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5月22日上午,应环境学院邀请,北京化工大学、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吕超教授,为环境学院师生作题为“AIE表面活性剂设计合成及其在可视化分析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学科学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等100余人参加学术报告。报告由院长曹治国主持。吕超的报告从传统荧光表面活性剂存在的问题出发,讲解了新的AIE型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和合成方法,系统介绍了研究团队近几年将AIE型表面活性剂应用于胶束转变可视化、复合材料无机相三维分散度分析和微藻絮凝可视化方面的相关工作,同时从聚合物材料老化的表征方法和寿命预测出发,讲述了老化荧光可视化分析在文物保护上的应用。报告中,吕超还和与会师生分享了自身的科研成长心得,鼓励与会成员将自身研究课题与现实情况结合,敢于创新,不断拓展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报告结束后,吕超与参会师生就复合材料早期老化荧光检测及其寿命预测等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环境学院武大鹏)
    2023-05-23
  • 5月22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汪国胜应邀做客“卫风讲堂”“百年华诞·学术专场”,在文学院二楼会议室为文学院部分师生作题为“汉语方言语法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讲座由文学院教师张恒君主持。汪国胜从方言语法研究的对象、方言语法研究的范围、方言语法研究的要求和方言语法研究的思路共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他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节点,详细介绍我国方言语法研究的背景。针对语料的收集、甄别和采用问题,汪国胜一一分条阐述说明。他表示方言语法研究可以涉及方言语法的方方面面,应从研究需求、熟悉方言方面入手确定具体研究内容,提倡“小题大做”对方言中特殊现象进行深入的考察,并且列举了一些值得研究的方言语法问题。关于方言语法研究的要求,汪国胜结合李荣先生提出的“摆事实、讲道理”两方面进行深入说明。他将方言语法研究的思路概括为“多边比较、多角考察”,为在座师生提供了不同角度的多种思路。在讲座互动环节,他对师生提出的方言语法的使用频率、词汇研究等问题逐一做出细致解答。张恒君对汪国胜的讲学表示真诚的感谢。她表示,方言语法研究就体现在细节中,河南方言语法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落后,此次讲座有效启发和引导未来学院方言的学术研究方向。专
    2023-05-23
  •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石正丽 研究员报告题目:野生动物冠状病毒及其跨种感染风险研究报告时间:2023年5月26日15:00报告地点:生物报告厅
    2023-05-23
  • 报告人:陕西师范大学朱保成教授报告名称:The dual Minkowski problem for unbounded closed convex sets报告时间:5月25日15:00报告地点:数学南楼107室(会议室)
    2023-05-23
  • 报 告 人: 南开大学 胡献刚 教授报告名称:基于大数据分析环境生物效应分析与预测报告时间: 5月24日下午4:00-6:30报告地点:东区综合实训楼1509
    2023-05-23
  • 报告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郭学涛教授报告名称:典型西北区域微塑料的污染特征及其环境界面过程报告时间:5月24日下午15:00报告地点:实训楼1509
    2023-05-23
  • 报告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贾汉忠教授报告名称:持久性自由基的环境行为与效应报告时间:5月24日上午9:00报告地点:实训楼1509
    2023-05-23
  • 5月21日下午,应历史文化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周少川教授在崇德楼406为学院师生带来了题为“《四库全书》与藏书家”的学术讲座。相关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等100余人参加。本次讲座由学院党委书记李峰教授主持。周少川以《四库全书》的编纂历程为切入点,为在座师生讲述了《四库全书》这部国学宝典的修撰缘起及修书背后所显示的清廷的文化政策。周少川结合大量档案资料,着重为大家阐述了乾隆帝诏修《四库全书》的征书过程和各地藏书家的献书情况。征书过程起初并不顺利,最后是在官方软硬兼施的政策下才收到了良好效果。同时,各地的献书情况也呈现出很大的区域差异,江浙地区的献书数量和质量远超其他地区。周少川为大家详细分析了其背后的经济文化因素。随后,周少川重点介绍了献书数量较多的“扬州马氏”“杭州知不足斋”“宁波天一阁”等藏书家和藏书楼,为在座师生讲述了先贤保存中华古典文献的不易,激励大家要坚持学习和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讲座结束后,周少川为现场师生答疑。学生们围绕修书过程、修书背景以及学习使用古籍时的版本等问题与周少川进行了深入交流,在场师生表示受益良多,讲座在师生的热烈掌声中结束。(历史文化学院 冀震宇 武世鹏
    2023-05-22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