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者:郭琛昊发布时间:2023-07-05浏览次数:830

商学院举行2023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暨安全工作会议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校团委关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部署,使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4日下午,商学院于学院119报告厅举行2023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暨安全工作会议。商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淑明、团委书记王岩、各项目指导老师和全体实践团队队员参加本次活动。

会议伊始,主持人对参加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团队进行介绍,随后,各实践团队学生代表发言。“河南省农地流转与农户增收问题”调研项目成员孙智涵呼吁同学们珍惜此次实践机会,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勤学多思,发扬奉献精神,锤炼自我。“优化政府引资驱动策略,探索新能源产业创新路径”实践调研团代表陈敬怡结合自身实践经历,从坚定信念、砥砺品行、锤炼本领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同学们有所收获、成长自我。

领导老师们对学生提出期许和建议。侯明利老师着重强调此次实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提醒同学们注意人身安全,希望实践队员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参与实践,有所收获。王岩从以下三点对本次活动进行指导:一、做好自我防护,保证实践安全;二、重视宣传工作,做好成果展示;三、明确活动意义,促进自我发展。最后,全体成员于求是中楼前合影留念。

此次活动的顺利举行,明确了社会实践工作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强调了调研纪律,鼓舞了调研团队的士气,激励学生在实践中奉献青春力量,担当实现青春理想,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商学院 韩亦菲 王思雨 宋瑞怡)

赋能乡村振兴,激发乡村活力——“盘活土地资源,拓宽致富渠道”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赴新乡市辉县走访调研

 真是做梦也想不到,才几年的光景,以前破破烂烂的村庄能建得这么漂亮!”76日上午,商学院“盘活土地资源,拓宽致富渠道”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赴新乡市辉县占城镇蔡其营村、和庄村走访调研。

进入村庄,映入眼帘的便是平坦宽敞的街道马路、错落有致的绿植盆景、别具风格的农村自建房。近年来,辉县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以产业兴旺为支撑,以星级示范村建设为引领,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基础,以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为目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产业发展壮大,一幅“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炎炎烈日未能削减实践队员的热情。在挨家挨户的走访调研中,队员们与村户亲切攀谈,询问农户家中近年来土地流转与收入情况,了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民的增收致富之路。一位老奶奶说到,“我经常能听到乡村振兴这个词,这几年来我们家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我想都没想过能够住进一个自建的小楼房,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呢!”

走访过程中,团队指导教师与村委会主任围绕激发乡村建设内生动力、强化乡村建设投入保障、盘活乡村土地资源支撑乡村建设等方面展开交流讨论,双方表示要聚焦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持续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占城镇农业办主任介绍到:“我们经常向村民们宣传介绍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政策,未来的占城,一定是一个景美民富、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乡镇!”

本次调研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学院学子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学、思、践、悟,在社会实践中识国情、做实事,聚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基层党建等社会热点,不断培养实践能力和服务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国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商学院 王思雨 宋瑞怡)

优化政府引资驱动策略,探索新能源产业创新路径”实践调研团赴经开投资集团参观学习

 

欢迎来到新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工作人员的热情招待下,75日下午,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优化政府引资驱动策略,探索新能源产业创新路径”实践调研团跟随新乡经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杜坤前往新乡经开投资集团参观学习。

灼灼烈日与漫长路途并未磨灭队员们的调研热情。走过一间间展厅,端详一件件展品,聆听一句句解说,实践队员们在深度沉浸中感受科技魅力,在箜篌佳音绕梁中谈古论今,在石榴市花的内涵感知中大话新乡,在张謇出使西域典故中增进文化认同。在政务服务中心、中欧班列、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参观中,队员们详细了解了经开区产业发展体系、发展历程及发展规划不断重塑着对新乡经济发展的认知水平。工作人员骄傲地说道,“中欧班列新乡号四线齐发,是现代公铁物流港和新乡国际陆港的关键要素。在发行班次上,我们已经完成了一半的指标!”

