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10月23日上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王小锡教授在“腾讯会议”上为学院师生作题为《道德资本理论的几个问题》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哲学学科负责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刘科主持,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百余名参加会议。围绕报告主题,王小锡指出道德与资本的逻辑关系问题,他分别从社会主义制度下资本本性与道德的力量互相支撑、道德目标与资本力量相向而行、道德价值目标与资本理性目标一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他着重论述了何为道德资本,指出其包括道德理念、道德规范、道德行动,且道德资本是精神资本的基础和核心。他从道德影响产品质量、企业的凝聚力要靠道德等方面阐释了道德何以为资本的问题。最后,王小锡区分了道德资本与马克思的资本的区别,表示道德资本是生产要素意义上的一般资本,而非马克思意义上的资本。报告尾声,王小锡与学院师生进行交流探讨。刘科总结指出,王小锡的报告内容丰富,使与会师生对道德资本等问题有了深入理解。(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广宇马文韬)
    2022-10-24
  • 报 告 人:大连理工大学廖敏夫教授报告名称:高压智能真空开关研究及应用报告时间:2022年10月27日9:00报告地点:腾讯会议295969448专家简介: 廖敏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霍英东基金,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等;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主持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参与获得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取得专利48项,国际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20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磁发射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等离子体及应用专委会委员,High Voltage期刊副编辑,高压电器期刊编委,国家奖励及教育部奖励评审专家。
    2022-10-24
  • 报 告 人:约克大学 胡义华 准教授报告名称:Resilient Electric Powertrain for EVs报告时间:2022年10月26日15:00报告地点:腾讯会议539812934报告人简介: 胡义华博士,IET Fellow,英国皇家学会工业学者,约克大学Reader (准教授,终身职位),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智慧能量转换系统及其传感器方面的研究工作。电气工程研究组组长,电气学科负责人,IEEE工业电子英国分会副主席,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Nature子刊、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IET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IET Power Electronics等期刊副主编。主持英国国家自然基金等各项课题十余项,发表IEEE Transactions 论文112篇,行业顶级期刊(TIE,TPE)79篇,国际学术评价指标:ResearchGate评分为44.63;谷歌学术H-index为48,I10-index为117,近5年论文引
    2022-10-24
  • 10月21日,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克非教授在线作了题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意义”的学术报告。学院300余名师生参会学习。报告由学院院长刘国兵教授主持。王克非从外语学科的发展历程讲起,以严复、鲁迅、胡适等人为例,详细讲解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具有沟通中外、育人化心、开阔视野的重要意义,并从社会及学校层面阐释了人们对外语学科的误解,从专业特殊、历史沿袭、课时负担以及“地少人多”四个方面论述了外语学科的困局,着重强调了外语学科的教师发展问题,指出高校教师应当具有学术科研意识、人才培养与自我提高意识、国际视野和比较视角。最后,他提出了外语学科发展的四个面向,即面向国家、面向国际、面向创新、面向未来。报告结束后,王克非和参会师生进行了互动与答疑。最后,刘国兵教授做总结发言,他指出,王克非教授作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其高站位、大格局、深层次的报告启人心智,催人奋进,今后学院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外语学科的建设当中,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此次报告,使学院师生对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意义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了清晰的认知,有利于拓宽学院师生学术视野,
    2022-10-22
  • 报告人:武汉大学 侯浩波 教授报告名称:促进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助推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报告时间:2022年10月21日15:00报告地点:腾讯会议103380327 密码123456报告人简介 侯浩波,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武汉大学(肇庆)粤港澳环境技术研究院院长,湖北省环境修复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工程教育认证环境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2000-2012年任高等教育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与水土生态修复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等项目60余项。取得了“基于工业废渣的高强耐水土壤固化剂研究与应用”“污泥机械脱水化学改性一体化处理技术”“重金属污染土壤靶向修复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工法、技术规范、产品标准12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篇以上);公开发明专利40余
    2022-10-20
  • 10月19日下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台北商业大学张肇明教授通过腾讯会议软件平台作了题为“A recursive algorithm for constructing Dual-CISTs of hierarchical folded cubic networks”的线上学术报告。学院组合图论方向教师和研究生聆听本次讲座,报告会由赵树丽主持。张肇明教授介绍了完全独立支撑树的概念及其在数据传输方面的应用,并详细介绍了完全独立支撑树的研究背景和发展动态。张肇明教授介绍了分层折叠立方体网络中构造两棵完全独立支撑树的递归构造方法并给出具体的算法,同时分析算法的复杂度。讲座结束后,张肇明教授与学院师生进行了线上互动答疑。专家简介:张肇明教授任教于台北商业大学资讯与决策科学研究所,担任特聘教授一职,并于2011 至 2013 年担任所长,2014 至 2015 年担任台北商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同时兼任「演算法与计算理论学会」理事一职。连续 21 年主持15项科研项目,同时担任多个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与国际学术会议特定议程委员会委员,目前共发表110 余篇 SCI 收录期刊论文与 100 余篇研
    2022-10-20
  • 10月19日,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袁锦昀院士为学院师生作题为“科技论文写作与修改专题讲座”的线上学术报告,相关专业青年教师和硕博士研究生等共百余人参加此次报告。本次报告由副院长高福根主持。报告中,袁锦昀院士从数学杂志主编和编委的角度出发,通过自己在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的科研经历以及四十余年的科研经验分享,从专著的阅读、论文的阅读、科研课题的寻找与选取、论文的写作与修改等五个方面,剖析了数学科技文献写作与修改的着眼点、关键点与细节,为青年学者、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论文写作与发表提供思路与技巧、阐明各种写作误区并举例说明。报告会结束后,袁锦昀院士对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与会青年学者与研究生们在科技论文写作规范方面的认识和水平,都得到了本质性的提升。专家简介:袁锦昀院士,巴西巴拉那联邦大学终身教授、东莞理工学院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巴西工业数学研究所所长,以及巴西计算和应用数学学会副会长、巴西数学会巴拉那州分会会长、巴西科技部基金委数学终审组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负责人、巴西巴拉那基金委数学终身组成员;2008年被巴西总统授予巴西国家科学勋章,2012年,当选为巴西科学
    2022-10-20
  • 10月18日,应环境学院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获得者、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任南琪教授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海绵城市与智慧管控—数字化绿色发展之路”的线上学术报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聂国兴,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环境学院30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环境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曹治国主持。任南琪针对中国城市生态环境改善面临两大关键问题:城市暴雨产生的内涝治理、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改善,系统介绍了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以及总体实施思路,回顾了城市水循环1.0版到4.0版的发展历程,阐述了自己对海绵城市建设内涵与理念的理解。任南琪指出,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措施有源头减排、过程控制以及系统治理,“源、厂、网、河一体化”是其最核心的建设单元。结合国外解决城市水问题的理念与实践经验,以及中国目前的特定发展时期,“蓝绿融合、灰绿结合”的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方向。对于海绵城市未来发展的展望中,任南琪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从业者需要努
    2022-10-19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