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共青团河南师范大学委员会网站!今天是 2013-10-30 12:33:02 星期三

热门文章

公告通知

关于组织开展2017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7-06-28     浏览次数: 2650

各学院、校内有关单位: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引领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自信”,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以奋进的青春姿态、建功的实际行动、丰硕的实践成果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校实际,决定组织开展2017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喜迎十九大·青春建新功

二、总体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工作思想,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重点,以扶贫、济困、扶老、助孤、助残、救灾、助学、禁毒、防艾为发力点,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和“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将考察服务地发展现状同学术科研相结合,将了解服务地民风民情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服务地实际需求同学校学科优势相结合,将社会实践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组织青年学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服务活动,探索总结实践育人新机制,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更加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努力成长成才、创新创造、建功立业,为推进中原更加出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和良好风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三、组织形式

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仍采用集中组队实践和个人自主返乡实践相结合的形式。

(一)集中组队实践

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各学院申报的基础上,今年将重点实施以下48支社会实践团队。

1.“师大青春行,文艺下基层”大学生宣讲团。由党委宣传部、学生处、校团委组织实施。组织大学生骨干、理论社团及艺术团成员,按照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7年“大学生宣讲团”基层巡演暨网上展播活动的通知》要求,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这条主线,以“信仰、信心、信任”为主题,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突出“砥砺奋进的五年”主题宣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宣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宣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人民群众生活的新变化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宣讲我省在改革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故事,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提振精气神,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凝聚起强大正能量,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2.“出彩中原”生态城市建设青年博士服务团。由环境学院组织实施。组织青年博士赴革命老区信阳新县开展城市垃圾处理的调研,并进行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提出项目解决方案,为当地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政在下乡,献礼十九大”理论宣讲服务团。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组织实施。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实践队将深入河南省永城市酂阳镇开展实地调研,从“理论宣讲、政策调研、扶贫扶智、环境保护、医疗保险、土地确权”六个方面开展实践活动,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最新理论热点,了解政策在基层的贯彻情况,提升群众对政策的认知度,助力新农村建设。

4.“精准扶贫,遇‘商’封丘”实践调研团。由商学院组织实施。依托我校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研究院研究项目,在封丘县贫困村开展实地调研,政策宣讲,扶贫扶志,致富引导等实践活动。采用一对一结构化访谈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扶贫工作成效进行调查和评估,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县域动态扶贫信息库,完善脱贫帮扶计划,为制定精准扶贫政策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扶贫对策和建议。

5.“渔业惠农”助力脱贫攻坚志愿服务团。由水产学院组织实施。在新乡市延津县、原阳县及部分沿黄地区组织渔业知识培训、渔业技能指导等科技支农帮扶活动,帮助渔业养殖户和水产品生产者掌握最新渔业知识、提高水产养殖技能,增强养殖户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促进当地水产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6.“环豫行·圆绿梦”美丽中原环保调研服务团。由环境学院组织实施。组织学生深入荥阳市围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环保知识宣讲、环境污染调查研究、环境状况评测、发展建言献策等活动,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7.“送法下乡,筑梦法治”依法治国宣讲团。由法学院组织实施。团队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为宗旨,以提升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为目标,以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为己任,深入到新乡市原阳县向当地居民宣传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援助,促进当地法律文化建设。

8.“一带一路”背景下洛阳丝路旅游资源提升实践调研团。由国际教育学院组织实施。实践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通倡议”和“绿色丝路”“健康丝路”“智力丝路”“和平丝路”发展理念,运用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就“一带一路”背景下洛阳丝路旅游资源提升进行调研,为其改进丝路旅游提供意见建议,推动青年大学生对“一带一路”的认识与宣传,在实践中了解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中原古丝绸之路文明深厚内涵,增强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9.“传颂家书,青春向党”红色革命教育实践调研团。由历史文化学院组织实施。以红色家书为主线,到陕西省延安市革命老区进行材料收集、学习与调研,团队将把实践内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结合,调研红色家书的文化内涵及现实教育意义,形成一套系统的教育课件,以新颖的方式传授理论知识,使思想教育理论与时代更加贴合。

