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音青年加油站”文化育人工程

发布者:张旗发布时间:2020-07-17浏览次数:401

品牌名称:希望之音——青年加油站

一、项目意义及目的

1.项目意义

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是保障一所学校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实施“希望之音青年加油站”文化育人工程,着力打造校园文化育人阵地,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文化育人的底色,对于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风、师风、校风,有效促进校园和谐稳定;进一步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促进学生专业发展,有效引导青年学生充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对中华文明产生认同感与自信心的基础上,培养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担起中华文化崛起的重任;进一步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总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2.项目目的

通过实施“希望之音青年加油站”文化育人工程,构建“组织、教师、专业、实践、环境”五大育人内容体系,达到如下目的:

1)发挥文化规范约束功能,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促进文明、和谐、平安、稳定校园建设;

2)发挥文化导向功能,促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完善,助力学生成长成材;

3)发挥文化活动愉悦身心功能,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4)发挥校园文化训练发展能力功能,促进大学生各种能力尤其是专业能力的提高;

5)发挥文化活动继承创新功能,促进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定信仰者、有力传播者、忠实践行者;

二、项目主题

结合音乐舞蹈专业特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组织、教师、专业、实践、环境”五大育人内容体系,构建文化育人阵地,激发组织活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项目内容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在学院党委领导下,以优化团组织建设、提升团组织活力为目标,实施“希望之音青年加油站”文化育人工程,着力构建“组织、教师、专业、实践、环境”五大校园文化育人内容体系。如下(具体详见附页):

1)与党团组织建设相结合,培育“规范有序”的组织文化,为育人提供思想引领;

2)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培育“德艺双馨”的教师文化,为育人提供专业支撑;

3)与专业建设发展相结合,培育“止于至善”的专业文化,为育人提供拓展空间;

4)与专业实践活动相结合,培育蕴含“家国情怀”的实践文化,为育人提供锻造平台;

5)与学院建设发展相结合,培育蕴含“红色基因”的环境文化,为育人提供阵地保障;

四、已达到的效果

我院“希望之音青年加油站”文化育人工程从201710月开始实施以来,通过构建 “组织、教师、专业、实践、环境”五大校园文化育人内容体系,陆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辅导、班团组织建设与活动开展、党团文化墙建设”等多方面工作,已经普及我院师生,并受到学院师生的一致认可。两年多来,五大文化育人内容体系的深入开展,已经取得了组织文化育人富有活力、持续有效;教师文化育人教学相长、师生互进;专业文化育人学生成才、能力提升;实践文化育人学生成长、百姓受益;环境文化育人师生共享、受益匪浅等优异成果。

基于我院“希望之音青年加油站”文化育人工程所产生了许多的优秀成果,同时也受到了诸多关注和赞许,例如,由马文老师原创及以我院学生为主体的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合唱团演唱的《我爱中国》在CCTV15展播,受到社会极大赞许;我院舞蹈编导专业70余名学生受邀参演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大联欢并获得主、承办方的一致认可;由2019级音乐学班团支部32名优秀学子组建的“河南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音乐传承实验班”顺利开班,受到了《河南日报》等社会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我院连续多年组建“大学生宣讲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普及农村百姓近万人,被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积极报道,有力了助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为国家实施脱贫攻坚贡献了自身力量。

2020年春季,紧紧依托“希望之音青年加油站”文化育人工程,积极扎实推进“1+5”网格化管理方阵精细管理,除学院全体学生党员进行疫情防控捐助外,学院共有63名青年学子在社区、村庄等疫情防控一线开展志愿服务、网上教学、志愿捐助等各项活动。在学院开展的“情系抗疫为逆而歌”、“音为祖国共抗疫情”原创疫情防控主题作品征集活动中,本科2017级东一215宿舍八名学子原创歌曲《我们都在你身旁》被《教育时报》关注报道,另征集到学生原创作品多篇。在学校开展的疫情防控、维护地球所有生命主题征文中,学生积极反应,共征集主题文章1630余篇。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学习疫情防控知识,青年大学习连续多期完成率超过92%。在抗疫事迹的影响下,学院2018级本科生陈博第一时间联系学校,主动将自己通过兼职购置的2500只口罩捐赠给学校,助力我校疫情防控。

目前,我院“希望之音青年加油站”文化育人工程在稳步深入的同时,仍然存在可利用资源不足、文化育人形式有待进一步创新、育人成果转化仍需进一步加强等诸方面的问题和难题。在社会的普遍关注下,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在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希望之音青年加油站”文化育人工程仍将会不断进取,取得更好成绩。

附页:

 “希望之音青年加油站”文化育人工程项目内容

201710月实施以来,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在学院党委领导下,以优化团组织建设、提升团组织活力为目标,实施“希望之音青年加油站”文化育人工程,着力构建科学实际的文化育人内容体系,助力学生成长成材。在项目内容上,随着文化育人的深入逐步形成了“组织、教师、专业、实践、环境”五大校园文化育人内容体系,各项内容之间相互联系,效果显著。

(一)与党团组织建设相结合,培育“规范有序”的组织文化,为育人提供思想引领;

长期以来,我院文化育人工程立足于“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深化组织建设,积极规范完成团组织“三会两制一课”等基本制度,规范进行团组织推优、团档案转接、团费收缴等日常工作,积极创新完成课前微团课、青年大学习等其他团日活动,组织建设规范有序,为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了组织基础,努力形成党团互促互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团学骨干共同学习《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实施办法 (试行)

(我院团员青年积极参加学校第十八次团代会学院代表选举)

(我院组织团员骨干集中观看“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庆祝大会”)

