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5月20日下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教育部特聘教授、云南大学特聘教授周平在线作题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治理价值”的主题报告。讲座由天津师范大学高建教授主持。校内外近千名师生参与此次报告。围绕报告主题,周平从国家治理体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密切关系为出发点,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他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空前地凸显”方面展开,详细介绍国家发展中“民族复兴”表述的意义。他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资国家治理”方面进行阐述,讲解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作为国家治理的资源来加以开发和利用。他从促进国家整合能力的提升、构建国内民族关系的新模式和培植社会动员的大众机制三个维度分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重治理价值。报告最后,高建总结指出,周平的分享理论与现实并重,让参会人员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治理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广宇 马文韬)
    2022-05-21
  • 5月21日上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教育部公共管理类教指委委员、湘潭大学颜佳华教授在线上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人工智能背景下政府治理的伦理风险问题”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副院长王鹤亭教授主持。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参与学习。颜佳华从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人工智能深刻影响政府治理及其嵌入政府治理的伦理风险不容忽视等方面分析了研究缘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他指出人工智能嵌入政府治理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为“从网络连接到智能融合的技术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三个层面,以及主要面临的“安全、公平、责任、自主、民主”等五大伦理风险。对此,他分析认为实践生成论、多重因素的互动耦合等因素构成人工智能嵌入政府治理伦理风险的生成机理。颜佳华指出“强化负责任人工智能技术的突围”“完善政府治理结构”“提高公众伦理风险感知能力”是防控伦理风险的重要策略。报告最后,王鹤亭总结指出,颜教授的报告具有理论前瞻性和实践指导性,为我们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与启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广宇 柴琳琳)
    2022-05-21
  • 5月20日下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教育部特聘教授、南开大学讲席教授朱光磊在线上作了题为“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与逻辑”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天津师范大学高建教授主持,校内外近千名师生参与此次报告。围绕报告主题,朱光磊回顾了40年以来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分析在此期间政府职能的五大变化。他讲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逻辑,指出政府职能转变主要是职责转变,促进职能优化,构建服务型政府。针对政府职能转变,朱光磊提出各个层次的政府不应当提供同质的服务,而是要通过“确权”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同时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报告尾声,朱光磊和与会师生进行探讨和交流。高建总结指出,朱光磊提出和回答了“政府职能转变为什么还在路上”这个深刻的问题,对推动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发挥了一名学者应有的作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广宇 刁惠珂)
    2022-05-21
  • 5月20日下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教育部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燕继荣在线作了题为“中国国家现代化的经验”的专题讲座,报告由天津师范大学高建教授主持,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此次讲座。燕继荣简单介绍了现代化研究的背景,并回顾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以此引出“中国现代化的经验”的主题。针对中国如何推进现代化的问题,他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的领导者和推动者,也是中国现代化成就的“秘诀”;“人民至上”是现代化的方向和保障,强调了“人民性”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他阐述了“积极政府”和“国际融入”在推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报告最后,他强调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要警惕陷阱和困境,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高建总结指出,燕继荣的分享用政治性思维和政治学术语把现实问题写成事实,对相关研究有很大启发。(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广宇 梁月桂)
    2022-05-21
  • 5月20号下午,应化学化工学院邀请,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导师郝荣章教授以“基于微/纳米技术的传染病快速检测和防控”为题,为学院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化学北楼N102报告厅进行,学院多位青年骨干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由李凌君教授主持。郝荣章围绕呼吸道病原体的现场快速检测和耐药细菌的高效清除杀灭,结合团队研究进展举例介绍了纳米材料在传染病样本快速采集前处理、生物传感技术在病原体快速检测、微流控芯片在系统集成和复合纳米材料抗菌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报告结束后,郝荣章对师生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并给与会成员分享了其研究成果在新冠应急检测和埃博拉国际一线救援等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中多次应用的经历。(化学化工学院 霍变变)专家简介:郝荣章,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基于微米纳米生物交叉技术的传染病检测防控新方法研究近年来发表论文60余篇,H指数22;主编《传染病信息学概论》(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等课题10余项。
    2022-05-21
  • 5月19日上午,生命科学学院举办2022年第八期“生命科学前沿系列论坛”。本期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张昱研究员、贲伟伟副研究员担任主讲嘉宾。校内外300余名师生通过云端参与。论坛由学院副院长王海磊主持。张昱作了题为“浅谈环境中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与控制”的学术报告。他分析了细菌抗生素耐药基因的产生及传播链条,讲解了耐药基因的转移机制及抗性基因的控制途径,分享了其团队在细菌耐药性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贲伟伟作了题为“猪粪堆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动态变化规律与控制”的学术报告。他介绍了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和危害,分析了堆肥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和细菌群落的变化,阐释了微生物对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机制。本期论坛内容侧重于环境微生态,嘉宾报告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开阔了广大师生的科研视野。报告结束后,两位专家就相关问题同与会师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师生们表示受益匪浅。(生命科学学院 吴晓敏)
    2022-05-20
  • 报 告 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向明友 教授报告题目:简论经济分析语用学报告时间:2022年5月24日 15:00报告地点:腾讯会议
    2022-05-20
  • 会议名称:首届中原基础外语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研究高端论坛会议主席:梅德明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会议时间:2022年5月29日会议地点:腾讯会议
    2022-05-20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