在座谈会上,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海本禄指出,“高校的职能不仅在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更在于社会服务。要广泛开展企业与社会调研,拓宽院企合作,加深科学研究的敏感性社会发展认知的深刻性,增强课题落地性、可行性。”经开区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辉表示,经开区软硬实力兼具,具有实现“公铁海”多式联运的独特优势,并表达与学院深入合作的真挚愿景。随后,双方就集团在跨境电商领域有何孵化成果和引进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运营基地设想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一位在场的实践队员感慨道,“通过此次调研,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自身的持续创新和与高校的深度合作。我也会努力深造,锤炼本领,期待着与集团共同成长,贡献力量。”

强化政府基金引导功能,澎湃企业创新发展动能。此次考察之行,将课本知识与现场观摩、交流访谈有机结合,有助于丰富实践队员对所学专业和政府引导基金的综合认知,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和职业技能,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商学院 陈敬怡 樊欣雨

盘活土地资源,拓宽致富渠道”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赴长垣市满村镇走访调研

为深入宣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推进科研理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指导和服务,79日下午,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盘活土地资源,拓宽致富渠道”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在指导教师侯明利、王岩的带领下,赴长垣市满村镇宜丘村、周宜丘村走访调研学习。

七月盛夏,瓦蓝的天空映着雪白的云朵,村委会的五星红旗在微风吹拂下飘扬。团队成员挨家挨户走访,与农户亲切攀谈交流,实地考察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成果、村民土地流转与收入情况、农民生产生活状况,给村民群众送去关心关爱。一位村民说到“这几年,我们的农地由村集体承包出去,家里的劳动力在外打工还能获得不少的收入,日子越过越好啦!”宜丘村内硬化的道路街巷、完善的引排水设施以及修缮一新的特色民居正是满村镇振兴发展的写照。

团队师生充分调研,围绕党建文化、乡村振兴战略、村民收入水平等内容与村干部进行交流,表示可以通过构建乡村闲置土地“统一收租+改造”模式,打造特色乡村种植品牌,对农村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满村镇党委书记伍伟介绍到:“我镇近年来加快推进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满村镇的土地承包给安阳市滑县地区,实现了农户、集体、种粮大户“三增收三满意”,为全市全镇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双方表示将持续加强校地联系,推进乡村振兴和人才培养的双丰收。

调研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以饱满的热情、切实的行动深入了解当地村民生活状态,记录新农村、新风貌,真切领悟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团队成员闫嘉乐表示:“在与农户们的亲切交流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村民和脱贫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感受到了他们努力拼搏、自强不息的内生动力和奋斗精神。我将继续行走在农民需要的地方,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本次调研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学院学子在走访中发挥青年智慧,在实践中锤炼专业本领,将社会实践与科研理论相结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和生态振兴,以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走深走实。

(商学院 王思雨 宋瑞怡

商学院开展老年群体防诈骗宣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老大爷,现在骗子手段层出不穷,有些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你们可一定要提高警惕啊!”7月4日上午,商学院“寻访民生社会老年群体”调研团队走进天太社区养老院,向老年人普及防诈骗知识。

走进养老院,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青年志愿者手拿防诈骗宣传手册认真讲解,手把手教老人如何下载和使用国家反诈APP,老人们听得仔细,并时不时提出不懂的问题。活动现场,老少两代人交谈甚欢,其乐融融。针对老年群体辨别能力弱、防诈骗知识不足等特点,志愿者结合典型事例,详细讲解了电信骗局、养老骗局、保健品骗局、中奖骗局等常见诈骗手段,向他们普及遭遇诈骗时的处理方法和补救措施,提醒老年人不随意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存款、银行卡等信息,接到可疑电话时做到“不转帐、不汇款、不轻信”,及时与亲属沟通,让不法分子无可乘之机。“没想到现在诈骗的手段这么多,多亏了这群孩子,我们才对骗局有了更多的了解,以后可要加强防范!”张怀德老人感叹道。

此次老年群体防诈骗宣传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效提高了天太社区养老院老年群体的识骗能力和防骗意识,后续我院将持续开展养老反诈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以实际行动守好老年人的“钱袋子”,为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商学院 韩亦菲 霍梦雪)

