室建设、“双一流”学科创建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作为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牵头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将持续聚焦标志性成果与领军人才的培育,坚持交叉融合与重点突破并重,推动实验室在抗病毒药物研发、高层次人才汇聚和成果高效转化方面发挥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