10.刘改月爱心支教服务团。由文学院组织实施。团队入选团中央2017年远洋“探海者”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奖重点支持团队。利用暑期在兰考县闫楼乡王庄小学、闫楼小学开展爱心支教活动,针对两所小学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儿童较多的现状,支教团成员将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自身特长,开展主题班会、课业辅导、素质拓展、益智游戏、亲情陪伴等教育精准扶贫关爱活动,将现代教育理念融入支教全过程,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

11.“寻根太极文化,讲述河南故事”焦作传统体育文化调研团。由体育学院组织实施。通过到焦作地区实践调研和实地考察,深入分析太极拳和太极文化所表现的民族精神、深刻的文化理念、广阔的文化境界和执着的文化追求;拓宽太极文化建设的社会广度和文化深度;在青少年中重建传统文化教育和民族精神;进一步推动太极拳的发展,发掘太极文化当代民族精神,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12.“河南乡村教师生存与发展现状”实践调研团。由教育学院组织实施。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荥阳、原阳、获嘉、滑县、修武县等地具有代表性的乡村,了解当前乡村教师的生存现状,向社会呈现当前乡村教师的真实生活,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教师这一群体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关注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探索一条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有效途径。

13.“青春不‘毒’行”大学生禁毒宣讲团。由外国语学院组织实施。深入新乡市及周边各个学校、社区、街道、农村等地,开展禁毒政策宣讲,发放禁毒宣传材料,普及禁毒知识,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市民的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实现“全民参与,全民禁毒”的目的。

14.Getting to Zero防艾宣传团。由社会事业学院组织实施。联合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实习实践工作,实践队通过走访新乡市周边学校、社区、街道、农村等地,开展防艾健康知识宣传、讲座和青春健康同伴教育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当地群众防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帮助当地群众尤其是青年提高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培养健康的性心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进社会向“零艾滋”迈进。

15.“中原红色精神”口述史实践调研团。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实施。实践调研队围绕中原红色文化:红旗渠精神、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等,开展红色文化宣讲、人物故事寻访、口述历史研究以及挂职锻炼等活动,建设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智库,促进中原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16.“骄阳行动,‘救’在身边”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讲团。由体育学院组织实施。针对近年来学生假期水中溺亡事件频发,在新乡周边地区通过宣讲防溺水教育和实际急救操作,增强青少年水域安全防范意识,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联系中学生、带领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大孩子管小孩子,解决缺管问题;协助当地有关部门摸排无主坑塘、假期闲散在家的农村留守儿童等情况,调查了解未成年人保护特别是防溺亡工作开展情况。

17.“扎根基层,放飞未来”挂职锻炼实践服务团。由校团委组织实施。组织未来学院第八期学员到安阳市汤阴县政府机关、乡镇街道办事处、基层农村社区开展挂职锻炼、调查研究等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城镇、乡村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等,在深入观察和调研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新成就,提升学员能力素质,助力基层发展。

18.“探寻红色记忆,弘扬红色精神”实践调研团。由学生处组织实施。依托我省红旗渠干部管理学院、愚公移山干部管理学院、焦裕禄精神学习基地、大别山革命胜地,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遗址、走访红色教育基地、采访老一辈革命家,通过照片、视频、访谈录等形式,讲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英勇斗争的无畏精神,建设网络新媒体平台,推广实践成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

19.“裴寨五年行,奋进谱新篇”实践调研团。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组织实施。通过社会观察、走访调研、志愿服务等方式深入了解近五年来裴寨地区的发展变化,观察记录当地在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刻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新成就。