擦亮养老幸福底色 多元智慧守护夕阳——“智慧助老青孝团”开展河南省智慧养老线下调研

 “老龄智力宝库,星火闪耀;老年科技人才,余热生辉。老大爷,咱们不服老,咱们也会玩科技。”76日,针对多系统互动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与应用对策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智慧助老青孝团”赴许昌市、新乡市、焦作市等河南省多地开展线下调研。

智慧养老是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调研团队深入村落,走访各家各户,与老年人进行面对面“教学”、一对一“辅导”。虽大多数老人已迈入花甲,但学习热情仍然高涨,团队成员针对老年人的日常需求,详细地讲解智能手机常规的相机使用、微信交流、手机字体及亮度设置等内容。老人坐在旁边,面带微笑,认真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智慧科技的渴望。同时,实践队员与老年群体亲切交流,深入探问智慧养老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程度,在沟通交谈中,一位老奶奶表示,“现在的智慧养老模式真是给我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智能手机发个语音视个频,就能和儿女取得联络,自身安全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同时,实践队员发现一些家庭虽配备智能终端设备,但并没有形成实时监测老年人生活安全的智慧系统,“银色数字鸿沟”现象仍存在于老年群体。团队成员王月明感慨到:“深入城乡内部,与老年群体进行实地沟通交流,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细致的了解老年人的真实需求。我们将以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指导!”

丰衣足食寿弥高,东风有意映青春。此次实地调研活动顺利开展,不仅有助于推进养老机构管理服务全覆盖,也使广大老年人获得更多满足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智慧助老青孝团将持续对河南省智慧养老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访问,对多系统互动、智慧养老普及、养老需求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智慧健康养老”助推养老模式创新升级,为满足老百姓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提供保障。

(商学院 岳莹莹 范佳春

惠民惠农,共携“民”心--商学院“关于河南农户生计策略类型调查”队开展线下调研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学生深刻领会推进乡村振兴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77日,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关于河南农户生计策略调查团队在指导教师夏会珍老师和郑园园老师的带领下,赴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和清丰县开展线下调研。

长夏炎炎,天气郁蒸,却难以盖过队员们洋溢的热情。调研团队深入濮阳县文留镇新尚楼村、徐镇镇后范村与清丰县固城镇张庄里村、固城镇黄焦村等地开展走访调研。调研过程中,在村干部的带领下,队员以“访谈+问卷+笔录”的形式逐户进行访谈,同村民深入交流,村民积极参与,专注回答问题。其中,一位村民说到:“村委会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细心关照农民,关注村民需求,为农民生计提供很多建议与帮助,农民生活也变得更加美好啦!”

随后,团队指导老师、成员们与当地村干部就近年乡村发展、土地流转、农民收入等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在沟通交流中发现,不同村镇发展不平衡、差异化明显以及农民收入的不稳定性的特征仍然显著。团队成员王佩慈感悟到:“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深入基层,走访农村,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当地村民的实际需求,我们将继续调查研究关于河南农户生计相关问题,探索农户生计的新路子,助力乡村振兴。”

此次实地调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助于调研团队深入了解当地的乡村发展状况,切实把握当地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实施情况,为解决农户生计问题提供解决办法,同时,关于河南农户生计策略类型调查队将持续关注河南农户生计发展状况,对村镇发展不平衡、差异化显著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探索相关政策和措施,助力解决农户生计问题,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商学院 陈兆霞 赵敏敏

体会红色文化精神,探索智能管理模式——“‘豫’见创新,‘商’助企航”实践调研团走进栾川县抱犊寨进行调研

 “只要输入想要参观游览的地点,软件就会自动生成最佳路线,还会自动配备相应的导游,真是太方便了!”在队员们的感叹声中,伴随着悠悠童声,沐浴着党的光辉,在巍峨耸立的壮士山雕的注视下,710日下午,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豫’见创新,‘商’助企航”实践调研团走进栾川县抱犊寨开展调研。

