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的前身为成立于1980年的政治教育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1993年成立财经系,2001年与市场营销系合并组建经济与管理学院,2012年更名为商学院。学院承载百年师大厚重的文化传统和学术底蕴,以“贡献商学新知,弘扬中国商道,培养商界精英,助力强国建设”为使命,以“百年商院,国际商科”为愿景,以“厚德博学,商善天下”为院训,致力于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商科人才。经过4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学院已经成为学校发展迅速、实力较强的学院之一,被誉为“新豫商基地”“企业家摇篮”。
学院坚持“党建引领,融合赋能”工作思路,构筑“党委立标杆、支部做样板、党员争先锋”平台体系,推动高水平融合、高效能治理、高质量发展。先后荣获2021年度河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度河南省高校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2023年获评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24年获评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学院团委被评为2021年度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本科生第三党支部入选2022年度河南省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多次荣获河南师范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三育人”先进集体、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等。
学院学科布局完整,学位点和专业建设卓有成效,形成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涵盖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三个一级学科和工业工程交叉学科,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两个学科连续入选第八批、第九批河南省重点学科。在新一轮省重点学科评选中,应用经济学和工业工程两个学科成功入选。拥有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经济学已纳入河南省博士学位授权点重点建设学科。拥有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金融硕士、农村发展硕士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设有8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学院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动融入数智化发展浪潮,积极开展学科专业动态升级。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五维三融一聚焦”人才培养理念(五维: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专业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三融:院企融通实现共进、产教融合实现共赢、数智融汇实现共享;一聚焦: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新商科人才),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特色化示范中心各1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省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2个,建有多门国家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一流课程、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和专创融合课程,获国家级教学成果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1篇会计硕士学位论文入选2022年全国MPAcc优秀学位论文,1篇金融硕士原创案例获得全国金融硕士优秀教学案例,3篇工商管理硕士原创案例入选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数据库。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团团青创营”大学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开设“商业英才实验班”“博志研学实验班”“科创拓新实验班”,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0余项,省级一等奖50余项,其他各类国家级和省级奖励200余项,学生升学率稳步提升,初次就业率达83%以上。
学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通过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打造了一支梯次有序、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29人,专任教师114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31人,博士84人。学院拥有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师、河南省高层次人才B类人才、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社科类“百优人才”、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等一批人才称号,获得全国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河南省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等重要奖项。
学院实施科研兴院战略,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近年来,学院教师共发表CSSCI/SSCI/SCI等核心论文300余篇,顶尖期刊论文近100篇,专著教材20多部。近5年来,获批各类国家基金项目近3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建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河南省软科学研究基地、乡村振兴与区域发展研究院、中国县城(镇)研究中心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
奋进在新时代,建功于新征程。面向未来,学院将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为支撑,以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两翼,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不断优化内部治理,矢志创新,勇于开拓,努力把学院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一流的商学院。
(数据更新至202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