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网站!今天是 2013-10-30 12:33:02 星期三
师大主页    |    返回旧版
首页  高教研究  大学评价

大学排行榜“信”与“疑”,“排名工程”造就“一流大学”?

发布时间:2019-08-05    浏览次数:949

记者梳理多份知名大学排行榜发现,评估指标有偏差、评估数据不透明、多类型高校混合排名等被质疑的缺陷依然存在,而这些有可能会给大学管理者提供不尽合理的“指导”信息。

QS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还在热议,THES 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大学排行榜又出来“抢头条”。这段时间,不同版本的大学排行榜走马灯般登台亮相,让人眼花缭乱。而在一些地方对接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战略的方案中,甚至提及进入世界30强、国内100强等排名目标。轮番“大战”的大学排行榜,扰动着中国高等教育圈本就不平静的“一池春水”。

从1987年发表在《科技日报》上的国内第一份大学排行榜算起,中国的大学排行榜已接近“三十而立”;即使从上海交通大学后来闻名世界的AR-WU排名面世的2003年算起,中国大学排行榜也走过13个年头。如今,版本众多的大学排行榜依然吸引着大学管理者和学生们的关注。与之相伴的是,针对排行榜的争议乃至质疑多年仍未消退:大学排行榜究竟是客观评估还只是“排名游戏”背后的生意?大学排行榜对大学建设,是福还是祸?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多份知名大学排行榜发现,评估指标有偏差、评估数据不透明、多类型高校混合排名等被质疑的缺陷依然存在,而这些有可能会给大学管理者提供不尽合理的“指导”信息。

不过,多名教育研究者表示,目前国内高校对排行榜的态度已从狂热的追捧过渡到反思阶段,仅将大学排名作为办学成效的参考之一;而随着指标数据的公开和大学排名机构的调整完善,大学排行榜将越来越接近大学真实的情况。

在“双一流”战略的制度框架下,考察建设绩效的“第三方评估”被多次提及。盛行多年的大学排行榜,能扛起“评估”一流大学的大旗吗?

“热闹”的大学排名

怎一个“热”字了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目前在国内的高等教育圈,被认为比较权威的大学排行榜就有英国QS全球教育集团世界大学排名、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专刊》(THES)世界大学排名、美国《世界新闻与报道》(USNWR)世界大学排名,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这是知名的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同时还包含多个子排行榜,被世界众多高校公认为“一流大学”的参考标准。在前述四大世界性排行榜之外,各有特色的国内高校排名也层出不穷。早些年,国内大学排行榜已呈现网大版、中国校友会版和武书连版“三足鼎立”;咨询机构麦可思的大学排行榜随后强势介入,形成“四小虎”的竞争格局。近年来,更多的科研机构、商业咨询机构意图在“大学排行榜”上分得一杯羹。比如,腾讯教育就在2015年联合最好大学网,发布“中国最好大学排名”。除了综合榜单外,毕业生就业薪酬排行榜、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中国最美校园、中国最受外国政要青睐大学等五花八门的榜单,占据着报刊的显要位置,同时在社交媒体中转发发酵,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热衷大学排行榜的,还有各大院校。南京审计大学教授徐振宇注意到一个细节,近年来热度不减的大学排行榜,无形之中给不少大学管理者以巨大的压力。一些大学的校长常年盯着一些知名的大学排行榜看,不断留意学校排名的变化。

“如果前进几名,自然值得高兴;如果下滑得很厉害,那么校长们可能就要被质疑,学校的治理是不是出现问题了。”他这样分析某些治校者的心态,“所以校长们在招生手册印的宣传,印上的往往都是对学校最有利的排行榜。”

武汉大学从事高校评估研究的博士董克表示,院校之间需要通过与国内乃至世界院校的对比,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以确定努力的方向;而政府部门需要从多种渠道评估院校的办学绩效:大学排行榜又回应了这两方面的需求。

推动院校之间的“对比”,事实上也是不少大学排行榜设计者的初衷。2003年面世的AR-WU排名,就是上海交通大学教育研究者为服务985、211工程而设计。AR-WU设计者的目的是,通过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对比,以了解国内高校发展的不足,为国内高校的发展做参考。而董克所在研究团队推出的武大版中国大学排名,始于《中国青年报》借鉴USNWR排名的第三方委托项目,其目的也是通过“排名”的方式为高校发展做参考。

政府同样需要这样的“对比”数据。同济大学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张端鸿分析,随着一批又一批重点建设的投入,政府存在如何评价和肯定大学的问题。排名的结果提供了一定的标杆和依据,政府在很多情况下不仅接受,有时也会向院校传达重视大学排行榜的信息。对于很多地方性院校而言,在排行榜上进不去,主管部门就把压力传递下来,有某种公共问责的味道。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地方院校越来越重视和参与大学排行榜。“如果把大学排行榜取消掉,暂时也没有更好的替代品,这是一个困境。”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热闹之中,“看排名、选学校”正在为不少报考大学的高考考生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机采访几名在读大学生获悉,尽管他们填报志愿时更多参考报考手册的录取分数线,但在同等情况下,许多考生和家长更多会参考学校的排名。尤其对分数够不上重点院校的考生更是如此。这也就是说,大学排行榜已经在大学招生中起了作用。

同济大学办学质量评估院副研究员樊秀娣表示,大学排行榜是较为“亲民”的大学评估方式,社会与许多院校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而直观的排名方式较好迎合了人们的需求。