 “同学们,首先我们看到的是火神庙,咱们解放军战士当时攻寨指挥部和支前指挥部所在地,现如今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洛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的解说把队员们的思绪带回了那一场惨烈的剿匪战斗,在夏日的骄阳下,誓师宣言掷地有声,解放军队蓄势待发。陈列展厅中,当年解放军战士们用过的枪械保存完好,作战文稿依稀可辨,队员们在此学习和传承红色精神,缅怀革命先烈。


 “表演开始了!血战抱犊寨、绿林抢亲、抛绣球,这可是景区的特色啊!”只见人群朝大戏台涌去,调研团队也前去一探究竟。据悉,正在演出的是抱犊寨景区依托独特的古寨文化,组建专业团队创作的特色活动项目《抱犊寨剿匪记》,通过打造情景剧沉浸式体验吸引游客,实现文化产业再创新,促进增收。

随后,调研队员们与景区管理层就栾川县抱犊寨旅游有限公司如何打造优质化、个性化景区和实现景区运营管理模式创新展开讨论,积极为景区未来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景区负责人提到,在疫情后旅游业回暖时期,景区进行票务系统更新,使更多的游客能够直接从网上购票,极大节省人工费和管理成本。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栾川县抱犊寨通过发掘红色资源,开拓创新路径,探索出了智慧致富道路。通过此次调研,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对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立志躬身实践,更好地为豫企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商学院 韩亦菲 宋亚霏 朱圣节)


弘扬孝亲敬老精神,共筑爱心之城”—寻访民生社会老年群体调研团队深入河南省新乡市各社区开展暑期调研

 “一键下单化肥,再勾选地址,不出三天,您就能用上新研发的产品了!”不远处,只见一群鲜艳的“红马甲”正在耐心地向菜农伯伯演示如何从网上选购农业用品。710日,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弘扬孝亲敬老精神,共筑爱心之城”—寻访民生社会老年群体调研团队走进河南省新乡市各社区开展暑期调研。

 “大爷,您的血压有点高,平时要注意清淡饮食,烟酒还是少碰啊!”十里铺村卫生所中,队员们化身“小医生”,帮助张德全老人测量血压,血压仪虽小,背后却牵动着一个个家庭,更承载着社会对老年人关爱的目光。随后,队员与卫生所相关人员就医疗保险补助、老年群体多发疾病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为老年群体送去关心与关爱。移步牧野公园,队员们被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打动:夕阳西下的小河边,柳树枝叶随风飘扬,吹拉弹唱的“夕阳乐队”,正演奏着他们精彩的老年生活。队员路婷婷感慨道:“看到这些老人,就好像看到了自己家中的长辈,倍感亲切,我们真挚地希望每一个老人都有幸福的晚年!”

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发现菜农面临供需调节认知不足、蔬菜滞销风险大等问题,就此大家依据专业知识、结合现实情况建言献策,提供帮助。考虑到时值雨季,队员们协助养老院工作人员在墙上贴好防潮纸,确保能为老年人提供相对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现在大伙儿的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啦,月月有补贴,家家住新房,这都归功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啊!”东牧村村委书记对队员们热情地说道。

烈日炎炎,难掩队员们激动的心情;热浪滚滚,比不过同学们高涨的热情。此次调研活动使队员们深入了解了社区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利于在青年群体中弘扬孝亲敬老精神与奉献精神,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深入基层,为社区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商学院 韩亦菲 刘炫佳)

科技赋能养老,共跨数字鸿沟——“智慧助老青孝团”

开展河南省智慧养老线下调研

 “实施适老化改造项目,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我们把养老院‘嵌入’老年人家中,让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在家中也能享受到‘类机构’的生活照料、护理等服务。”711日,“智慧助老青孝团”深入走访许昌长葛市幸福养老有限公司。


高温之下实践队员不惧“烤”验,神采奕奕地来到许昌长葛市幸福养老有限公司。先进的仪器设备一应俱全,智慧健康管理系统相当完善,应急呼叫终端、智能手环等康辅器具和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及时就医、准确诊断提供保障,这便是长葛市幸福养老有限公司留给实践队员最初的印象。随后,养老服务人员讲解道,“长葛市幸福养老有限公司是一个‘互联网+养老’型的养老机构,主要与传统养老相结合,为老人提供现代化、定制化的养老服务。”接着,实践队员热情地同老人们进行交谈,从老人真切的笑容中感受到他们对智慧养老的满意和认同。70多岁的李大爷表示:“从它建立以来,我和老伙伴们就经常扎堆在这里。在这里,我们学会了扫码核验、预约挂号、网上购物、手机支付……日常生活方便多喽。”


