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科研

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刘轶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

发布时间:2018-06-29浏览次数:2721

 

627日上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刘轶教授在物理北楼三楼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低配位低维碳和硼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代表、本科生代表共50余人聆听了报告。

刘轶基于材料基因组理念,利用第一性原理和分子动力学计算模拟方法,结合机器学习和实验研究手段,介绍了石墨烯、石墨炔、金刚石等不同C配位的低维材料结构-过程-性能关系及其在复杂外界环境下的物理化学响应,进而在理解微观机制基础上进行新材料和新功能的设计,指出了此类材料在实际生活中潜在的应用领域和社会价值,并详细介绍了国际国内在硼烯、磷烯等领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学术成果,从几何结构、电子结构、能带、电子态密度等原子、电子层次解释了此类材料在不同的晶格参数和应力下表现出的新奇特性,他们发现Y型硼烯具有非常高的负面内NPR(~ 0.8),是delta硼烯的三倍,是二维SiO27倍,结果表明Y型硼烯泊松比是各向同性的。

专家简介:刘轶,1992年和1995年在东北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然后分别在日本名古屋大学(1997-2002)、德国尤利希研究中心(2002-2003)、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2003-2005)、美国加州理工学院(2006-2012)从事计算材料学相关领域科学研究。2012年回国在上海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学院任教授。2015年开始在上海大学理学院物理系任教授,任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副院长。2012年获得上海市“浦江人才”称号。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在PRLJACSACS Nano,JPCLNanoscaleCMJC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50多篇SCI学术论文,被他引1000余次。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路战胜 刘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