20.“助力生态旅游,服务美丽乡村”志愿服务团。由旅游学院组织实施。团队入选2017年首届立邦“为爱上色”中国大学生农村支教奖实践项目,以“推进精准扶贫,建设美丽乡村”为努力方向,以专业实践对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活动推进方式,在实践地开展传统村落建筑与文化遗产调研、乡村爱心支教等活动,并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乡村旅游资源调研,为当地开发旅游经济建言献策。

2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调研服务团。由文学院组织实施。依托文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深入沁阳市紫陵镇宋寨村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怀梆”的调研、学习和传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调研服务团”成立十周年为契机,通过采访怀梆剧团老艺人、整理艺人档案、整理艺人口述剧本、开展非遗特色文化调研、“非遗传承十年之我见”等活动,让当代大学生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

22.“心匙之家”关爱农村弱势群体调研服务团。由法学院组织实施。在新乡市原阳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爱实践,活动以关爱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为主,以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活动,并针对农村弱势群体开展调研。

23.“小树苗培养计划”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团。由社会事业学院组织实施。联合延津县教育局共同开展“小树苗培养计划”暑期服务项目,项目以社会工作理论为指导,以同伴教育为特色工作方法,精心设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质拓展、校园安全教育、青春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课程内容,通过社工小组活动和乡村教育现状调研工作,探索服务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模式。

24.“我看家乡新变化”国情社情观察团。由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组织实施。聚焦经济、文化、生态等内容,组织学生深入新乡市部分城镇、乡村进行观察和调研,围绕近五年的发展变化开展实践调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新成就,正确认识中国特色与世界比较。

25.“π送温情,益童前行”爱心支教服务团。由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组织实施。针对新乡及周边地区留守儿童等开展“传播数学文化,采撷数学之美”、“诵读国学经典,传承华夏文明”、“结情科技中国,传承优秀文化”等教育关爱活动,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26.“勘测创业新风向”大学生创业现状调研团。由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组织实施。利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参观新乡高新技术创业园,调研新兴创业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市场开发情况,营销策略等经验,走访大学生创业先锋人物,分析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为我校大学生创业提供建议和帮助。

27.“科技惠民”义务维修志愿服务团。由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共同组织实施。发挥学生专业优势,深入新乡周边村镇重点是辉县柳湾村,开展电脑软硬件维护、家用电器维修等志愿服务活动,传授家电保养和使用常识,传播科普知识,助力脱贫攻坚。

28.“科技创新企业行”实践调研团。由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组织实施。结合专业特点,以智能机器人研发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企业车间实践操作,学习现代企业的工作理念、管理模式,企业与学校优势互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不断探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院企合作、校企合作新模式。

29.“绿色化学,引领生活”环保公益宣讲实践团。由化学化工学院组织实施。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组织学生深入新乡周边地区,围绕环境污染、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等,开展环保知识宣讲、绿色发展调研,推广学生自主研发的手工皂、洗衣液、洗手液、口红等“绿色健康”创新创业产品,彰显化学魅力,引领绿色生活,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0.“俊甫计划”科技创新实践调研团。由化学化工学院组织实施。依托“俊甫计划”拔尖人才实验班成立实践队,深入新乡周边地区新能源产业园区、新乡电池研究院,聚焦新乡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深入调查研究,为新乡新能源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31.“丝路行·中国梦”调研宣讲实践团。由环境学院组织实施。组织学生深入古丝绸之路东方起点洛阳,开展经济、文化观察调研,了解洛阳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定位、规划和举措;深入乡镇、社区,积极宣传“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通倡议”和“绿色丝路”“健康丝路”“智力丝路”“和平丝路”发展理念,为洛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做出积极贡献。

32.“聚生科骄子访梦想”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团。由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实施。组织学生通调查问卷、电话、面对面访谈等形式,对省内外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岗位类别,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等全面了解,了解学院教学质量水平,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建立校友与学院的密切联系,利用校友资源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利渠道。

