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2022年8月的21日上午,复旦大学丁青教授应邀为我院相关专业的教师与研究生做了题为“A criterion of nonparabolicity by the Ricci curvature”的线上学术报告。报告中,丁青教授从完备非抛物流形的定义出发,利用 Ricci 曲率给出了完备流形的非抛物性的一个新刻画,并就相关问题与几何组师生进行讨论。参会人员通过此次讲座,对相关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了解了此类问题中的相关背景和方法,丰富了自身的知识。讲座结束后,师生表示“丁老师讲解十分细致,内容丰富充实,极大的开阔了自身的视野,听了丁青教授的讲座收益颇丰。报告人简介:丁青,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复旦大学苏步青数学奖,复旦大学谷超豪数学奖。在Math. Ann.,J. Diff. Equ.,Math. Z.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了40余篇学术论文。 (数学学院许瑞伟李智)
    2022-08-22
  • 8月18-19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举办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工作坊暨第二届“牧野英才”暑期夏令营。本次活动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学者担任评议人。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夏令营学员及学院各专业师生共200余人参与。活动伊始由副院长韩万渠致欢迎辞。他首先对特邀专家和与会师生表示感谢,然后重点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情况,以及在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取得的主要成绩,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最后他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活动第二阶段为主旨发言,特邀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张力伟副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李智福副教分别作主旨发言。活动第三阶段为专题汇报。此次活动共分政治学、管理学、历史学与国际政治、哲学四个专场进行。老师线下发言评议,夏令营学员线上参与聆听,经过为期两天的研讨,活动圆满闭幕。本次活动的举办,一方面促进了我校青年学子与学界优秀专家的交流互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校的影响力,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奠定了基础。时值学校百岁华诞前夕,学院的此次学术交流活动属“建校百年”系列活动的序章,欢迎关注后续力作。(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广宇 罗睿
    2022-08-20
  • 8月17日,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胡开宝教授在线作了题为“语料库批评翻译学的边界与维度”的学术报告。学院300余名师生参会学习。讲座由学院院长刘国兵主持。报告指出,语料库批评译学是指采用语料库方法,在观察和分析大量翻译文本的特征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翻译文本特征和翻译过程背后的意识形态因素以及翻译对意识形态影响的研究,其研究视角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维度:意识形态维度、翻译文本维度、翻译过程维度和认知维度。讲座结束后,胡开宝和参会师生进行了热情互动,并耐心详细地答疑解惑。通过此次讲座,学院师生对语料库批评翻译学的界限和维度有了清晰的认知,拓宽了学术视野,启迪了科学思维。本次学术报告是“外语名家讲坛”的系列讲座之一。“外语名家讲坛”是由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旨在邀请知名专家分析解读外语人才培养、外语课程建设等重大问题,为推动河南省十大战略实施,深入推进河南师范大学“争创双一流,迈向新百年”深化教育改革大讨论,献礼百年校庆开展的系列学术活动。今后学院将会围绕学科前沿发展、课程思政研究和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等主题,持续邀请相关外语专家做客讲坛,进一步提升学院
    2022-08-18
  • 8月16日,由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校内学科史交流研讨会二次会议在学院205会议室举行。校内图书馆、美术学院、教育学部等十余位专家参与了本次研讨活动。 院党委书记李峰到场致欢迎辞,发表了旨在推进疫情下多学科互动交流的主题演讲。副院长张继汝对与会专家进行了介绍并表示热烈欢迎,指出不同学科背景下的学科交叉易于从传统学科的基础上创新见解、迸发灵感,实现新的学术增长点,通过学科史交流活动,某种程度上可以消解学科间的知识隔阂,实现一般性知识上的贯通。与会专家分别从各自研究领域发表了主题演讲,介绍了支撑各自学术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并与院内青年学者进行了热烈互动。 此次活动是学校在疫情进行到第三年的背景下展开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学院将持续推动和鼓励校内多学科交叉研究与学术交流活动,为提升学院内涵建设水平及推动校内学术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方法、新见解。(历史文化学院 李晓白)
    2022-08-17
  • 8月15日上午,应我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社会主义研究》主编唐鸣在线上作了题为《写论文的第一烦心事:选题——以社会科学本硕博学位学术论文为讨论对象》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副院长韩万渠主持。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200余人参与。围绕主题,唐鸣从论文选题之困难、论文选题哪去找、论文选题如何定、论文选题之确定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唐鸣从学位学术论文要以一定的学术理论和学科体系的较好把握为前提,要有问题意识,要有创新性探索三方面,论证论文选题为何难。他结合自身经历,通过分析寻找选题的六种不同途径,提出论文选题的寻找方式。唐鸣从有需要、有价值、有兴趣、有能力四方面提出选题遵循的一般原则,并对论文选题大小进行了对比分析。他整体认为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的活动,选题应当是人们目前还不清楚又必须弄清楚、有能力和条件去解决的问题。韩万渠总结指出,唐鸣教授的讲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我校社会科学本硕博各阶段学生论文的选题提供了专业指导。(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广宇姬中宇)
    2022-08-16
  • 8月15日上午,应我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中山大学龚隽教授在线上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能近取譬:中国古典哲学的一种说理方式》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副院长韩万渠主持,校内外200余名师生参与。围绕报告主题,龚隽将中国古典哲学追求的即事而真的道体言谈方法作为切入点,聚焦先秦儒家孔子思想中的“能近取譬”和中古禅宗思想史上的“指事问义”,深入探究了中国古典哲学的说理方式。他以《易传》中“系辞”和初期禅为例,分别阐释了“能近取譬”和“指事问义”的应用效果和学术价值。通过“王弼注易”点明中国古典哲学在表达道与理的过程中迈向抽象化、概念化的倾向。站在哲学史的立场上,强调中国哲学可以用“譬喻”的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并认为中国古典哲学说理方式与传统形而上学论述之间存在互动转换关系。韩万渠总结指出,龚隽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为我们打开了研究中国古典哲学说理方式的新思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广宇王多)
    2022-08-16
  • 8月15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成功举办第四届本硕博牧野论坛。本次论坛邀请到西安交通大学、河南大学等知名高校学者担任评议人。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的本硕博学生共200余人在线参加此次论坛。开幕式由学院副院长韩万渠主持。论坛伊始,学院院长李洪河教授致欢迎辞。他对特邀专家和与会师生表示感谢,介绍了学校和学院的基本情况,强调学院坚持以德树人、以学促新,积极探索学生创新、科研能力的培养建设。他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论坛第二阶段,特邀云南大学副教授郑立、《社会主义研究》主编唐鸣教授、《汉语佛学评论》主编龚隽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政治学人》公众号发起人赵吉博士分别作主旨演讲。论坛第三阶段为分论坛汇报。此次论坛共收到来稿近200篇,入围70篇,分别在政治学与国际政治、公共政策与治理、中共党史与思政、哲学与伦理学四个分论坛、九个专场进行。经过为期一天的研讨,论坛圆满闭幕。韩万渠在总结致辞中指出,论坛经过四届的举办已走向成熟,希望青年学子在平台上不断磨练学术意志,提升学术能力。时值我校即将迎来建校100周年之际,本硕博牧野论坛的举办,有助于扩大了我校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为我校的百
    2022-08-16
  • 报 告 人:华南师范大学 王红 教授报告题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申报经验分享报告时间:2022年8月10日08:00报告地点:田家炳801室
    2022-08-03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