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者:招生办    发布时间:2025-06-06    浏览次数:113

学院简介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1986年设置为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2011年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党委被评为“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河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高水平、多元化的师资队伍。现有学院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1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教育部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1个,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杰出青年人才”培育计划1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2017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1人,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河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中原文化名家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3人。

  还有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2人,河南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4人,河南省高校教指委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1人,河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组长1人,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四个一批”人才4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年度人物1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3人,河南省百名优秀青年理论人才5人。这些优秀的教师们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学科优势

  ◆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

  ◆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思政)、学科教学(思政)3 个二级硕士点

  ◆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3 个本科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河南师范大学优势特色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成绩为B-,并连续三届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居前12%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建设平台

学院拥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学科平台。其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中原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河南省中共党史协同研究基地等平台,致力于挖掘和研究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些平台的建设,不仅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学院服务社会、推动区域发展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科研实力

学院教师在科研方面成果丰硕,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6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66项,其中教育部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获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三等奖1项,获河南省社科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7项;出版学术著作38部,其中《太行记忆——红旗渠精神口述史》入选中宣部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这些科研成果充分体现了学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深厚积淀和强大实力。

教学模式

  学院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课堂叙事式、平台情景式、基地体验式、网络延展式” 四位⼀体立体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荣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CPBN 实践教学模式研究》《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相继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在教学竞赛方面,学院教师成绩斐然,获得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 4 项,全省思政课教学比赛特等奖 7 项。这些教学成果展示了学院在思政课教学改革方面的创新实践和卓越成效。

  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考研率连续三年位居全校文科学院第一。学院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打造了“红孩子学校”“六个一”红色文化育人、“大手拉小手,一起跟党走”大学生党员宣讲等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品牌,“红孩子学校”获批2023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河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虚拟教研室。

本科招生专业

(一)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优势与特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隶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学制四年,符合学位授予要求者将被授予法学学士学位。河南师范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历史悠久,自 1980 年马列主义教研室转变为政治教育系并开始招收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起,便踏上了专业发展的征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该专业取得了丰硕成果,2006 年获批河南省特色专业,2020 年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 年更是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彰显出强大的专业实力。

  ◆培养成效

  作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已培养了 5000 多名优秀毕业生,在河南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领域声誉卓著。多年来,始终担当着河南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领军角色,不仅孵化出河南师范大学众多文科专业,还培育出如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人物、全国优秀班主任等一大批杰出的教育工作者,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培养目标

  在人才培养方面,本专业紧密围绕国家和地方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秉持 “精育良才、教育报国” 的初心,立足河南,服务中原地区,致力于培养热爱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熟练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拥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能力,同时具备综合育人和终身发展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望在毕业后 5 年左右成长为优秀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

核心课程

  该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主义概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经典文献导读、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就业前景

  随着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就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专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良好,就业前景广阔。众多毕业生在教育、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领域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专业深造:本专业依托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具有完整的本硕博相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学生经过四年的理论学习,可以通过推免选拔、申请考核、普通报考等多种方式,在本校、国内其他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考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就业:本专业为师范类专业,主要为中学培养思政课教师,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到中学从事教师职业工作;也可以通过选调生招考、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等途径到政府机关部门工作;还可以选择到中小学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党建组织、文化宣传、行政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

专业优势与特色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隶属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该专业于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作为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我校已构建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实现了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目标

  我校是全国首批成立并招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八所院校之一,所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本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高素养”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深厚爱国主义情怀,且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当代社会现实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将参与丰富的实践活动,如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提升实践能力。同时,学校还提供各类学术创新平台,鼓励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培养创新能力。

核心课程

   该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科学社会主义概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导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主义思想史、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概论、政治学原理。

就业前景

  本专业依托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具有完整的本硕博相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学生经过四年的理论学习,可以通过推免选拔、申请考核、普通报考等多种方式,在本校、国内外其他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考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部分学生还会选择出国深造,前往教育资源丰富的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学习国际前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与方法,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学术水平 。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通过选调生招考、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等途径到政府机关部门工作;可以选择到中小学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党建组织、文化宣传、行政管理等相关工作。

(三)中国共产党历史

专业特色与优势  

  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于201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是河南省唯一的中共党史本科专业,在省内具有唯一性与独特优势。其所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在学科建设、师资配备、教学资源等方面获得了大量的支持与投入。

  ◆办学优势

  在全国10 余个中共党史专业中,我校该专业的办学条件优良,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丰富的图书资料以及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等。办学水平也处于上游位置,无论是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产出,还是社会服务成效,都得到了广泛认可,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与发展平台。

  ◆培养目标

  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立足于河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太行精神、红旗渠精神发源地等,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谱系,如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教学与研究中,充分利用这些本土资源,让学生深入了解党的历史在地方的生动实践,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与理解深度。同时,以习近平总书记党史观及其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指导原则,遵循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基本要求,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坚持铸魂育人” 的专业培养导向,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扎实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核心课程

  该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文献导读、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与实践、政治学原理、政党政治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当代中国政府和政治概论、史学理论与方法。

就业前景

  就业前景方面,该专业毕业生可以就业于党政机关公务员、事业编制、中小学教师等,就业前景较好。毕业生凭借扎实的党史知识与政治理论素养,可在党委部门从事党建、政策研究等工作。在党校、党史研究室、各类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等,从事党史研究、宣传教育等工作,传播党的历史与先进理论。在中小学担任思政课教师,为青少年传授党史知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与正确价值观,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新一代;在高校可担任党史相关课程的教师,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培养高层次党史专业人才。

  同时,该专业毕业生可继续考研深造,除了继续考取本专业研究生外,还可以考取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等专业研究生,进一步深造,提升自己。

优秀学子代表

张明辉

  女,中共党员,2024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曾任院学生会执行主席。在校期间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获评河南省“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青马工程优秀学员”、校“三好学生标兵”“模范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文明学生”“优秀实习生”“优秀毕业论文”“军训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24年保研至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梁钰

  女,中共党员,2024届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曾任班级团支书。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河南省“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校“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团干”“优秀团员”“模范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2024年保研至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安佳心

  女,中共预备党员,2025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曾任校团委社团部助理、马克思主义院学生会执行主席、校团委青年讲师团负责人。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河南省“三好学生”、河南师范大学“模范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荣获“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省级奖项十余项。入选全国第27届、河南师范大学第24届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毕业后前往新疆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保研至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史志慧

  女,中共党员,2025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曾任校党委保卫部学生助理、班级生活委员兼心理委员。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团员”“模范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2025年保研至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熊金文

  女,中共党员,2025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曾任校融媒体中心行政中心部长。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河南省第二十二届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校“三好学生标兵”“模范学生干部”“优秀团员”“文明学生”等荣誉称号。2025年保研至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优秀校友代表

金民卿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党委书记、总编辑,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监委特约监察员,中央“马工程”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

魏巍

  中学正高级教师,河南省新乡市教科院副院长,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千人计划”领军人才,河南省中原名师,河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国培专家库成员,河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指委委员,河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河南省最具影响力教师,河南省首批基础教育专家,河南省教育教学专家,河南省教学标兵。曾在中学思政教学一线25年,曾连续18年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多次在全国、省级赛课中获奖,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教育教学类文章,主持多项省级研究项目,主持的省级名师工作室培养的省级名师骨干实现了河南省十八个地市的全覆盖,受邀在河南、河北、浙江、广东、新疆等地进行教师教育与学科教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