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9日下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张卫国教授为学院师生作题为“真随机数生成器的非线性校正器设计”的学术报告,郑州大学常祖领教授为学院师生作题为“De Bruijn序列生成方法的等价性分析”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张卫国教授首先介绍了真随机数生成器的校正器的概念,并详细地介绍了从密码学角度构造多输出、高校正阶、高非线性度、高代数次数的非线性校正器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结果首次使校正器的校正阶大于其弹性阶,实现了校正器的输出维数、校正阶、非线性度、代数次数等多种参数指标之间的优化折中。常祖领教授首先介绍了De Bruijn序列的概念及其在密码和通信等领域的重要性,然后详细介绍了De Bruijn序列的三种生成方法:并圈法,D-同态法,贪婪算法,并说明了这三种方法可以生成同一类De Bruijn序列,从而实现生成方法之间的相互转换。该结果可以帮助快速生成由贪婪算法产生的De Bruijn序列。报告结束后,张卫国教授和常祖领教授就与会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学院师生表示受益匪浅。专家简介:张卫国,
    2023-09-10
  • 9月8日下午,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东北师范大学辛巍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题为“各向异性二维材料的光电性质与器件研究” 的学术报告,物理学院相关师生参加了报告会。辛巍教授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低维材料在光子学和电子学领域的进展,然后介绍了二维材料作为偏振光敏感单元在偏光探测及成像中的研究进展。最后,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在各向异性低维材料、光场调制以及非线性偏振光效应方面的工作进展及应用。报告结束后,辛巍教授与我院师生就各向异性二维材料在实验中的开展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简介:辛巍,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高层次人才,吉林省分析测试技术学会青年理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MDPI出版社客座编辑。2017年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先后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与浙江大学等单位从事研究。2020年11月起受聘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主要从事二维材料及其异质结构的物理性质及微纳光电器件研究、飞秒激光微纳加工及新型半导体材料的超快动力学研究等。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Light Sci. Appl., Adv. Mater., Adv. Opt. Mater.
    2023-09-09
  • 9月6日下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李佃来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康德的物自体概念与马克思哲学的革命》的学术报告,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参与。报告由院长李洪河主持。围绕报告主题,李佃来以康德的物自体概念为线索,梳理了从康德经黑格尔到马克思的认识论进路,指出德国古典哲学在对世界的把握上有一个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而康德迈出了第一步。康德通过区分现象与物自体,揭示出对经验的认识不足以把握世界的本质,但康德仅将认识限制在现象范围内,对物自体的认识会导致消极的“二律背反”。黑格尔将消极的“二律背反”发展为积极的辩证法,物自体成为我们通过辩证法认识的对象。康德与黑格尔的上述思想都对马克思产生了影响,李佃来从两个角度展开分析:首先,他分析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物”的概念,并指出马克思所说的“物”与康德物自体概念的联系;其次,他指出马克思与康德在“思维与存在的异质性”思想上具有相似性。报告尾声,李佃来与师生代表进行了互动。李洪河总结指出,李佃来对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梳理与阐发精准细致,给与会师生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广宇惠永照)
    2023-09-07
  • 9月4日,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邀请,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博士生导师李皓教授为学院师生作题为“Properly colored cycles in edge-colored complete graphs”的线下学术报告,相关专业教师和硕士研究生30余人参加此次报告。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黄广月主持。本次报告主要介绍了边染色完全图中的正常染色图的存在性问题,该问题是著名的反拉姆齐问题中的一个推广。李皓首先详细介绍了边染色相关的概念,以及该类问题的研究现状。用表示不包含正常染色图G的n阶边染色完全图中最大的染色数,李皓确定了当禁用子图是正常染色圈时,的精确阈值,该问题解决了Fang,Győri和Xiao提出的一个猜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李皓简单介绍了证明的主要方法和研究思路。李皓就边染色完全图中的正常染色图的存在性问题,列出了几个可继续研究的方向。报告结束后,李皓对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李皓,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1984年和1986年在中国科学院系统所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成为我国授予的图论界第一位博士。现任法国国家科学
    2023-09-05
