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是知识传递的殿堂,亦是青春生长的容器。为营造兼具人文气息与育人温度的学习环境,河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于近日开展“最美教室”评选活动。副校长王鹏、初一年级主任李瑞丽以及德育处老师组成评审组,以细节为尺,以匠心为度,见证一间间教室如何在师生共创中焕发独特光彩。
观室见心
于细节处藏育人巧思
评审组的脚步,停留在每一处充满巧思的角落。经典诵读角中,笔墨香与书卷气交融,让传统文化浸润日常;目标成长栏上,每一张写满字迹的便签纸,都承载着少年对未来的期许——这不仅是墙面的装饰,更是班级精神的缩影。
在评选过程中,王鹏副校长指出:“教室之美,不在浮华装饰,而在是否能成为‘无声的老师’。”从错落有致的绿植盆栽,到分类清晰的图书角,再到记录班级故事的照片墙,每一处设计都折射出师生对“学习空间”的深度思考,让教室真正成为滋养心灵、启迪智慧的场所。


共创共生
以协作凝聚班级力量
评选背后,是一场全员参与的“班级共建”。各班级以“自主设计、分工协作”为原则,有的同学负责绘制黑板报,用色彩勾勒青春愿景;有的同学带来家中的绿植与书籍,为教室注入生活气息,让知识从课本延伸到空间。
从讨论方案到动手布置,同学们主动分工、互相配合,不仅美化了教室,更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这种“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共建模式,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教室的“主人”,也让班级文化在协作中生根发芽。




以美育人
让雅境滋养成长之路
经过严格评选,最终评出五个“最美教室”。此次“最美教室”评选,不仅是对班级环境的一次优化,更是我校“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后续,学校将整理优秀班级的布置案例,通过经验分享、现场观摩等形式,推动各班级互学互鉴,让“最美”的标准从“视觉之美”延伸到“内涵之美”,让每一间教室都能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精神港湾”。




教育无小事,细节见匠心。一间有温度、有内涵的教室,能装下知识的厚度,更能承载青春的广度。我校将持续以环境建设为抓手,为学子们打造更优质的学习成长空间,让每一段青春都能在雅境中向阳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