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陆渔文化
|  
黄河渔文化丨黄河流域之下游的鲤鱼文化

黄河渔文化丨黄河流域之下游的鲤鱼文化

发布时间: 2021-10-11     浏览次数: 514

从桃花峪以下到入海口为黄河下游,流经河南省、山东省两个地区。山东黄河鲤与宁夏黄河鲤、陕西黄河鲤、山西黄河鲤、河南黄河鲤并列为黄河干流的“五大名鲤”。

山东境内尤以东阿黄河鲤享誉国内外。东阿黄河鲤鱼养殖基地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适中,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东阿黄河鲤鱼体型修长,体侧鳞片金黄色,臀鳍、尾柄、尾鳍下叶呈橙红色,胸鳍、腹鳍橘黄色,清炖后肉质细嫩、纹理清晰、洁白如玉,闻之清香扑鼻,食之口感爽滑、味道鲜美,汤色鲜亮


东阿黄河鲤


早在明清时期的东阿县志中就有记载,东阿独特的自然环境将黄河鲤深刻地融入进东阿的历史文化中,孕育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如东阿旦镇河窝子里的鱼精,于慎行进京赶考碰上黄河里的鱼精,曹植和鱼山的渔姑等。其中最有名的当数“鲤跳卡口”。东阿艾山与黄河对面的平阴外山形成黄河下游河床最窄处,奔涌的黄河水在突然收窄的艾山卡口急速翻腾,形成一道壮丽的景观。相传很早以前,艾山卡口上方的石门,就是传说中鲤鱼跳龙门的地方。有诗咏曰:“秋观浪涌冬观冰,正月十六放河灯。黄河鲤鱼跳卡口,艾山脚下锁蛟龙。”


艾山卡口,最窄处宽度仅275米


艾山卡口简介


黄河鲤的食用价值也是早有记载。在饮食方面,山东传统名菜“糖醋黄河鲤”是中国八大菜系——鲁菜的代表菜之一。《济南府志》早有“黄河之鲤,南阳之蟹,且入食谱”的记载。糖醋黄河鲤起源于山东省济南市,宋朝流传至河南,融入了中原地区特有的文化色彩,形成了鲤鱼焙面等知名菜品,鱼肉鲜嫩,面丝酥脆,酸甜可口(《软嫩鲜香蓬松酥脆 豫菜经典名菜鲤鱼焙面》)。

糖醋黄河鲤


与黄河流域其他地区不同的是,黄河下游之鲤还被赋予了人伦道德的内涵。在中国古代孝感故事“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故事家喻户晓,主人公王祥(184-268年)正是山东临沂人。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大力宣扬孝感故事,因而认为通过子女孝敬父母就可以感动天地鬼神、降福降佑,并以此获得高官俸禄的人不在少数。在孝文化的影响下,鲤被增添了一抹人伦纲常的色彩,成为寄托孝精神的载体,山东也因此被授予了“中国黄河鲤孝文化之乡”称号。


文/于瑞哲,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