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参加“AI赋能高校课堂教学 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研修班的通知
发布人:张利远  发布时间:2025-08-21   动态浏览次数:30

校内各教学单位:

为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响应《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教师厅函〔202513号)号召,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本科高校教师人工智能应用全员培训的通知》(教高函〔2025273 号)文件要求,结合我校人工智能应用全员培训工作实际,以帮助教师主动应对人工智能对于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变革影响,提升人工智能教学能力,赋能自身专业发展,现组织教师参加超星教师发展中心和学堂在线举办的“AI赋能高校课堂教学 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研修班。现将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培训目标

聚焦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智能技术应用能力,探索 AI驱动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改革创新、智慧课程建设等未来课堂新生态,从工具使用到理念认知,推动高校教师数字素养与人工智能应用能力提升,全方位赋能教师减负提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培训对象

1.全体专任教师(包括职能部门的兼职教师),特别是新入职教师,以及对人工智能、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教学竞赛、智慧课程、一流课程等领域具有浓厚兴趣的教师;

2.各学院(部)教学副院长、教学管理人员。

三、培训时间

822-92日,共计12天。每晚19:00开始,时长100分钟左右。

四、研修平台、模式及内容

依托超星教师发展中心“学习通”及学堂在线“雨课堂”两大平台,通过“在线直播+案例分享+实操演练”方式开展研修,具体进班路径、课程设置见附件。

五、工作要求

培训平台将自动记录培训数据,人员参加培训情况将作为智慧教学类研究项目或课程等申报的优先条件。各相关单位要广泛动员相关教师参加研修,鼓励教师广泛、深入地参与AI赋能教学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推进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教学,提升我校教师人工智能素养。

联系人:祁巧艳  3327002

人力资源部/教师中心、教务处

2025821



附件:

研修平台、进班路径及课程安排

一、超星教师发展中心“学习通”平台

(一)进班路径

1.手机端。下载安装“学习通”APP,右上角输入邀请码83081289,加入我校专属研修班。随后点击右下角“我”-“课程”-“我学的课”即可参加学习。

2.电脑端。打开网址i.chaoxing.com,进入“个人空间”-“课程”-“右上角邀请码”,输入83081289,进入我校专属班级进行学习。

注:尚未注册人员,需输入学校名称或学校ID2694)、工号注册绑定。

平台技术支持:王祥,18638741125。

(二)课程设置

时间

培训课程及主要内容

主讲人

825

周一

1.《价值引领智慧赋能:数智时代专业课教师有效教学路径探索》

1)理念引领:智慧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定位

2)模式创新:数智背景下师与生/教与学的双向变革

3)实践落地:首届“泛雅杯”全国智慧课程设计大赛特等奖案例设计思路

2.《基于任务引擎实现能力导向的教学组织与实施》

李侃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第一届“泛雅杯”全国高校智慧课程设计大赛特等奖


袁诗沁(超星泛雅集团培训师)

826

周二

1.《数字地形测量学》智慧课程建设探索与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1)“三融合”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2)“三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

3)“三结合”多元评价方式

2. 《促进学生思维训练的AI实践智能体创建与应用》

黄海兰(武汉大学教授),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赛一等奖


胡子琦(超星泛雅集团培训师)

827

周三

1.《医学免疫学》智慧课程设计与实践

1)初识智慧课程

2)课程设计与实践

3)课程建设经验分享

2.AI工作台应用——深度解锁AI赋能教学评价新场景》

付海英(吉林大学教授),第一届“泛雅杯”全国高校智慧课程设计大赛一等奖


周子阳(超星泛雅集团培训师)

828

周四

1.《大学物理》智慧课程建设探索与教学创新经验分享

1)《大学物理》智慧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2)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阐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创的课程教学创新改革历程及创新成效

2.《基于数智驱动的精准化个性化教学与实践》

1AI助教及AI知识库建设

2AI工具驱动个性化教学

3)任务引擎赋能创新教学设计

张静(长江大学教授)