与此同时,实践队员也借此机会了解各养老机构的运作方式和人员构成。实践队员发现管理人员除承担管理的职责外,也会同护理人员一起细心照料老人;护理人员则时时刻刻陪伴老人,确保老人的身体健康。“但从他们身上我并没有看到太多的疲惫和劳累,反而更多的是笑容与活力,这也改变了我对养老行业繁琐无趣的主观偏见。”范佳春深深感慨道。

时代有所呼,青春有所应。据悉,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实践成员深刻认识发展智慧养老产业对提高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深入了解企业在推进智慧养老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实践活动激励团队成员持续调研,融入社会,推动智慧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商学院 岳莹莹 王月明)

全客精准运营,数据赋能助力——“‘豫’见创新,‘商’助企航实践调研团走进栾川县联通公司开展调研

 


您好张先生,因为您是我们联通的VIP用户,现为您免费安装宽带网络,祝您生活愉快!”刚刚迈进办公室大门,队员们便听到熟悉的声音。“欢迎大家来到栾川县联通公司!”公司经理郝朝辉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712日,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豫’见创新,‘商’助启航”实践调研团走进栾川县联通公司开展调研。


 “要了解企业创新,你们可真是来对地方了!”郝朝辉一边说着,一边把队员们引到会议室。联通作为网络通信三大运营商之一,为全面承接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将公司发展定位明确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国家队、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主力军、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排头兵”,公司战略升级为“强基固本、守正创新、融合开放”。郝朝辉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话题引入,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公司管理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路径。


 “这么笼统地说你们可能没有概念,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吧。物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智能锁,只要连接无线网或者数据网,就能在手机上实现远程开关锁,大家还可以想一想其他的例子。”郝朝辉给大家解释道。“我知道!电表箱已经可以实现自动抄表上传了......”队员们积极发表看法,现场氛围热烈,双方交谈融洽。随后,郝朝辉为同学们播放公司管理创新宣传片,其中呈现出的先进的管理理念、专业的运营技术、简明易懂的事例让队员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公司管理内核,与此同时,同学们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提出在管理、运行等方面的疑惑,郝朝辉一一作详尽的解答。“今天上午真是受益匪浅,我对企业管理与创新有了更深维度的理解,这对我未来专业课的学习十分有帮助!”队长贾银博感叹道。

全客精准运营,数据赋能助力,理论联系实践,创新促进发展。此次联通之行,利于培养学生躬耕实践、实事求是的精神,促进企业释放创新活力与创造能力,激励豫企扎根中原、大展宏图。

(商学院 郭子瑞 韩亦菲)

同筑黄河生态屏障,共谋乡村经济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绿色发展调研团”开

启线下调研


近年来,黄河生态保护逐渐加强,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现在水美景美,真的回到了我小时候的样子。” 715日,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双碳’目标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绿色发展调研团”奔赴新乡市、开封市、郑州市等多地开展实地调研访谈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炎炎烈日难以阻挡实践团队奔向黄河、开展调研的热情,煤炭开发利用、新能源发展及黄河上游水电等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映入眼帘,让成员们切实感受到“双碳”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状。随后,调研团队深入基层,走访农村,通过实地调研、采访问答和填写问卷等方式,详细了解黄河流域绿色发展对村民生活的影响程度。在亲切交谈中,李村民谈到:“现在黄河周围的环境是越来越好了,我们住在这边,看到了明显的改变,多亏了国家的政策,把黄河搞得越来越好,享福喽。”


与此同时,实践队员发现,村民们十分关注水资源保护问题,对刻意污染黄河生态的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同时,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等环保举动充分展现村民对黄河生态环境的重视。调研结束后,队员李永霞表示:“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层含义,我们不能只追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更要注重对生态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持续坚持‘沿黄河,重生态,求发展,保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黄河流域焕发出勃勃生机!”

