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环境学院

发布者:招生办    发布时间:2025-06-06    浏览次数:118

学院简介

基本情况

河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学化学系和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化学系,1978年获批环境保护专业,为我省第一个环境类本科专业,是国内最早设立的环境类本科专业之一,198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历经化学系环保教研室、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等阶段,2012年7月成立环境学院。

学科优势

学院开设有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和环境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环境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环境科学为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群”为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牵头的“碳达峰碳中和”新兴交叉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

2023年地球与环境科学全球自然指数排名进入内地高校百强(89位)

2023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入选中国最好学科百强(79位)

环境/生态学持续进入ESI全球前1%(2024年7月进入前5‰)

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环境科学与工程省级一级重点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是河南省最早设立的环境类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单位


学科平台


 学院建设有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环境功能材料与污染控制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环境科学与工程”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与装备现代产业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碳中和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


优秀成果


  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省级“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创青春”等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20余项,在“深水杯”全国大学生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团体和个人奖10余项。推动人才培养良性互动机制建设,与城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公用事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环境能源服务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大学生实习基地和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学院应届本科生考研录取率稳定在70%左右,连续七年全校排名第一,累计涌现学霸宿舍23个,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2023年获“新乡市市长教育质量奖”。

本科招生专业

(一)环境工程专业

专业优势与特色

  历史底蕴深厚。环境工程专业创建于1978年,是国内最早设立的环境类专业之一。2009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首批),在2023和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价中均获B等级。

  ◆师资力量

  环境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00%。拥有河南省优秀教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等各类人才10余人。

  ◆专业特色

  环境工程专业始终坚持工科特色,将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紧密结合。建设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环境监测》、省级一流课程《环境学》、省级通识教育示范课程《环境与健康》。

  ◆优秀成果

  获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环境工程系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与新乡市排水工程有限公司、新乡市首创环境能源有限公司、新乡市蓝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同时与企业40多位具有高级职称一线科技工作人员签约校外导师,对学生开展工程实践培训,帮助学生找准就业目标。

核心课程

   环境学、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等。

就业前景

  近五年来,本专业本科生就业率达95%以上,考研录取率稳定在70%左右,其中中科院、“双一流”高校录取占比近半。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市县的政府环保部门、市政公司、设计与规划院所、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行政、企事业单位等,具体从事环境监测、规划工艺设计、科研教学、检验分析、工程管理等工作;其次,有污染物排放的各类企业,如造纸、化工和制药等行业,皆对环境工程毕业生有较大需求;再者,近年来以环保设备生产、环保技术开发、环保治理工程设计及环境评价等为主的公司大量涌现,也需要一大批环境工程人才。

(二)环境科学专业

专业优势与特色

 环境科学专业创建于1978年,是国内最早设立的环境类专业之一。2015年入选河南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9年入选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入选河南省本科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师资力量

环境科学专业现有专业专任教师45人,其中教授职称10人,副教授职称9人,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现任教师中包括国家优青1人,实现了河南省环境科学专业在国家级人才方面零的突破。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中原领军人才2人、中原青年拔尖人才2人、中原千人计划—中原青年博士后创新人才1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2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4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环境监测》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环境生物学》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与《环境学》分别入选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

  ◆专业特色

  环境科学专业立足河南省“三区一群”建设,围绕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的特色,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专业长期聚焦黄淮流域新污染物筛查识别、迁移转化机制、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评价等基础前沿科学问题,在新型污染物环境风险与控制技术、大气污染防控与健康效应、水环境与流域污染控制、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环境分析化学、环境功能材料与应用技术、土壤污染与生态修复、固体废弃物与资源化等领域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优秀成果

  近五年,专业教师获批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项目1项、面上项目8项、青年基金项目20余项,省厅级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合计2000余万元,具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包含SCI、EI等高水平论文200多篇,授权专利30余项。

核心课程

   环境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生态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土壤学、大气环境化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等。

就业前景

  ◆专业深造:环境科学专业涉及了包括生物学、化学、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公共卫生等多个学科,具有宽广的专业发展方向,近几年考研上线率一直稳定在60%左右,大多数毕业生考取了国内重点大学、科研院所,包括中国科学院、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生。

