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至21日,河南省水产学会组织部分理事赴江苏省水产学会开展为期4天的跨区域会际交流学习活动。此次活动以“加强学术联动、共促科技转化、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旨在搭建两省水产学会深度合作平台,助力双方在水产科技研发、产业升级与资源保护等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交流团由河南省水产学会监事长李学军带队,参加成员包括副理事长郭旭升、徐文彦,理事吕军、汪利、胡军娜、周传江,秘书米佳丽及会员胡志国;江苏省水产学会秘书长韩飞、副秘书长黄鸿兵、秘书代培,江苏省淡水渔业研究所办公室主任殷悦等参加了交流。
8月19日上午,在交流座谈会上,韩飞首先对河南省水产学会交流团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系统介绍了江苏省水产学会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与核心职能。他重点提及学会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方面的实践成果,强调近年来通过专业化服务,高效完成多项省级渔业发展规划编制与技术评估工作,为江苏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随后,江苏省水产学会副秘书长黄鸿兵聚焦江苏渔业产业经济现状做了专题报告,他从江苏省渔业发展现状、渔业科技、新品种选育、陆海接力海洋渔业等方面分别进行了介绍,并详细解读了青虾、河蟹、克氏原螯虾、罗氏沼虾等特色养殖品种的产业布局与技术优势,特别指出渔业数字化转型、三产融合发展及优质苗种培育三大核心方向的突破进展——通过物联网全程监测、智能投喂系统等技术应用,显著提升了养殖效率与产品品质;同时,他分享了《水产养殖》期刊的办刊经验,重点介绍期刊在学术成果传播、行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表示期待与河南水产学会携手,推动跨区域水产技术协作与产业资源交流共享;接着,殷悦重点推介了“苏渔谣”科普团队的建设成果。她从团队组建模式、科普活动形式、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展开介绍,详细阐述了“苏渔谣”如何通过线下讲座、科普专题片、科普话剧、科普绘本等多元科普形式,将专业水产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打造科普宣传综合服务平台,服务渔业生产与公众科学素养提升;
李学军代表交流团对江苏省水产学会的精心安排与盛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并全面介绍了河南省水产学会的发展现状、服务领域及近年来在河南水产业发展中的实践成果。他明确表示,此次交流学习的核心目标是“取经”——重点学习江苏在学会规范化管理、设施渔业升级、数字渔业应用、种质资源保护与产业转型中的先进经验,希望通过此次交流为河南水产学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为河南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更优路径;
在互动讨论环节,双方围绕学会管理机制优化、设施渔业技术推广、水产品种选育攻关、水产种质资源库建设、科普工作创新五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与会人员结合两省水产产业实际,分享实践案例、剖析现存问题、探讨合作方向,达成多项初步共识,为后续常态化交流合作奠定基础。
19日至20日,交流团还实地考察了7个江苏水产领域代表性产业实体,包括江苏渔业生态资源保护科普体验馆、青清园家庭农场、江苏省通威集团养殖基地、永宁青虾养殖基地、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禄口基地、高淳区固城湖螃蟹市场及南京良庄农产品有限公司。在各考察点,交流团成员深入体验馆、养殖车间、育苗温室、市场交易区,详细了解当地在新型养殖设施应用(如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水生动物疾病综合防控技术、水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产业链标准化运营等方面的总体构思及实际操作流程;相关技术负责人现场讲解了各项技术的原理、应用成效、市场推广情况及全产业链布局经验,为交流团提供了直观且详实的实践参考。
此次豫苏水产学会交流活动,让河南交流团深刻感受到江苏渔业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的显著成效。交流团成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交流为重要契机,系统梳理江苏先进经验,结合河南渔业资源保护、特色种质资源挖掘应用、淡水池塘养殖基础等地域特色,进一步探索适合河南水产养殖业的技术创新路径与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河南水产业向高效、绿色、可持续方向迈进。
此次活动不仅搭建了常态化沟通平台,更增进了双方的了解与信任。双方明确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合作,重点在水产技术联合研发、行业人才互培互训、优质产业模式跨区域推广等领域发力,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为我国水产科技进步与渔业产业繁荣贡献力量。
江苏省水产学会与河南省水产学会开展座谈会
河南省水产学会一行参观科普体验馆合影
参观通威室外池塘循环养殖系统
参观通威网箱循环养殖系统
参观永宁青虾养殖基地与冷链加工体系
交流团在禄口养殖基地进行座谈
参观禄口养殖基地锦鲤繁育中心
参观南京高淳区固城湖螃蟹市场数字化交易中心
参观南京良庄农产品有限公司
米佳丽 周传江 李学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