33.“青春好奋发,爱之旅V期”公益支教服务团。由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实施。组织学生赴原阳县桑寨村开展义务支教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学习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农村教育现状,了解国情、民情,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34.“科普惠万家”网络知识进社区志愿服务团。由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组织实施。发挥学院专业优势,深入社区普及网络安全和电脑使用知识,为社区居民提供网络维护、电脑硬件维修、软件维护等技术支持,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35.“作业医生”智慧教育app平台开发实践团。由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组织实施。在充分调研新乡市公办小学学生作业情况的基础上,开发“作业医生”智慧教育app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方式,为小学生提供精准、优质的课业辅导服务,减轻家长辅导压力,将智慧教育的理念传递到更多的家庭,同时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36.“一带‘译’路”国情社情观察团。由外国语学院组织实施。在新乡、郑州、济源、信阳四地,围绕“一带一路”战略理念,深入城区进行观察调研,探索其“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并利用专业优势为各地景区特色文化拍摄双语字幕宣传片、制作双语翻译宣传册,助力当地文化繁荣与发展。

37.“送教下乡,情满太行”义务支教服务团。由外国语学院组织实施。在新乡市辉县沙窑乡开展课堂教学、英语辅导、家访帮扶、亲情陪伴、文艺汇演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拓展视野,提升素质。发挥大学生智力优势,为当地学校注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实践队员了解基层农村教育现状,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技能。

38.“脱贫攻坚,筑梦小康”精准扶贫调研服务团。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组织实施。根据《“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文件精神,依托去年对柳湾村81户贫困户的精准建档工作基础,针对这些贫困户进行追踪回访,开展入户调研,调查致贫原因,总结脱贫经验,提高扶贫精准度,开展“点穴式”扶贫,为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建言献策。

39.“智联创客”实践调研团。由商学院组织实施。通过调查大学生创业意愿、对创业知识和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走访正在创业的在校大学生,了解当代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机遇与困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和建议,提升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成效。

40.“成长伴我行”教育关爱志愿服务团。由教育学院组织实施。以实践锻炼和教育关爱为重点,通过在新乡市图书馆少儿部和辉县柳湾村小学进行岗位实践和组织开展一系列与孩子们共同交流的活动,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关爱和帮助,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1.“小康之翼”“三农”问题实践调研团。由历史文化学院组织实施。到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王庄沙店村进行支教、支农和调研,通过对农民子女进行学业辅导,给村民提供教育帮助,通过考察调研,利用大学生所学知识给沙店村今后发展提供合理建议。通过实践所闻所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大学生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42.“情系民生,筑梦中原”社情观察调研团。由社会事业学院组织实施。组织青年学生深入豫北(郑州、焦作、濮阳)、豫西(洛阳、南阳)、豫东(商丘、周口)等地的城镇、乡村进行实地调查,切身感受当代社会发展的新面貌,新形势,了解人民群众对我国社会状况提出的问题及看法,并运用社会学专业知识进行解释分析,提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解决措施。从而让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正确认识中国发展大势,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和历史的使命。

43.“品鉴古灯文化,助力非遗传承”志愿服务团。由美术学院组织实施。通过在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汴京灯笼张”文化区进行花灯民间艺术的相关走访调查,参观灯笼张博物馆,现场体验制作及与老手艺人的交流等方式,从专业角度发掘花灯的文化内涵,扩大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影响力,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4.《新生入学宝典》编辑团队。由校学生会组织实施。通过编印《河南师范大学2017年新生入学宝典》,帮助新生深入了解师大校史校情和发展状况,了解师大的优良校风和淳厚学风,了解师大的学生组织,了解师大的周边环境。通过新生入学宝典,指导新生合理定位和规划大学生涯,帮助同学们尽快适应融入大学的全新生活。

45.“帮扶留守,爱暖童心”志愿服务团。由校社团联合会组织实施。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汲水乡仵屯开展调研支教活动,围绕“帮扶留守儿童”、“我的中国我的梦”等主题,开展关于留守儿童和师资力量的调研、支教活动,致力于当地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解决。