  ◆就业前景: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逐渐好转,特别是企事业单位及工业企业对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日益增高,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近几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分布在我省环境保护领域管理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公司和企业中,已成为我省从事环境保护管理、技术服务、科技开发的中坚力量。

(三)环境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双学士学位培养)

专业优势与特色

  “环境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双学士学位由我校环境学院和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跨学科办学,同时共享两大学院教学和科研资源,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重点平台,助力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师资力量

  环境工程(与信息与计算科学进行双学士学位培养)专业现有专任教师62人,其中环境工程专业教师30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师32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2人,博士学位人员占比100%。拥有国家级优青、省级青年拔尖人才等各类人才10余人。

  ◆培养目标

  环境工程(与信息与计算科学进行双学士学位培养)专业聚合两大学院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大量跨学科课程。该专业深度融合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和数学两大学科,旨在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优良职业道德规范,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实践能力和理论基础,同时掌握现代信息与计算科学方法与技术,能够运用大数据分析、智能算法、复杂系统建模等手段解决环境保护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核心课程

  环境信息学、环境统计学、环境监测与数据分析、环境模型与模拟、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就业前景

  ◆就业前景: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以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广泛应用,社会对兼具环境工程和信息计算科学双重背景的人才需求急剧增长,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能在环保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环境咨询、环境检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修复工程、环保大数据平台搭建与运维、智慧环保、环境检测智能化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深造:环境工程(与信息与计算科学进行双学士学位培养)专业通过学科交叉、理工融合,毕业生既具有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又通晓统计学原理,掌握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和数学建模知识,具有大数据处理、统计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是具有工程能力与数理素养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四)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专业优势与特色

  ◆师资力量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4名,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毕业于985、211高校、中科院和国外知名院校教师的比例为84.6%;2位教师获得河南省教学标兵荣誉称号,4位教师分别在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专业教师承担国家级、省厅级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合计250余万元;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等高水平论文50余篇,授权专利14项。

  ◆培养特色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内容直接面向城市水的输送、净化及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工程实践。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均配置相应的实践环节,与新乡市排水工程有限公司、河南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建立了产教协同育人平台,学生在校期间均能接触到大量工程实例,具有参与设计或施工单位实际工程的机会,毕业生具备一定的设计和施工能力,有利于其未来职场发展。

核心课程

  工程力学、水力学、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排水系统、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水文与水文地质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工艺设备基础、水工程施工、水工程经济等。

就业前景

  ◆就业前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直都是社会紧缺专业,多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毕业生可到市政及建筑给排水设计院、城市规划、房地产、建筑工程公司及环保公司、工矿企业、经济管理部门、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从事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工作。毕业生的职业定位主要有给排水工程师、工程业务经理、项目经理、设备安装工程师、水务项目公司职员、工程监理等方向。

  ◆专业深造:本专业可以报考的研究生专业方向主要包括市政工程、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等,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保持在60%以上,深造院校有北京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部分成绩优异的同学可保研至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985、211高校。

优秀学子代表

冯微微

  女,中共党员,2024届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曾任校大学生社会工作协会社团团支部部长、班级组织宣传委员。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2024年保研至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黄珂欣

  女,中共党员,2024届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曾任院学生会主席、年级学习委员。在校期间获得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校级“三好学生标兵”“模范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2024年保研至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

王明晗

  女,中共党员,2024届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曾任2020级环境科学班心理委员。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河南省“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新乡市牧野区文明学生”,校级“三好学生标兵”“文明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2024年保研至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张炳楠

  女,中共预备党员。2023届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曾任届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环境科学班纪律委员。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先后荣获河南省“文明学生”“三好学生”“模范学生干部”“优秀团干”等荣誉称号。2023年以综合素质第一的成绩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优秀校友代表

刘国光

  男,汉族,1980届环境保护专业毕业生。现任广东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带头人,曾任广东工业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

周勇

  男,汉族,1970年10月生,1992届环境保护专业毕业生,现担任政协第十三届河南省委员会委员、新乡市政协副主席,曾任原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新乡市商务局局长。

杨振国

  男,汉族,1993年8月生,2016届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现任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泥区车间主任。“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河南省技术能手”。2017年在中国技能大赛—第二届“排水杯”全国城镇排水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污水处理工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