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报告人:华东理工大学杨有军教授报告名称:红外染料分子工程报告时间:4月24日9:00报告地点:化学北楼N102腾讯会议339422940密码147258报告人简介: 杨有军,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2007年博士毕业于美国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在美国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Eric V. Anslyn教授课题组做博士后研究。2010年6月入职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2018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主要工作与“功能染料”有关,研究方向是面向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功能染料开发,包括新型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以及新型荧光染料和光敏试剂的开发。研究项目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等资助。研究成果发表在《Nat. Commun.》《PNAS》《JACS》《Angew》《Chem. Sci.》《Org. Lett.》《Anal. Chem.》《Chem. Comm.》等期刊,部分工作还曾被ACS旗下CEN News以及《
    2022-04-21
  • 报告人:武汉大学田沺教授报告名称:核酸化学生物学报告时间:2022年4月21日8:30-11:30报告地点:化学北楼N102 腾讯会议462609361密码123456报告人简介: 田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湖北省杰青、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主要科研工作围绕核酸化学生物学开展,主要针对特殊二级结构核酸(G-四链核酸、左手螺旋核酸Z-DNA)以及修饰核酸,进行结构与功能研究;发展小分子探针策略,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调控;进一步拓展以特殊二级结构核酸为靶标的创新药物设计和调控工具系统;重点解决传统方向以外的新功能揭示以及创新应用拓展。
    2022-04-20
  • 报告人:北京大学陈知行教授报告名称:Gentle Probes for 4D Physiology报告时间:2022年4月21日11:30报告地点:化学北楼N102 腾讯会议462609361密码123456报告人简介: 陈知行,教授,2004-2008年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2009-2014年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拥有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系博士后研究经历(2016-2018),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博士后研究经历(2015)和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研究经历(2007-2009)。2018年任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分子探针技术研究室主任,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致力于从分子视角,融汇有机合成,光谱学,高分子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开发新一代基于小分子,高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成像探针。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光学性质更佳的高分辨成像探针;发展重要生物分子的特异性成像检测方法。
    2022-04-20
  • 报告人:华东理工大学贺小鹏教授报告名称:糖动态修饰和特异识别的化学探测报告时间:2022年4月21日15:00-18:00报告地点:化学北楼N102 腾讯会议462609361密码123456报告人简介: 贺小鹏,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长期从事疾病关联生物大分子靶向识别与功能调控的分子探针创制工作,开拓了以光活性标签修饰天然生物配体(如糖类与肽类)引导分子自组装,从而构建“控制激活型”生物(大)分子探针的独特化学生物学研究策略,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在疾病相关生物分子本征动态属性的细胞原位探测(诊)与功能调控(疗)领域形成了鲜明的交叉学科研究特色。2015年来代表性论文包括1篇Sci.Bull.,3篇J.Am.Chem.Soc.,3篇Angew.Chem.Int.Ed.,1篇Nat.Commun.,1篇Chem,5篇Chem.Sci.和5篇Chem.Soc.Rev.,所有论文他引2343次(H因子33),ESI高被引论文11篇。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突出贡献奖、Thieme Chemistry
    2022-04-20
  • 4月19日,应环境学院邀请,福州大学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张金水教授、张贵刚研究员和汪思波教授为我校师生分别作了题为“负载型催化剂的可控制备”“新型聚合物氮化碳光催化剂及全解水性能”以及“基于电荷分离动力学强化的光催化还原CO2研究”的系列线上学术报告,学院相关师生参加本次报告会。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曹治国主持。张金水在报告中介绍了负载型催化剂的研究背景及制备和应用过程中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在负载型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中,贵金属颗粒的尺寸大小不仅影响催化剂的反应活性,而且还会影响它自身的稳定性。张金水以课题组研究较为成熟的金纳米颗粒—二氧化钛负载型催化剂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碳包覆,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对金属颗粒的尺寸实现了有效控制,从而协同提升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此外,张金水又通过课题组几个相关的研究实例,详细讲解了增强金属纳米颗粒同载体衔接强度、调控金属纳米颗粒尺寸的一般策略,详细讲述了不同的负载策略的对金属颗粒尺寸、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张贵刚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氢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在目前国家的双碳战略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电解水产氢需要较大的能耗
    2022-04-20
  • 4月19日上午,生命科学学院举办2022年第一期“生命科学前沿系列论坛”。本期讲坛邀请东北师范大学孙克萍教授、刘颖教授,四川大学冉江洪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论坛由学院副院长王海磊联袂学院三位学术骨干教师共同主持,校内外近300余名师生通过云端参与。孙克萍作了题为“蝙蝠白鼻综合症及翼膜微生物对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的学术报告。她介绍了蝙蝠新型疾病-白鼻综合症的起源和危害,分析我国蝙蝠物种和种群感染白鼻综合症的现状,并分享其团队在抗白鼻综合症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刘颖作了题为“机器学习方法在蝙蝠声学研究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她介绍了双向长短循环记忆网络对蝙蝠重叠声信号分离、蝙蝠交流声波句法结构的机器学习模型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机器学习方法在蝙蝠声学研究中的应用做了详细讲解。冉江洪作了题为“森林类型转换对小型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的影响”的学术报告。他介绍了三种不同类型森林的功能,分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并从生态、环境等角度阐释森林类型转换对小型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的影响。本期论坛内容侧重于动物生态,嘉宾报告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精彩纷呈。报告结束后,三位专家与学院师生进行深入交流,并就师生感兴趣的
    2022-04-20
  • 4月19日,外国语学院与日本顺天堂大学国际教养学部举办“线上”交换生项目说明会。顺天堂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主任李梨、国际教养学部教务科科长助理杉山幸弘等在“线上”参加会议。我校会场设在外语楼会议室,外国语学院相关负责人,教师代表及拟赴日交换生参会。学院副院长娄宝翠简要介绍了外国语学院办学历史、师资力量和国际合作等基本情况,强调学院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工作,期待双方学生能尽早进行交换学习。杉山幸弘介绍了日本顺天堂大学国际教养学部的基本情况,特别指出该学部强调学生的文化、语言等人文素质的培养,尤其注重文理融合与国际交流,期待首批交换生能早日赴日学习,共同为两校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青年人才。会上,双方就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沟通,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生活安排、日本疫情概况及防控政策等。顺天堂大学始建于1838年,位于东京都文京区,是日本历史悠久、久负盛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以医学、运动健康科学研究为优势,拥有6个学部,3个大学院及6所附属医院。我校于2022年1月与该大学签署交换留学生合作协议、首批交换生拟于2022年9月赴日学习。(外国语学院 于浩鹏/图文 )
    2022-04-20
  • 报告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徐后国研究员报告题目:鱼类脂肪酸流转—评价与启示报告时间:2022年4月23日9:00报告地点:腾讯会议166123572报告人简介: 徐后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2013年博士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博士论文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现任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江苏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硕士生导师。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入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百名科技英才培育计划”、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青年拔尖人才”及江苏省“双创人才”,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注于鱼类脂肪酸营养生理及脂质代谢调控方向研究。主持各类课题1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博后基金2项。迄今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5篇(1篇入选“ESI高被引/热点论文”,1篇杂志封面论文),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
    2022-04-20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