张端鸿补充说,大学排行榜对社会声誉的提高和吸引考生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不断改进过程中又能吸引更多的生源和办学资源,变成滚动的良性循环,而一些学校示范效应也使很多大学觉得在排行榜排得好一些是有甜头的,因而越来越重视排名。

“热闹”的同时,也是一门不错的生意。操作大学排行榜的主体中,除了新闻媒体和高校、研究机构外,商业色彩浓厚的企业也是重要的主办者。国际知名的 QS 世界大学排行榜,国内的武书连版大学排名、麦可思大学排名和中国校友会大学排名,背后都有咨询机构等商业企业的身影。围绕着大学排行榜,已经催生出《挑大学 选专业》等填报志愿辅导用书、高等院校咨询服务业务等“变现”形式,俨然形成不小的产业链条。

“排名”反映“一流”成效?

人们对“大学排名”有更高的期许:当前国内最重要的高等教育战略——“双一流”战略,“大学排名”能成为推动过程中重要的第三方评估标准吗?

事实上,“大学排名”已被吸纳进一些地方对接“双一流”战略的方案当中。例如《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就提出,到2020年,15所以上高校进入全国百强,其中10所左右高校进入前50名;支持若干所大学进入国家层面开展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尽管方案未提及“全国百强”具体所指,而国内也没有明确的“世界一流大学”概念,但业内共识是,类似 QS 世界大学排名将会成为重要的参考。

现在的问题是,QS 世界大学排名,以及国内繁多的大学排行榜,能撑起“评价参考”的功能吗?

人们质疑的焦点在于,既然“大学排名”是一门生意,会不会出现为盈利而扭曲结果的情况。这种质疑不无道理,早在2009年就曝出某西部院校向国内某知名大学排行榜机构出“赞助费”买排名的丑闻。

另外更深入的质疑,来自于业界对排行榜评估指标专业性的疑问。其中比较典型的体现是,同样的高校在不同的排行榜中的排名有强烈反差。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在网大版和中国校友会版排行榜位居前十和前二十,在武书连版的排名中却排在三十几位;而在网大版排行榜位列第19位的武汉大学,在中国校友会版排行榜中高居第3位;让人觉得更不可思议的是,武书连版排行榜上,浙江大学多年来排名在清华和北大之前,居全国第一。

这与人们印象中的大学座次有很强落差。徐振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之所以出现各种高校排名不同的情况,在于其指标体系的差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不同的大学排行榜指标设计各有特点。例如,QS排名更重主观性的同行评价,占据40%的权重,全职教师的人均论文应用率、师生比均占据20%,反映就业的雇主评价和反映学校国际化水平的国际师生比重均仅占据10%;USNWR 排名侧重综合科研实力,论文数等文献计量学指标占去65%;THES排名则更加注重学术公信力,反映学术论文影响的论文引用率、研究的国际声望等研究指标分别占据32.5%、29.25%,其次为教学与学生指标,占据26%;AR-WU 排名则更加侧重理工科的学术研究成果,其指标均为研究、论文指标。相比较而言,国内的武书连版排名在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并重,但其学术研究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综合来看,大部分的大学排名指标体系侧重总量和科研成果。

徐振宇强调,这种只考虑规模、不考虑人均绩效的评价体系,有可能对高校传达错误信息。而评估数据不透明、文理科多类型高校混合排名的问题,也让人怀疑其科学性。这可能造成学校建设的“瞎指挥”。

张端鸿明确表示,现有国内的排行榜完全不可能成为第三方评估的一部分,商业组织目前所开展的排名还是从商业性的角度来做的,是商业性排名,转化成非政府组织非常困难的。每个商业组织没有来自财政拨款的力量,对自己的员工和经济效益都有很强烈的要求,意味着他们必须按照商业的逻辑运作而不是公共逻辑运作。

“还是在困局当中,大学排名其实需要很高的投入。在排名过程中,这些商业机构确实把并不完善科学的结果发布来影响高等教育,并且导致功利化倾向,让大学在此过程中饱受折磨。”他说。

不过,徐振宇认为,尽管当前许多高校还是看重排名,但已经没有前些年的狂热追捧,而逐渐进入反思阶段,仅是将大学排名作为学校建设的参考。

而作为大学排行榜的参与操作者,董克分析,排名指标体系的差别,除了商业目的之外,更多还代表着一种学术观点。随着评估数据的逐步公开,大学排行榜在监测大学同时也接受社会监督。商业机构为了更好的市场反应,研究机构推动研究,都会就指标体系进行改进修正,例如他所在的团队就在考虑,排名指标兼顾规模和人均绩效。大学排行榜的未来应该会越来越接近真实情况,成为大学建设第三方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业内研究者并没有这么乐观。张端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现在并没有很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评估,第三方既不代表政府也不代表学校,代表的是社会上的专业组织。首先要独立于举办者,具备很强的专业性,与大学或排名机构或教育商业服务业务之间没有利益相关的关系。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政府对第三方的孵化和培育方面相当滞后。

“原来有些评估机构也有一定的专业性,但还需要有很多非营利组织产生出来——多个评估结果来互相推敲,对于真正产生优质评估结果更有利。”他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戴春晨 实习生 邓雪芬 邢佳慧 

转载来源:青塔,http://www.cingta.com/index.html?p=2396


通讯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建设东路46号        电话:03733329389        单位邮箱:htufg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