(二)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培育“德艺双馨”的教师文化,为育人提供专业支撑;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中的核心和灵魂它渗透在教师的一切活动之中。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组建优秀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形成“自育育人”的核心精神,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促进广大团员青年和教师“师生相长”,为学生发展提供专业指导。

(我院教师针对学生学业发展、教师道德培养进行讨论交流)

(我院举办班主任与学生工作交流论坛)



(我院师生原创歌曲《我爱中国》在CCTV15展播)

截止目前,我院为本科所有班级配备班主任,在专业和学生思想引导上进行双向教育,教师和学生在平等交往中彼此促进。例如,由我院马文老师原创及以我院学生为主体的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合唱团演唱的《我爱中国》在CCTV15展播,受到社会极大赞许,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引导广大青年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与专业建设发展相结合,培育“止于至善”的专业文化,为育人提供拓展空间;

长期以来,我院结合实际组织引领优秀青年学子深耕专业领域,通过积极参与竞赛、开班以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音乐传承实验班等,积极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学生专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01910月我院“中华优秀传统音乐传承实验班”开班典礼)

我院中华优秀传统音乐传承实验班旨在利用我省丰厚的传统音乐资源,调整和优化原有的音乐学(教师教育)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强化实践环节,培养一批批具有中华优秀传统音乐传承能力的优秀学子,并使之自觉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的使者。实验班的成功举办对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院举办保罗·科尼歌剧艺术中心第一届优秀声乐学生比赛

20194月,我院成功举办了保罗.科尼歌剧艺术中心第一届优秀声乐学生比赛,展现了我院声乐学子高水平的演唱功底和专业实力。多年来,我院积极聘请高端专家教授,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声乐学科建设达到了新的高度。

(我院青年学子在“第十四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会”中喜获佳绩)

(我院青年学子在“第十四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会”中喜获佳绩)

20197月,我院学子在“第十四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会”中喜获佳绩,其中,马龙演唱的《探阴山》、牛娴演唱的《四郎探母》荣获一等奖;张贺春演唱的《凤还巢》荣获二等奖;李瑞英演唱的《穆桂英挂帅》荣获三等奖。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是我国高校系统中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京剧艺术交流活动,此前曾在南京、武汉等城市举办过13次,对弘扬“国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此次比赛的丰硕成果凸显了我院艺术教育和文化育人的突出成绩,是我院大学生艺术教育活动成果在全国高校中的一次重要展示。

(四)与专业实践活动相结合,培育蕴含“家国情怀”的实践文化,为育人提供锻造平台;

长期以来,我院重视“艺术实践”的延伸,院领导大力支持“艺术实践”,通过自主组建团员文体先锋岗团队筹备联系开展各项工作,积极组织“大学生宣讲团”。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将优秀的文艺节目带进基层,推向百姓,丰富乡村生活,助力构建美丽文明乡村,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团队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专业差距,积累舞台经验,提升表现能力。目前,我院“大学生宣讲团”已经凝练出“以服从大局的集体观念、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不怕吃苦的奉献精神和拜人民为师的家国情怀”的精神特质。

2018年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宣讲团”出征仪式合影留念)

201878日至18我院组织开展“青春时代行,宣讲进基层”大学宣讲团走进卫辉市安都乡、太公镇东寺门村,辉县市柳湾村,原阳县桃园村,新乡市东干道北段社区进行展演,准备精品节目十五个,惠及新乡周边各个乡镇区县2000余人,向人民群众传播先进的文化艺术知识,缩小城乡文化差异,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做出文艺奉献。

2019年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宣讲团” 出征仪式合影留念)

2019年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宣讲团” 展演现场)

201978日至20我院组织开展“建功新时代 青春勇担当”大学宣讲团分别走进原阳县西王屋村,辉县市柳湾村、西坡村五里沟村开展基层系列巡演活动为近1500父老乡亲奉献一场场精彩的文艺演出,受到了乡亲们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

(我院“希望之音青年加油站”文化育人志愿服务活动)

在积极开展专业社会实践的同时,我院“希望之音青年加油站”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投身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积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传播者、切实践行者,这对于进一步锤炼当代大学生品德修为,勇于承担时代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师生原创心理情景剧《研出必行》参加2019年度河南省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决赛)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下,我院积极“希望之音青年加油站”文化育人工程积极开拓心理教育引导,通过开展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活动体验、朋辈心理辅导、心理专家讲座以及素质拓展等活动,积极构建学生心理健康育人环境,丰富大学生心理学知识,满足大学生精神和心理需求,增强他们心理保健意识,提升学生心理调适能力,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康复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

(五)与学院建设发展相结合,培育蕴含“红色基因”的环境文化,为育人提供阵地保障;

近年来,我院积极构建校园文化载体和环境阵地建设,通过校园的布局设计、建筑装饰、环境美化、设施更新 、载体拓展和管理创新 , 营造积极进取 、健康向上 、具有浓郁文化气息和校园特色的教学、生活场景。让师生成为学院环境文化的践行者、打造者,号召师生创新设计、个性发挥,美化、净化校园,充分发挥鲜活的教育功能,不断整合环境资源,充分发挥校园角角落落的育人功效,用环境教育人,用环境塑造人,每一处文化建设的实体体现出的是个性美与整体美相对应,特色美与艺术美的相融合。

(我院“希望之音青年加油站”文化育人党建背景墙)

(我院青年在“希望之音青年加油站”文化育人党建背景墙前宣誓)

立足于党建文化阵地,积极开展主题党日、主题团日活动,开展学生党员、团员帮扶对接等工作,牢牢把握学生思想状态,紧密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困难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