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5月14日下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李健研究员应邀来我校讲学。我校教师、研究生、本科生70余人聆听了报告会。会议由水产学院张建新副院长主持。报告会上,李健研究员以“海水虾蟹养殖模式创新与应用”为题,介绍了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之后以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和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为例,结合虾蟹新品种选育,重点阐述了围绕海水虾蟹养殖模式的创新与应用。所构建的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可有效降低氮磷排放,并能实现CO2碳汇的功能。报告最后,对未来对虾工厂化智慧养殖做了展望,并为我校开展特色养殖模式提出了创新性建议。报告会后,李健研究员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师生请教的相关问题,并展开了热烈讨论。专家简介:李健,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主要从事海水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养殖首席科学家、中国水产学会海水养殖分会主任委员、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届海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国家虾蟹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等项目20多项。培育海水虾蟹新品种6个,创建
    2023-05-15
  • 5月14日下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来琦芳研究员应邀为我校师生作题为“我国盐碱水养殖与渔业综合利用”的学术报告。我校教师、研究生、本科生70余人聆听了报告会。会议由水产学院张建新副院长主持。报告会上,来琦芳研究员围绕盐碱地和盐碱水的形成及分布特征、不同类型盐碱水水质特点、适宜盐碱水养殖的养殖水产品种类及养殖模式等多个方面分析了盐碱渔业发展的难点和瓶颈。重点分享了“洗盐排碱”“以渔降盐治碱”等盐碱地水产养殖及综合利用模式,使荒废的盐碱地成为上可上可种粮、下可养鱼的“鱼米绿洲”。报告结束后,来琦芳研究员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师生请教的相关问题,并展开了热烈讨论。专家简介:来琦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盐碱水土渔业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示范和推广。中国水产学会盐碱水养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盐碱水土资源渔业利用功能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渔业科技服务领军人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百名科技英才培育计划”人才。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4项;发表论文近百篇,主编和参编专著4部;科研成果获奖22
    2023-05-15
  • 5月14日,应物理学院邀请,北京工业大学王雯宇研究员为我校师生作题为“Realistic scattering of puffy dark matter”的学术报告,物理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交流学习。报告介绍了“胖”暗物质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如果暗物质具备有限的大小,从暗物质自身散射的角度来看,负责结构形成的内在相互作用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描述结合力实现有限大小暗质子的情况,使用渐近近似将暗质子之间复杂的散射简化为在t=0时刻的情况。引入Chou-Yang模型,根据简单性和解析性原则将输入参数的数量减少到一个。清楚地显示了Chou-Yang暗质子对小宇宙结构的速度依赖性的新定义及其相应的含义。尽管参数空间未被完全覆盖,数值结果表明振幅系数可以改变自散射截面,使我们能够在不使用结合力的情况下恢复被排除的参数空间。证明了热冻结产生的正确残留密度更喜欢超重暗质子。报告结束后,王雯宇与我院教师和学生就“胖”暗物质理论具体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简介:王雯宇,北京工业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理论物理学科责任教授。先后主讲大学物理、理论力学和量子力学的本科教学和高等量子力学、量子场论超对称理论等研
    2023-05-15
  • 5月14日,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武汉大学方鹏飞教授、河南大学李萌教授做客百年校庆之“材料牛∙New Materials”名家讲坛,作题为“纳米压电催化与压电-光催化研究进展”和“钙钛矿晶体调控与光伏器件稳定性研究”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方向师生聆听了报告。方鹏飞围绕压电催化中压电势对表面电荷能及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影响机制展开讲解,总结了压电半导体耦合系统催化活性的增强策略,开拓了压电催化与压电-光协同催化的新思路。李萌解析了以界面为载体的电荷转移和输运过程,介绍了钙钛矿晶体内部和表界面与能量转换的科学调控途径,总结了近年来在有机/无机半导体光伏器件的物性评价以及高效光电器件的高效制备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报告结束后,方鹏飞和李萌与参会师生就光催化、压电-光催化、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电池性能及稳定性调控等相关问题展开深入谈论与交流,参会师生受益匪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姜璐璐)