  • 8月26至27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举办第二届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工作坊。此次活动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大学、黑龙江大学、河南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以及《中州学刊》《弘德学刊》《国际问题研究》《中原文化研究》等十数所高校的教授及期刊编辑担任评议人。工作坊共收到学院22位青年教师投稿,按照学科属性分为政治学组、公共管理学组和哲学组依次进行。陈莉莉副教授基于对政治仪式的历史考察和功能分析,认为延安时期毛泽东关于这方面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魏雪博士以上海青浦区、湖南桃江县和宁夏彭阳县为代表,对不同城镇化水平地区农户生计策略特征及其选择机制进行了研究。张家海博士通过对比钱穆与熊十力的体用论,认为钱穆的体用论摆脱了熊十力的问题,赋予体用不二以新的形态。发表人介绍完毕之后,由评议人进行一对一的细致点评。经过两天的探讨,工作坊圆满闭幕。此次工作坊的举办,一方面促进了学校青年学者与学界专家的交流互动,提升了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建校百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广宇王 多)
    2023-08-28
  • 8月23日,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河南大学刘成延教授应邀为学院师生作题为“铜锌锡硫太阳能电池电极设计的理论研究”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报告会。硫族化合物锌黄锡矿Cu2ZnSn(S,Se)4(CZTSSe)由于其优异的光电性质、结构稳定、环境友好、原材料丰富和理论效率高的优点被认为是十分理想的半导体光伏材料。然而,目前报道的CZTSSe太阳能电池的最高效率只有14.9%,远小于相同衍生晶体结构CdTe的22.1%和Cu(In,Ga)Se2的23.4%。实验研究表明,导致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来自材料的晶界和本征缺陷引入非辐射复合中心和构成器件后电子收集界面处p-n结失效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刘成延教授提出了半导体晶界、本征缺陷的钝化规则以消除CZTS晶界和体相中SnZn缺陷引入的深能级缺陷态,以及在电子收集界面处生成弱n型二次相的方案来尝试解决界面处p-n结构失效的问题。刘成延教授巧妙地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实验难点。会后,刘成延教授与学院师生就相关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简介:刘成延,河南大学教授,于2017年在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天文与物理系从事博士后工作,主要研
    2023-08-24
  • 8月23日,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河南大学马东伟教授为学院师生作题为“双原子催化中协同作用的理论理解及相关催化剂的筛选设计”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教师及研究生参加此次报告会。马东伟教授在报告中提出,作为单原子催化剂尺寸上的扩展,近年来双原子催化剂在能源转换与储存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双原子催化剂的双原子活性位点和位点之间的协同相互作用,对于催化复杂的多步反应或涉及共吸附多个中间体的反应具有独特的优势,为优化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提供了可行性。该报告简要介绍双原子催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接着结合课题组工作主要以电催化氮气还原反应为例来探讨双原子催化剂中的协同作用对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重点在于揭示异核双原子催化剂中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轨道、自旋、电荷等)协同作用增强其催化性能的机制。最后,结合已有实验进展进一步展望双原子催化中亟待解决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会后,马东伟教授与学院师生关于双原子催化机制及应用展开深入讨论。专家简介:马东伟,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现工作于河南大学材料学院。近年来连续入选“全球前 2%顶尖科学家榜单”和“全球顶尖前 10 万科学家排名”。主要研
    2023-08-24
  • 8月23日,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瑾教授为学院师生作题为“表面光催化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及可能的发展”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教师及研究生参加此次报告会。固体材料表面光催化是物理化学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理解固体表面光催化的物理机制是设计新型能源材料的关键。第一性原理计算是人们理解物质本质的重要工具之一,并在研究表面催化过程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固体表面光催化来说,迄今为止尚且没有成熟的第一性原理方法来描述整个过程。固体表面的光催化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步:(1)光吸收;(2)电子空穴分离并被表面分子捕获;(3)分子发生光化学反应。赵瑾教授指出,其中步骤(1)有非常成熟的计算方法,步骤(2)可以用非绝热分子动力学方法来进行研究,步骤(3)则没有成熟的方案。赵瑾回顾了她课题组基于自己发展的Hefei-NAMD 程序针对步骤(1)的一系列工作,并向大家汇报针对步骤(3)的努力以及进一步的方法发展计划。期待能够发展可用于固体表面光催化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及程序。专家简介:赵瑾,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2003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中心获得博士学位。200
    2023-08-24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