46.新闻宣传志愿服务团。由校团委组织实施。依托网络宣传员队伍,通过走访交流、实践采风等形式,以青年学生的视角,边走、边看、边发声,用亲身感受进行网络宣传、网络评论,弘扬网络主旋律,传播青春正能量,进一步提升“三下乡”活动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47.“助力国家精准扶贫,调研建档立卡家庭”实践调研团。由学生资助服务中心组织实施。实践团队走进54个村庄的建档立卡学生家庭,宣讲国家资助政策,掌握建档立卡学生需求,缩小政府要求与运作实践的矛盾,力求搭建学校、家庭、学生“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桥梁,力保精准资助,助力国家精准扶贫。

48.“践行‘一学一做’,服务基层农村”理论普及宣讲团。由校学研会组织实施。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主要内容,结合全国高校共青团“一学一做”主题实践,深入基层,开展有关“十三五”时期新农村建设调研及相关理论知识宣讲活动。在调研了解农村改革现状的基础上,就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改革形势为村民答疑解惑,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助力新农村建设。

(二)个人返乡实践

个人返乡实践是社会实践的重要组织形式,今年要在重点组队的基础上,做好个人返乡实践工作。

各学院要广泛动员学生参加个人返乡实践,确保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根据实践学分要求,把个人实践同专业学习、社会需要、就业创业相结合。要进一步加大对个人实践的指导、支持力度,做好实践培训,为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受到锻炼,增长才干。

四、工作要求

1.进行重点团队网络报备。各单位须将实际组建的团队信息于720日前在“三下乡”官方网站进行报备(具体流程见“三下乡”官网相关说明)。未登记报备的团队,将不能参与后续团中央、团省委社会实践活动的奖项评选。

2.加强工作品牌推广和媒体综合传播。为进一步提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各单位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渠道,加强活动中优秀个人和事迹的宣传报道;动员各团队积极参与团中央联合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青在线、腾讯网、新浪网等开展的“镜头中的三下乡”等作品遴选活动及“青春三下乡”等专题线上活动。为了进一步强化新媒体利用、扩大活动影响,将安排专门培训,各实践团队要指定专人做好此项工作,确保效果。

3.注重实践成果的培育和转化。可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社会调查课题,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将调查报告转化为学术论文;可将大学生拍摄的微记录进一步加工转化,形成主题鲜明、视角独特、青春励志、艺术性强的微电影作品;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包括图书、专题报告、主题展览等形式多样的、具备一定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的实践成果。力求通过实践成果转化,成功孵化一批具有一定示范意义、学术价值、社会影响的高水平学生实践成果,与“挑战杯”等学术竞赛实现有效对接。

4.确保活动的实效性和安全性。各单位要在活动组织实施中完善制度规范、突出过程管理,开展必要的思想作风和服务技能培训,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带队指导。要做到服务内容和形式切合基层实际需要,切忌走马观花、变相旅游等形式主义。要加强安全教育和保障,做好前期调研和出发准备,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特别是要高度关注极端气候变化和服务地区的自然条件,做好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

5.强化信息报送,做好活动总结。各单位要主动从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设计、组织方式、运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及时做好经验总结。实践过程中,要及时将社会实践的简报、图片、经验材料、宣传材料报至校团委;实践结束后,要积极开展“实践归来话收获”等主题活动,广泛分享实践感悟、实践经验和成果。学校将在此基础上评选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调研成果,并予以表彰。

联 系 人:孙晓

联系电话:3329077

电子邮箱:hnsdtwcxsjb@163.com

新浪微博:河南师范大学团委

微    信:河南师范大学团委

团中央“三下乡”活动官方网站:sxx.youth.cn 

  

  

党委宣传部

党委学工部

党委研工部

教 务 处

校 团 委

2017628



河南师范大学团委官方微信河南师范大学团委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