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在我心间
我叫刘柯均,学号1114324010,现是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1级舞蹈编导班的学生。自入校以来,一直坚持以雷锋精神要求自己,时刻谦逊待人,乐于学习,全面发展,始终服从组织的需要和安排。把自己生活和精力紧密的与同学和集体结合起来,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事,乐于做一颗永为同学们奉献的“螺丝钉”。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就是雷锋精神的实质,这就是我始终学习,奋斗的方向。这种伟大精神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教育和激励人们前进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入伍不到3年,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1962年8月15日,享年22岁。1960年1月入党。他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助人无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雷锋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学习。
雷锋,就是这样一个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他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同样,雷锋的精神也始终感染着我,为我的前进指明了方向。
在思想上,我积极要求进步,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和文化素质,坚定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积极靠近党组织,曾荣幸的被推荐并参加了学校的党校学习,在培训学习中,认真学习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利用课余时间收听广播,及时了解时事新闻,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间,主动慷慨解囊,为灾区人们献爱心,情系地震灾区,真情奉献爱心。
工作方面,我会做到积极主动,大胆创新,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身体力行,始终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和带动身边同学共同进步。作为班长,适时在班级中召开班会,增强班级凝聚力。在同学们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主动的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使他们摆脱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让他们不断的树立正确坚定的政治方向。我坚信,自己所追求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就应是雷锋精神,而雷锋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永远有着儿童般年轻的面颜和欢乐纯真的笑容,以及他无时无刻想为人民服务,想去做好人好事。而这种信念正是推动我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学习上,我会做到认真踏实,孜孜以求。同时,也积极响应老师的号召,利用空闲时间积极和同学们讨论并解决问题,取长补短。
生活方面上,我也十分注重节俭自律,在节假日勤工俭学,参加过许多实践活动。关心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经常帮助家庭困难的同学,虽然在物质上不能提供资助,但在精神上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大的鼓励。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往往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的能力的大小,而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任何时候,雷锋身上,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勤俭节约的品质都是我们不断学习的要素。雷锋精神是不受时空限定的,无论现代科技怎样发达,无论人们的生活方式怎样改变,雷锋对世界和他人真诚的爱心,永远是人间渴求的那种温暖,像阳光一样成为人类永恒的需要。
让我们伸出双手,捡起地上的垃圾纸屑,擦干净每一扇门窗,主动关掉教室里、走廊上的“长明灯”,积极回收废品,变废为宝,认真地修理教室里损坏的公物,怀着一颗真善美的心,关爱他人,同学互帮互助,有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
我们要学习的不是雷锋个人,而是“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代表着社会主义时代先进的民族精神,尽管有人认为这是个物质时代,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只有在给予别人帮助的过程中,人的精神享受才是真正快乐的。
雷锋,是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的一位平民英雄,他始终活在人民的心间,而他的精神始终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2012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