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我校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主校区西校区塑胶运动场隆重举行。郑州市第一中学校长牛建勋以“生源中学校长”与“师大学子”的双重身份参加,并作为优秀生源中学代表发言。全文如下:
在河南师范大学 2025 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郑州市第一中学校长 牛建勋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大家上午好! 牧野兴周业,卫河起新章! 非常荣幸以双重身份站在这里:既是生源中学的校长代表,见证双高合作的又一崭新起点;更是一名师大学子,与各位共同迎接这个满载希望的出发时刻。
双重身份赴盛会,双向合作谱新篇
回望过往,郑州一中与河南师范大学的合作,始终是双向奔赴的典范。师大的鼎力支持,为一中的省级示范性科技高中建设、重点学科发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注入了核心动能。尤其在生物学科领域,师大专家教授团队的悉心指导,让一中学子在国际奥赛中斩获4金1银的佳绩,五大学科国际奥赛9金3银的成果,正是两校协同育人的生动见证。 而郑州一中也始终是师大学子成长的沃土。从实习实践到职业发展,我们全程护航;特别是2024年确立新的“双高合作”模式后,培养体系更趋完善。如今,在一中教育集团12个校区里,师大学子用“厚德博学、止于至善”的情怀扎根讲台,张新光、杨守套、李艳静等一批省市名师的涌现,正是“崇文明道、尚诚守德、抱朴求真”师大精神的最佳传承。
三重成长悟真谛,师大沃土助蜕变
今天重回母校,看着你们朝气蓬勃的脸庞,我想说:你们无比幸运。因为师大不仅给了你们成长的平台,更会陪你们解锁成长的深层意义。作家周国平曾说,人生有三次成长: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时,明白努力也有边界时,接纳平凡并享受平凡时。这三重境界,恰恰是我们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今天想借此与大家分享三点感悟。 第一,在认知破界中扎根成长。大学第一课,是放下“自我中心”的执念。百年师大汇聚了最优秀的师资,他们以深厚的学识治学,以博大的胸怀育人。这里高手云集,每个人都有闪光点,而真正的成长,始于承认“我有所不知”。就像孔子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希望你们既能沉下心来,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治学韧劲;也能抬起头来,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逊胸襟,在知识的碰撞中拓宽认知的边界。 第二,在人格锤炼中向阳成长。当努力未必能立刻见效时,恰恰是人格升华的关键期。苏轼在《晁错论》里写“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百年师大建设有优质的博约通识课程体系,倡导以学生的“成人”教育引领“成才”教育。大学不只是学专业知识,更是练“抗挫力”:在实验失败时不放弃,在竞争失利时不气馁,在迷茫困惑时守住初心。更要涵养“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未来无论站在讲台还是其他岗位,都能成为一束照亮他人的光。 第三,在接纳平凡中从容成长。接受平凡从不是放弃追求,而是读懂生活的真谛。明代吕坤说“做大事业的人,要从细微处做起”,真正的成熟,是看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它——理解父母的平凡,接纳自己的普通,允许未来的日子有不完美,但依然在日常里脚踏实地,在岗位上追求极致。既能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志向,也能品味“此中有真意”的烟火气,这才是对平凡最好的升华。
校训为灯引方向,寄语学子启新程
同学们,师大“厚德博学、止于至善”的校训,早已为你们的成长指明了方向。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中学是“奠基”,而大学是“赋能”。期待你们在这片沃土上,走完这三重成长之路,最终实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蜕变。 最后,衷心祝愿母校人才辈出、蒸蒸日上!愿母校以泱泱名师遍布支撑教育强国建设,以大国工匠云集助力民族复兴伟业!也祝愿各位学弟学妹,求学路上,不仅收获知识的硕果,更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丰盈而深刻的成长! 谢谢大家!
从回顾两校协同育人的亮眼成果,到分享“认知破界、人格锤炼、接纳平凡”的三重成长智慧,牛建勋校长的发言既有对过往合作的珍视,更饱含对师大学子的殷切期待。他以“厚德博学、止于至善”的校训为引,鼓励学子在师大沃土上实现蜕变,也为母校送上助力教育强国、民族复兴的美好祝愿。这份寄语不仅是开学礼,更将成为学子未来成长路上的有力指引。 河南师范大学亦始终珍视与郑州一中的“双高合作”情谊,期待未来能进一步深化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交流等领域的协同,持续以优质教育资源为合作校赋能,共同搭建从中学到大学的人才成长“立交桥”,携手培养更多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让两校合作之花结出更丰硕的育人成果,为河南乃至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