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Eugene Gregoryanz教授和上海高压科学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陈晓嘉研究员在我校物理南楼报告厅作学术报告。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100余人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杨宗献主持。
报告会中,Eugene Gregoryanz以“What diamond anvil cell can do: a perfect window into the world of extreme conditions”为题,从什么是极端条件讲起,列举了存在极端压力、极端温度以及同时满足极端压力和温度的例子,提出为什么极端条件的研究是有意义的。通过展示钠在200GPa压强下成为透明绝缘体,氧在100GPa的压强下成为金属和超导体,碳与金刚石在不同压强下的转换,植物和恒星是极端条件下的天然实验室,引起大家对报告的浓厚兴趣。Eugene Gregoryanz向我们展示了宇宙中不同压力范围所对应的情形,结合对压强研究历史的回顾,得出产生压强的两种方式:动压(激光驱动冲击波)和静压(金刚石对顶砧);进而回顾了静压的发展和当前所能达到的极限。他详细讲解了压强对碱金属、氢相变的影响,并且给出如何利用拉曼光谱来研究相变过程。会后,Eugene Gregoryanz详细解答了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Eugene Gregoryanz的报告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使在座师生对极端条件和极端过程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
我校1990级校友陈晓嘉作了题为“Tuning quantum topology, thermoelectricity, and superconductivity for energy applications”的报告。陈晓嘉的报告包括压力诱导热电性质的增强、压力诱导超导电性和对基体材料中已经存在的超导电性和拓扑序的检验三个方面的内容。报告中,他讲解了如何评价和测量热电材料,阐述了通过压力诱导增强材料的优值和超导性的机理。最后,他指出通过压力诱导热电材料提供了一条诱导超导性、甚至实现拓扑超导性的新途径。陈晓嘉的报告通俗易懂,为相关理论计算的老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发。会后,陈晓嘉与相关老师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高玉峰 刘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