韩岩(超星泛雅集团培训师)

829

周五

1.《破壁 共生 重构:数智赋能的高校智慧课程建设创新与实践》

1)破壁: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2)共生:AI在智慧课程建设与教学中的融合创新

3)重构:AI赋能教学新形态:智慧课程全流程重构的实践路径

2.《成果培育导向的智慧课程顶层设计与建设运行》

姚阳(重庆交通大学教授),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赛二等奖


李敏玉(超星泛雅集团培训师)


二、学堂在线“雨课堂”平台

(一)进班路径

1.手机端:手机端下载安装“雨课堂”APP,左下角“课程”“我听的课”“右上角+”“加入班级”,输入邀请码UEWSLD,加入我校专属研修班。

2.电脑端:打开网址https://www.yuketang.cn/web,扫码关注,点击正在上课的课程栏目,即可进入直播。

备注:尚未注册人员,身份绑定请选择“河南师范大学”,账号:工号,密码:htu@工号。

平台技术支持:刘杰,15755168731

(二)课程设置

模块

时间

培训课程及主要内容

主讲人

案例分享

第一季

822

1.AI赋能教学评价与改革--以国际中文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为例

2.基于HAH模型的《线性代数》智慧课程建设与应用

雷莉(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教授)

赵磊娜(重庆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教授)

823

1.从混合到智慧:管理沟通课程数字化转型的范式重构

2.AI赋能:混合式教学的“智”变之路

白琳(安徽大学商学院 教授)

胡素君(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副教授)

824

1.AI赋能“化工原理及实验”课程建设

2.如何让Al助力植物学课程的教与学

张旭雪(齐鲁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副教授)

项小燕(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825

1.智慧赋能课程教学:从《房屋建筑学》出发的智慧教学模式创新

2.AI赋能计科硬课,构建智慧教学新范式

王丽(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副教授)

赵姝(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副院长)

实战工作坊

826

1.人工智能在课堂教学场景中的创新应用--以清华大学“工程制图基础”课程为例

2.AI课程建设模式及准备工作

牟鹏(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副教授)

汪静(学堂在线 培训师)

827

快速建设AI课程

PPT 更简单,比微信更智能:零负担AI课程建设应用指南

1.课前AI备课增效:智能备课助手、自动出题

2.课中人机交互闭环:智能互动工具、Al讲伴课后辅学减负提质:Al学伴答疑、智能报告

汪静(学堂在线 培训师)

吴文汇(学堂在线 培训师)

828

深度精进AI课程

智慧质变:AI课程全面进化方法论

1.高效构建课程专属知识库,提升课程应用专业度

2.个性化指令库建设指南,应用案例及提示词模板分享

3.一键出题丰富题库,智能批改高效评价

4.沉淀AI课程全环节运行数据,分析凝练学改革方法

吴文汇(学堂在线 培训师)

汪静(学堂在线 培训师)

829

智教研讨

1.AI赋能课程教学的理念及具体措施

2.AI课程建设要点

朱桂萍(清华大学电机系 教授)

吴文汇(学堂在线 培训师)

案例分享

第二季

830

1.AI 赋能信号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

2.“AI+HI”赋能《有机化学》教学新范式的探索

黄云志(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教授)

沈增明(上海交通大学化工学院 教授)

831

1.AI 驱动,卡牌激活:传感器课程三轨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2.AI赋能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杨健晟(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副教授)

鱼海涛(西安科技大学理学院 教授)

91

1.AI赋能智慧课程建设探索--以《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课程为例

2.AI赋能双语课程的实践--基于国际经济合作的探索

王靖(江南大学教育技术系 教授)

邓铭(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教授)

92

1.AI 赋能助力信息学科概率统计课程

2.智见纳米--Al技术赋能《揭秘身边的纳米世界》教学创新与实践

曾华琳(厦门大学信息学院 讲师)

万艳芬(云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