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报告人:华北电力大学牛军峰教授报告名称:水中新污染物的物化去除技术报告时间:2022年6月13日9:00报告地点:综合实训楼1511 腾讯会议182557653密码1234报告人简介 牛军峰,主要研究方向是水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回用技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课题、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霍英东教育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8项。共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合作出版中英文著作4部、教材1部;以第一或主要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100余项,获授权中国、美国发明专利60余项。
    2022-06-12
  • 6月12日上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邀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夏巧玲教授通过线上的形式为本院师生作题为“Finsler manifolds with weighted Ricci curvature bounded below”的学术报告,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参加此次报告。夏巧玲教授介绍了具有加权Ricci曲率有下界的芬斯勒流形整体分析一些最近进展,她报告了测地球的体积增长、特征值、热流等问题的结果。夏巧玲教授报告详细、全面。此次讲座拓宽了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学术视野。报告会结束后,与会教师和学生就关心的相关科研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专家简介:夏巧玲,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芬斯勒流形上整体分析与拓扑的研究,已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朱红梅)
    2022-06-12
  • 6月9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杨琳教授为文学院师生作线上报告。报告以“创新与守成: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业的自信与坚守”为题,副院长屈会超主持报告会。杨琳分析了目前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媒人的困惑与焦虑。她指出,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媒体发展迅猛,媒介融合开启了全新的阶段,呈现深层次立体式的融合态势。在此背景下,以新媒体为主干的传播新格局已经形成。传媒人如何转型,如何处理技术与新闻的关系?当技术进步迅速并且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新闻专业主义人士的价值何在呢?面对这些问题,杨琳指出,新闻专业人士仍然要善于发现新闻,提升新闻价值所在,同时冷静分析,深层次判断新闻的自身价值和传媒定位。在具体实践中,传媒业和新闻工作者要坚守内容为王与渠道、技术创新的辩证关系,在“大传播”的观念下对传播学学术地位进行再认识,要继续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客观真实准确的报道事实,同时要坚守人文情怀,学习掌握广博的知识作为专业的基石。屈会超在总结杨琳的报告时指出,杨琳的报告提出了一个新闻传播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积极面对的现实问题。教育工作者不能只守在自己的一块天地上,要放眼媒介现实的场景,注重提升学生全面的
    2022-06-10
  • 6月9日,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麻希南教授通过线上的形式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等三十余人参加本次讲座。麻希南从名为Obata恒等式或Bocher公式出发,陈述其历史以及最近的几个应用,特别是在几何偏微分方程中的应用。讲座结束后,与会老师和学生就讲座内容和研究热点与麻希南教授进行了交流讨论。此次讲座拓宽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思路。专家简介:麻希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重点项目主持人,中科院百人计划资助人才,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在几何分析、凸几何和椭圆偏微分方程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的成果,在InventionesMathematicae,Comm Pure Applied Mathematics,Journal of Functional Analysis,Advance of Mathematics等国际顶尖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曾多次学术访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德国马普研究所等国际数学研究机构。(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郭路军)
    2022-06-10
  • 6月9日,应环境学院邀请,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科学院院长林红军教授为我校师生作题为“膜法水处理中膜污染热力学及新型膜制备研究”的线上学术报告。环境学院相关学科学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近70人参加了本次报告。报告由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曹治国主持。林红军在报告中分析了我国水环境问题的成因和现状,指出膜法水处理技术是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林红军介绍了团队在膜法水处理领域,针对分离膜的热力学传质过程及污染物膜粘附机制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探究有机物过滤过程的热力学机制、建立了“曲面条件下膜污染的界面热力学”方法体系,为膜法水处理提供了新理论和新方法。报告最后,林红军介绍了团队在喷墨打印、3D打印等新型膜制备工艺以及二维结构材料膜改性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思路和进展。报告会结束后,林红军与参会师生就膜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调控、膜分离的智能化发展等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环境学院 李 陈 武大鹏)
    2022-06-10
  • 报 告 人:山东大学 杨惠馨 教授报告题目:研究方法与学科建设报告时间:2022年6月12日08:00报告地点:旅游学院会议室(腾讯会议)
    2022-06-10
  • 报告人:天津大学黄振峰教授报告名称:水裂解制氢催化剂设计与反应过程强化报告时间:2022年6月11日15:00报告地点:化学北楼N102腾讯会议574747928 密码123456报告人简介: 黄振峰,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2011年在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取得学士学位,2016年在天津大学化学工艺专业取得博士学位,2016-2020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面向国家对清洁能源和碳中和的战略需求,近年来从事能源分子(主要包括水、氢气、氧气、氮气等)的光、电催化转化及反应过程强化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5项。研究成果在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期刊发表40篇,8篇入选ESI热点/高引论文,引用超过5800次,H因子28。受邀在全国光催化会议、美国化学会会议、国际先进材料会议等做报告6次。担任Frontiers Catalysis期刊的评审编辑以及SmartMat和T
    2022-06-09
  • 6月7日下午,应商学院邀请,中央民族大学原校长、著名经济学家黄泰岩为中国经济学大讲堂作了一场题为“中国区域经济中的河南发展”的线上学术报告。中国经济学大讲堂是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主办,向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开放的高端学术报告,其旨在邀请知名专家分析解读中国经济全局、中国经济学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推动河南省十大战略实施,深入推进河南师范大学“争创双一流,迈向新百年”深化教育改革大讨论,献礼百年校庆开展的系列学术活动。本次报告由学院院长杨玉珍主持。学院骨干教师与省内外300余名师生线上学习了报告。黄泰岩解读了“三圈一带”的发展格局,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他指出我国南北经济差距正在持续扩大,河南目前还享受不到入圈的集聚效应,并从人均GDP多个方面分析了河南经济面临的挑战与困境。黄泰岩分析了河南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提出河南要融入新发展格局,利用全国统一大市场,充分利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做优做强做大中心城市,加快建设独具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黄泰岩总结分析了河南经济发展的思路,提出依据产业特色进行资源整合,打造平台经济与共享经济。会后,杨玉珍表示,
    2022-06-08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