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下午,应环境学院邀请,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湖北省杰青、湖北省高层次人才朱联东教授莅临我院,在东校区实训楼1511会议室为师生带来题为“多介质环境中新污染物识别、溯源及风险管控”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学科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和研究生等7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活动,报告由副院长朱桂芬教授主持。
朱联东教授从新污染物的环境行为、识别技术、溯源方法及风险管控四个维度展开报告,系统阐述了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微塑料、抗生素等典型新污染物在水、土、气等多介质环境中的分布特征与迁移机制。他结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高灵敏度检测技术(如非靶向筛查、同位素示踪)和基于大数据的环境溯源模型,并提出了“源头阻断-过程调控-末端治理”的协同管控策略。
报告结束后,朱联东教授就“新污染物优先管控清单制定”、“低浓度复合污染的生态效应”等议题与我院师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专家简介:朱联东,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湖北省杰青、湖北省高层次人才。具有芬兰博士学位,回国前担任芬兰瓦萨能源所与瓦萨大学能源技术系研究科学家、助理教授等职,2018年进入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废水培养微藻及其生物质能研究,主持欧盟Botnia & Atlantica专项、芬兰文化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教育部教改项目、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等课题。在Water Res.、Appl. Ener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1部,主编教材/教辅3部,参编中英文专著5部、标准3件。被引7900余次、H指数44,多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担任Nature Food、Environ. Sci. Technol.、Water Res.、Appl. Energy等多种SCI期刊审稿人。
(环境学院 邹威 张静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