    2023-05-15
  • 5月13日,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郑州大学李顺方教授为我校师生作题为《无处不在的摩擦学—从宏观到单原子尺度》的学术报告,物理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交流学习。摩擦现象,是一个人类文明发展史和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无处不在、离开它人类无法正常生活、自然界无法运转的科学问题;同时,摩擦又是一个宏观现象和微观规律可能存在迥然不同的科学问题。李顺方从什么是摩擦学、摩擦学简史、宏观摩擦和微观摩擦现象的对比、摩擦起源的微观物理机制及其调控几个方面给大家汇报了研究摩擦学的趣味性、科学性和重要性。讲座结束后,李顺方和与会师生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专家简介:李顺方,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1999 河南师范大学本科,2002-2006 中科院固体所硕博连读 ,2006~至今,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在PRL,Nano-Letter 等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物理学院王广涛)
    2023-05-14
  • 应学院邀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胜献雷教授于5月13日上午在物理学院南楼二楼报告厅作题为《石墨炔材料的高阶拓扑态》的专题学术讲座。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讲座。高阶拓扑绝缘体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类新奇拓扑物态,即d维的n阶拓扑绝缘体有(d-n)维的无能隙边界态,而在其它地方都是有能隙的绝缘态。之前,高阶拓扑绝缘体只在三维材料和人造系统中有少数理论预言。胜献雷利用理论计算方法把这一研究拓展到二维材料。发现已经在实验上合成的石墨炔是一个二维SOTI材料,并构建了第二类Stiefel-Whitney数与二阶拓扑绝缘体之间的联系。另外,胜献雷提出了一类磁性二维二阶拓扑绝缘体的普适构建方案,并预言Bi/EuO结构是磁性二维二阶拓扑绝缘体。拓展到三维,三维石墨二炔可形成三维二阶节线半金属,三维石墨一炔则是三维二阶拓扑绝缘体。讲座结束后,胜献雷教授和与会师生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专家简介:胜献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导。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美国特拉华大学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从事科研工作。2015年入职北航物理学院,长期从事计算凝聚态物理研究,在PRL,Nature Comm,PRB等期刊发表
    2023-05-14
  • 5月13日上午,应生命科学学院邀请,南京师范大学屈彦福教授莅临我校讲学,并在生物报告厅作题为“爬行动物与微生物的系统进化”的学术报告。学院师生200余人参加。报告由学院副院长于飞主持。屈彦福教授从微生物和爬行动物的相关研究引入,提出了四个科学问题,阐释了影响爬行动物体内微生物的因素,并结合团队最新科学研究结果,提出了爬行动物寄生细菌通过脑肠轴控制寄主行为的全新观点。报告结束后,屈彦福教授就相关学术问题与参会师生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专家简介:屈彦福,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学分会秘书长、三沙市海龟协会副会长、中国动物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爬行动物进化和生理生态学相关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Evolutionary Applications和Current Zoology等SCI期刊上,主持完成或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与编写教材3部。(生命科学学院秦铃)
    2023-05-14
  • 5月13日上午,应生命科学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张雁云教授莅临我校讲学,并在生物报告厅作题为“鸟类鸣唱研究进展:分化、监测”的学术报告。学院师生200余人参加。报告由学院副院长于飞主持。张雁云教授从鸣声介绍、鸣声分化和鸣声监测三部分展开报告,详细讲解了国内外及其团队在鸟类鸣声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分享了其在南极的科学考察工作。报告结束后,张雁云教授对参会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解答。本次报告翔实严谨,讲解生动,学术视野宽广,现场交流热烈,使参会师生受益良多。专家简介:张雁云,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教务长兼教务部(研究生院)质量处(学位办)处长。兼任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副理事长,全国中学生物竞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为Avian Research、Oecologia、生物学通报等期刊编委,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2完成人)、北京高校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和奖励。曾参加中国第33、34次南极科学考察。主要从事濒危雉类生态生物学和鸟类鸣声研究,主持完成或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生命科学学院秦铃)
    2023-05-14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