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诚之心 爱党报国

发布者:宋晓宝发布时间:2023-03-27浏览次数:166

5岁那年,李俊甫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1911年,他就读于宁县官立高等小学堂,1916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今河南大学前身)英文科1924年,李俊甫以优异成绩公费留学美国,在加州伊利诺大学攻读化学硕士学位。4年后又康乃尔大学研究院进行深造,终于在1931年,李俊甫理论化学博士学位。年轻的李俊甫目睹过祖国的满目疮痍与家破人亡,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虽身在海外,仍然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报国之心。当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发生,李俊甫谢绝了导师的多次挽留,于1932年毅然回国,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1933年秋,李俊甫应张仲鲁校长邀请回到河南大学任教授。回国后,他在北京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马列主义小组”,并把自己留美8年的全部积蓄交给党组织,拿出自己任教授的一半月薪作抗战经费。这是李俊甫人生中的重要转折,怀着“科学救国愿望的从此开启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征程

李俊甫多次掩护党的地下组织、营救革命同志,并引导青年参加革命。1940年,在鲁迅先生逝世纪念大会上,他和嵇文甫、王毅斋等教授发表演讲,痛斥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媚日政策,号召师生要以鲁迅先生为榜样,坚决顽固派的倒行逆施作斗争。不论李俊甫如何行动,他始终把党的领导放在心中,作为自己前进的方向标。但不幸的是,他的抗日爱国行动引起国民党和日本特务的仇视,1943年,李俊甫被国民党特务组织逮捕。即使被捕,他仍不屈服,反而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后来李俊甫被革命师生营救,河南大学学生成群结队地到20里以外去迎接,并为他专门举行庆祝会。借此机会,他在大会上慷慨激昂地发表抗日到底演说,给予师生巨大鼓舞。李俊甫不仅要求自己与党同行,也鼓励、带领了许多青年师生走在正确的革命道路上。1944年,日寇进攻豫西山区,河南大学被迫由嵩县潭头镇向荆紫关迁移(抗战八年,河大先后在鸡公山、镇平、潭头、荆紫关、宝鸡等地办学)在日寇随时都可能再度扫荡潭头时,时任化学系主任的李俊甫为保护国家财产,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只身跑潭头河南大学实验室,从尸骨瓦砾堆中拣回20多个贵重的白金锅,如数交给学校。在他爱国、无私精神的感染下,他率领化学系青年教师卢锦梭、陈西河等6名师生,再次连夜返回潭头,掩埋好被害师生的尸体,将学校一些设备、仪器、图书打包装箱,雇人运送到安全地带。李俊甫对待祖国和党的事业,始终满腔热血、毫无怨言。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撕毁协议,向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在革命的紧急关头李俊甫于1946年8月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6月开封第一次解放后,李俊甫和著名民主人士嵇文甫、王毅斋、罗绳武等摆脱国民党反动派的监视,投奔中原解放区,联合发表了告国统区知识分子的公开信,这对当时的广大知识分子认清形势,为积极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投入革命阵营,起到了极大的作用。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时,他被派为党代表,进驻北平高等学校。后经河南省委多次交涉,李俊甫回到河南大学主持理学院及化学系工作,直到1956年被任命为新乡师院的院长。虽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但李俊甫走出了勇字当头的气势,为了祖国的崛起多次牺牲个人利益,自始至终与党和国家站在一起,他的精神与品质感动了代代师生,也不断熏陶着一批批爱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