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故事

“育”见好课|汉语课堂的华丽蜕变:一场教育与技术的革新盛宴

发布时间:2024-09-10浏览次数:74

【编者按】好课如春风,温暖人心,为学子们照亮前行的道路,引领他们探索未知的世界。为记录那些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课,展现它们在教学中的卓越成果和育人价值。党委宣传部和教务处特开设“育见好课”专栏,带领大家深入课堂,寻觅那些充满智慧与启迪的好课,一同感受教师们的激情与才华,聆听学生们的感悟与成长,分享这些课程育人的精彩故事与宝贵经验。



在大学开启现代汉语学习时,你是否期待走进这门课程的深邃内核?它不仅是字词、语法,更是充满魅力的语言宝库。每个汉字都承载历史,每段语言都蕴含文化。刘志芳的现代汉语课程是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在她的引领下,你可以深入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母语的魅力和力量。

现代汉语是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语言赋能、四体联动、双化评价”体系,解决教学难题,获得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荣誉,近3年在5所高校推广,效果显著。主持人刘志芳获多个教学奖项,受到省级和地市级新闻媒体的多次报道。

打破旧框架:重塑教育理念,促进德才双修

在如今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教育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打破旧有的教学框架,真正提升学生素养,成为刘志芳关注的核心问题。

问题何在?教育部提出“金课”概念后,刘志芳及其团队积极探讨现代汉语教学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六重六轻”问题,即重知识传授,轻思想育人;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重知识目标,轻能力素养目标;重知识点讲授,轻模块化设计;重群体统一性,轻个体差异化;重结果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

良方何在?针对“六重六轻”问题,刘志芳及团队提出“教学六化”改革措施,旨在通过课程思政隐性化、教学理念学理化、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模式层次化、教学评价过程化的方式,真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

“‘重知识传授,轻思想育人’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了解了“六重六轻”问题后,刘志芳将重点首先放在思政层次上,“我认为教书和育人的深度融合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刘志芳如是说。

思政元素融入课堂不应当是生搬硬套,它的融入不仅要融得全面,更要融得生动,融得深入人心。

“在进行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之初,有些老师不明白课程思政的内涵,以为只要在课件中放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图片就可以了。”这样的思政环节显然达不到刘志芳的要求,她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深入挖掘现代汉语各要素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在刘志芳的精心设计下,课前十分钟红色经典诵读、党史主题知识竞答等主题活动登上了讲台。学生通过朗读《我的南方和北方》《毛泽东诗选》《中华颂》等经典著作,在现代汉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坚定文化自信、畅叙家国情怀。“一滴水中看世界”活动,要求学生从现代汉语词汇的演变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这些活动使思政教育真正渗透到课程的每一个角落,实现了刘志芳理想的“思政元素的融入恰如盐溶于水,要做到润物细无声”。



教学大变身:用创新模式培养核心素养 

“我认为知识性的目标不难实现,只要学生理解了相关内容就可以了,最难的应该是如何在未来的国际中文教学实践或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活学活用语言学相关内容。”刘志芳认为,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潜能,帮助他们成为有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终身学习者。然而传统教育往往侧重于教师的讲授,忽视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面对这一现状,刘志芳及其团队寻求突破,引入了创新的“一二三四”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根据产出导向法理论,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围绕学生就业需求和自我发展而展开,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培养目标。

“二”,线上、线下两个领域。“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我校学生在选课之后,会被要求在线上平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完成部分低阶性内容。如此,线下面授课便可以留出时间安排更多的小组协作、组员汇报、成果分享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同学们登录中国大学慕课平台进行线上学习,完成课前测,课前测中的易错点将会成为教学的重难点;课中,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课后,再次回到线上平台,利用学习资源,巩固练习,进行预习。

“四”,自学、检验、研讨、反馈四个环节。在讲授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时,刘志芳会让学生组成小组学习、汇报,连续三届学生在选择“方言词”汇报后都会“泪洒当场”。一方面是大家“抱团取暖”,感受收获快乐的喜悦之泪;另一方面是大家小组研讨,“唇枪舌剑”后的激动之泪。2022级汉语国际教育二班同学刘佳琪分享道:“在小组协作时,我不仅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且通过与小组同学的研讨,我们交流互鉴、思想碰撞,可以产生更多的灵感。”创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小组协作过程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不仅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更涵养了科学精神,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从过程到成效:教学质量与育人之道的新维度

在本学期,现代汉语迎来了它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的第12次开课,也将吸引新一批学员踏上探索语言魅力的全新旅程。

“在上初中的时候我就想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如今梦想成真,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莫过于‘桃李满天下’,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不断成长成才,这是最令人欣慰的事情。”刘志芳讲道。

2017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王赫岗,是刘志芳教的第一届学生,身为班长,他学习踏实,进取心强,对语言学很感兴趣。在录制现代汉语线上课程时,他主动请缨,成为了刘志芳的“群众演员”。现在,他已从郑州大学硕士毕业,即将在2024年9月攻读郑州大学博士研究生。

2018级维吾尔族学生麦麦提祖农江·库尔班在现代汉语学习中总是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向老师请教,提升语言能力。2022年毕业后,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昆仑中学任教,2024年将转入高中部,继续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刘志芳的付出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她所培养的学生遍布各行各业,这不仅是对刘志芳教育工作的最好回馈,也是对她培养人才理念的最佳证明。

近几个学期,现代汉语课程学生评教成绩呈明显上升趋势,同时“中国大学MOOC”APP上对现代汉语的评分更是达到了4.8(满分5分)的高分。学生的评价,是对刘志芳教学工作的肯定,它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射出她在课堂上的付出与成效。

现代汉语课堂通过智慧教学手段的应用、文化体验的深化、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以及跨学科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互动、高效的学习环境,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人格塑造的双重目标,为学生们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教育界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大学生记者 郝景源 刘力铭 彭祥森 赵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