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学府 璀璨星辰
闪耀着知识与智慧的光芒
河南师范大学
承载着岁月沉淀 梦想期许
等待着莘莘学子
报考季即将来临
为助力广大考生
更好地了解师大
选择自己心仪的学院、专业我们特别推出“师大报考指南·学院(部)介绍”
系列推文
今天
招招介绍的是
化学化工学院
PART.01
学院简介
基本情况
化学化工学院始建于1923年,前身为中州大学(原国立河南大学前身)理科化学系和平原师范学院化学系,根据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先后更名为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学院涵盖理学、工学和药学3个一级学科,拥有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3个本科专业,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化学学科先后入选河南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河南省A类优势学科、河南省A类特色骨干学科和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学科。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240余人,其中教授40余人,博士200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00余人。拥有中科院院士1人、发达国家院士2人,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优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等20余人次。
学院拥有有机化学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化学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自2007年开始进入本科一批招生;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制药工程专业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均自2017年开始进入本科一批招
生。
PART.02
专业介绍
专业历史悠久,发展前景无限。化学学科多年来稳定进入ESI排名前1%,拥有完备的本、硕、博学位授权体系,科研成绩显著,教学传统优良。毕业生深造率50%以上,职业发展良好。师资力量雄厚。化学专业拥有一流师资队伍,85%以上为博士学位及高级职称,包括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杰青、中原学者等,为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人才培养成绩斐然。近年来,化学专业培养了众多科研领军人物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四青人才等;同时培养了一批批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强的优秀企业家、教育管理者及优秀教师等,为国家,尤其是河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化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无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仪器分析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综合化学实验、结构化学、化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和中学化学教学设计。
化学作为一门中心学科,与材料、医药、环境、能源和教育领域密切相关,学生就业领域非常广泛。近十年来,本专业先后有500余名化学专业本科生考取北大、清华、中科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硕士研究生,考研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在选择就业的学生中,大多数就职于河南省实验中学等省内外知名中学,也有部分在材料、医药、环境和能源等领域就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行“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学内容涵盖化工生产、环保与安全、新材料与新能源、医药与食品、能源与化工装备、科研与教学等多领域。毕业生能在化工、能源、信息、材料、环保、生物工程、轻工、制药、食品、冶金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应用研究、精细化工产品的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职业发展前景无限。师资力量雄厚。师资队伍涵盖国家杰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优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中原学者、河南省特聘教授和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等各类人才。拥有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课程1门和多门河南省“一流”课程。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学在师大”的优良学习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动力和发展潜能,为未来事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制药工程专业有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工业药剂学、化学制药工艺学、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等核心课程。
近三年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就业率依次为90.08%、92.20%、98.66%,学生毕业后在拓新生化、天方药业等药企从事制药相关工作,或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PART.03
优秀学生代表
男,中共党员,2025届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获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三好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连续三年)、新乡市文明学生、2024年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九届“互联网+”大赛河南赛区二等奖、河南师范大学“三好学生标兵”(连续三年)、河南师范大学“模范学生干部”、河南师范大学“文明学生”、河南师范大学“优秀团员”。2025年保研至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女,中共预备党员,2025届化学专业学生。曾任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班级团支书、院团委学生副书记。在校期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河南省三好学生、河南师范大学模范学生干部、河南师范大学三好学生标兵、河南师范大学优秀团干部、河南师范大学文明学生、河南师范大学新闻宣传先进个人、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2025年保研至南开大学化学学院。
男,中共党员,2024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曾任专业班级班长。在校期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河南师范大学三好学生标兵、河南师范大学优秀护旗手、河南师范大学模范学生干部、河南师范大学文明学生、河南师范大学优秀团员、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第六届全国“互联网+化学反应工程”课模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中南赛区一等奖、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中南赛区二等奖。2024年保研至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女,中共党员,2024届化学专业学生,曾任年级学习心理委员。在校期间获新乡市优秀团员、河南师范大学“优秀团员”、河南师范大学“三好学生标兵”、河南师范大学“模范学生干部”、河南师范大学“文明学生”、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省一等奖、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一等奖、第十一届“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河南省二等奖。2024年保研至华东师范大学。
PART.4
优秀校友代表
2000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博士后,正高级工程师,研究生导师,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现任平顶山易成新材料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河南中宜创芯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河南省尼龙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能源局高效清洁炼焦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河南省聚酰胺中间体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长期深入科研一线,专注尼龙原料合成新工艺、高效催化剂、新装备开发等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省级和市级重大专项课题等10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取得发明专利15项,主持制定化工、环保行业标准4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篇。研究成果应用于尼龙66关键原料和核心催化剂的研发与产业化,为尼龙66产业的关键催化剂和核心装备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实现了尼龙66产业的全面协同发展,为我国尼龙66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6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目前是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山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分子辨识分离工程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化工学会青年委员,化工过程强化专委会青年委员。长期从事新型多孔材料制备、功能化及能源气体分离与纯化方向研究:(1)创制了精准筛分乙烯吸附剂,通过微介观孔道协同调控,解决了烯烃动力学扩散慢的关键技术问题;(2)利用金属空位修饰与孔道氟化策略,创制了烷烃优先吸附材料,突破了烷烃热力学选择性低的关键科学问题;(3)构筑烯烃高选择性吸附孔道环境,实现了乙烯和丙烯的同时捕集;(4)深入揭示了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孔表面基团、孔道结构对低碳烯烃组分的分子辨识吸附分离机理,为开发更加高效的低碳烃分离吸附剂和分离工艺过程提供理论指导,助力石化行业的科技进步与绿色转型发展。相关基础研究结果在Science、Nature Materials、Nature Chemistry、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anced Materials、AICHE. J.等国际化学化工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荣获2021年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二等奖(1/5),2021年中国石化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8/10),2021年山西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2/5),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中国分子筛新秀奖等。
PART.05
招生咨询
0373-3328923
https://www.htu.edu.cn/hxxy/
0373-3326191 3326633
0373-3326836 3326839
https://www.htu.edu.cn/zs/
本 期 编 辑| 朱 姿 颖
信 息 来 源|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责 任 编 辑| 陈 方 刘 梦 雅
主 编| 李 雪 峰
监 制| 刘 琳
出 品| 招 办 新 媒 体 中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