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21世纪以来共识性文学议题与文学史的再重写”学术工作坊在我校召开,工作坊由《当代作家评论》编辑部与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同举办。《当代作家评论》编辑部以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河南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的专家,围绕21世纪以来的诸多共识性文学议题及如何再重写文学史展开讨论。工作坊开幕式在文学院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秦法跃,《当代作家评论》主编韩春燕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文学院院长赵黎波主持。
秦法跃简要介绍了河南师范大学及文学院的基本情况。他指出,21世纪的中国当代文学内外语境随着时代发展发生变化,需要系统思考新世纪文学的发展方向,探索新的文学史叙述体例与范式。学术工作坊的议题围绕当代文学研究及文学史再重写的新路径、新方法展开,非常必要且有学术价值。
韩春燕指出,中国当代文学实现历史化与经典化需要利用连续性的学术探讨与集中性的学术阐释,对文学经验进行更新换代与扩容。工作坊是推进学术探讨的良好载体,期待各位学者畅所欲言,充分阐释文学面临的新问题,为文学史的写作提供更多的学术支持。
主题报告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吴俊教授、河南大学孙先科教授、四川大学周维东教授、河南师范大学马治军教授、复旦大学金理教授、河南大学武新军教授、中山大学郭冰茹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秀涛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陈培浩教授、河南大学魏华莹教授分别针对当下文学的诸多共识性议题及文学史的再重写等学术问题,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专题论坛环节,与会专家和编辑针对文学院师生提交的参会论文一一进行评议。专家们表示,参会学术论文研究视角新颖,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建议要更好地对论文的问题意识进行定位,并注重把握研究对象与时代语境之间的关联,多方思考学术研究用语、论据、观点等与主题的适配度问题。
闭幕式环节,文学院杨丹丹教授就本次工作坊进行了总结。他从中国与世界、地方与国家、历史性与当代性三个核心关系入手,认为与会专家学者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以当下性视野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就新世纪以来的文学真问题及文学研究新进展进行了深度交流探讨。
(文学院 阳敏敏/文 王晶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