两山七河一流域,一泓清水入黄河。此次社会实践顺利开展,进一步激励实践队员担当时代使命,延续黄河文明,助力乡村振兴,确保调研工作落实到点、线、面,助推黄河流域“绿”“富”共赢。据悉,调研团将继续调查研究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绿色发展等相关问题,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高质量发展”理念,全力维护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性、平衡性、和谐性。

(商学院 岳莹莹 邓贺阳 赵雅琪)

讲好黄河故事,传承红色基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绿色发展调研团”开启线下调研

孩子们,我们老了,黄河文化的传承该交到你们手上了,请务必将黄河的历史和文明延续下去,那样,我们也就放心了。”为推进黄河流域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绿色发展,718日,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双碳”目标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调研团”奔赴禹州市、洛阳市、郑州市等地进行实地调研。

黄河之水,滔滔不绝,仿佛在诉说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夕阳倾洒黄河岸畔,如诗如画,调研团队穿过悠长小路奔赴黄河流域周边村落,沉浸于黄河文化,感悟黄河精神;踱步于黄河岸边,感受乡村振兴;漫步于村镇街道,调研民生民情;缓行于乡野田垦,领略农业发展。调研队员踏着夕阳余晖步入村落,热情地向群众讲述黄河的历史变迁,普及黄河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使百姓认识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随后,队员们围绕黄河与文明的发展、古都变迁与城市兴衰、沿黄文化精神和时代内涵同当地群众亲切交谈,强烈感受到黄河儿女的家国认同感和对民族复兴的真切渴望,其中,王村民说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这里就是靠黄河才能发展起来,没有黄河我们也没有今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谁都不能代替。”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沿途调研,感受着时间的流转与红色文化的底蕴,队员们步入黄土地,心怀使命热忱。调研团队员赵雅琪说:“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此次社会实践顺利展开,有助于成员充分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将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相结合,发展新形式的实践考察,追溯黄河历史文化,探寻乡村振兴路径。据悉,调研团将继续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资源,了解黄河文化的连续性、根源性、正统性、包容性和创新型,推动文化和调研深度融合,展现黄河魅力,宣扬黄河文化,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红色基因在实践中绽放光彩。

(商学院 邓贺阳 张爽爽 岳莹莹)

薪火“乡”约盛夏,实地探寻初心

——商学院“关于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收入效应调研”队开展线下调研

 

只要功夫深,土里出黄金。”720日,针对农民土地流转收入状况与乡村振兴相关策略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关于河南省农地流转收入效应调研团队赴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东屯镇西屯村、卫辉市孙杏村镇王奎屯村开展线下集中调研。

一望无垠的百亩田地,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给天地增添一片新绿,为团队成员带来心旷神怡的舒适感。实践队员跟随村委会成员一同走进乡村街道小巷,村委书记为大家重点讲解到村支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具体做法以及近年来取得的乡村振兴成果,使团队成员及时了解到村内乡村振兴状况。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以农地土地流转状况为切入点,采用“问卷+访谈”的方式,结合当地乡风文明、乡貌治理等内容,深入调研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推进过程中当地土地流转及政府对农户的补贴状况。其中,一位村民说道:“自己父母身体状况不太好,小孩也需要照顾,所以干脆在现有的土地基础之上,把村里其他外出打工人家的土地承包过来经营,这样既能保证自己家庭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

与此同时,团队调研发现,在农民土地流转中,仍普遍存在土地流转规模小、土地流转效益不高、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认识模糊、土地流转监管力度不够以及土地流转民间化、口头化、短期化、随意化等问题,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土地流转知识的宣传与监管力度,减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为农民土地流转、农民致富增收提供坚实保障。调研成员陈文元感悟到:“乡村振兴成果初现,新时代的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容村貌也大有不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此次实地调研的成功开展,有助于增强调研成员对农村乡村振兴状况的了解,助力调研成员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效衔接,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用所学助力乡村振兴。

(商学院 陈兆霞 陈文元)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