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报 告 人:军事医学研究院生命组学研究所 秦伟捷 研究员报告名称:糖蛋白质组分析新方法与应用研究报告时间:6月16日 15:00报告地点:化学北楼N114室报告人简介: 秦伟捷,军事医学研究院生命组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先后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以(共同)通讯作者在Molecular Cell、Chemical Science、Analytical Chemistry、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并于2017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质谱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糖复合物专业委员会委员。
    2021-06-11
  • 报 告 人:国防科技大学 李超 教授报告题目:APN函数的等价性报告时间:6月19日 10:10报告地点:数学楼S103教室报告人简介: 李超,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密码学会理事、湖南省数学会常务理事。主持973专题、863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20余项科研项目;在科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专著2部、教材6部、会议录3部;在IEEE Tra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和Science In China等学术刊物上发表100余篇研究论文,其中SCI论文50余篇,EI论文60余篇。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和银奖各一次。
    2021-06-11
  • 报 告 人:陕西师范大学 杨波 教授报告名称:区块链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报告时间:6月19日 8:00报告地点:数学楼S103教室报告人简介: 杨波,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中国密码学会理事,中国密码学会密码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密码学报》编委。已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家密码发展基金等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6部。
    2021-06-11
  • 6月10号下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伦理学研究》责任编辑文贤庆为学院师生作题为《从自由意志的规范性到道德责任》的学术报告。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此次讲学。报告由学院副院长陈四海主持。文贤庆以规范性的来源问题为引导,阐述了围绕此问题形成的三个阵营——外在主义者、内在主义者、意志主义者的优缺点。他在科斯嘉的反思性认可和张美璐的混合意志主义方面进行了讲解,并针对相关质疑作出回应。文贤庆对科斯嘉和张美璐的观点进行了总体评析,他认为科斯嘉和张美璐都提供了基于自由意志给出规范性的解释,但都没有为确证道德责任提供解释;科斯嘉是没有成功,张美璐是刻意回避;但她们对确证道德责任的失败和回避表明道德生活具有复杂性。讲座最后,与会师生就报告主题与文贤庆进行了交流。(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刘书晴李广宇)
    2021-06-11
  • 6月10日上午,应学报编辑部邀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陈联国研究员来我校讲学。本次报告会由主任刘科主持,学报编辑部有关编辑,以及生命科学学院和水产学院相关师生参加此次报告会。陈联国以“全氟丁烷磺酸的水环境污染、毒理效应、分子机制及危害控制措施”为题,介绍了全氟丁烷磺酸(PFBS)在环境介质中的分布特征及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可能影响,详细讲解了PFBS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规律、毒性效应、跨代遗传与分子机制。他围绕报告内容与参会的师生进行讨论,对高水平文章的产出进行解读。副主任陈留院对报告会进行总结,对陈联国研究员给予学报的支持表示感谢。专家简介:陈联国,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环境污染与生态风险”学科组PI,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环境科学、毒理学领域国际主流刊物上发表SCI论文47篇,其中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发表10篇。曾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学报
    2021-06-11
  • 应我校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邀请,南开大学王卫超教授于06月09日下午在物理北楼C-208举行题为“电子关键产业思考”的专题学术讲座。学院师生代表50余人参加讲座。讲座由院长王长清主持。王卫超介绍了引发电子关键产业思考的背景,对高端芯片、智慧农业、能源危机、医疗产业领域的电子产业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讲解,并简要讲解了破解现有困局的可行方法。本次讲解提升了同学们对电子关键产业现状和困局的认知,为本专业的青年教师开拓思路,拓宽了以后研究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讲座结束后,王卫超介绍了南开大学硕士和博士招生情况和自己课题组生源及优秀毕业生代表。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别就申请攻读南开大学大学硕士和博士的难度和所需条件方面的问题进行提问。他对与会人员提出的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对母校师生表现出的学术热情表示感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徐世周)
    2021-06-10
  • 6月8日上午,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任雪光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物理学院相关专业的师生参加报告会。任雪光以“电子与原子分子及团簇碰撞动力学实验研究”为题,从研究背景,实验装置和近期研究进展三个方面分别展开了详细报告。在研究背景中,任雪光主要对动力学及多体相互作用,电子碰撞,电离辐射,量子三体问题展开概述,通过介绍理论背景知识,说明理论模型的发展离不开实验的支撑、碰撞实验是研究动力学及多体相互作用的基本手段之一。他对比介绍了传统实验装置与最新实验装置,运用新的反应谱仪可以实现4π立体角测量。任雪光对于近期研究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量子多体关联效应及高精度原子分子数据实验测量;原子,分子问题能量转移,电荷转移效应及物理规律;团簇环境效应的物理机制及其化学生物等应用。他分别由微观深入向多维推进再向宏观拓展,最后介绍了课题组的近况以及相关情况。报告结束后,任雪光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同学们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任雪光教授,2005在清华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05.09-2015.09 先后在法国
    2021-06-09
  • 报 告 人:兰州大学 王雄飞 研究员报告题目:粒子物理实验重器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报告时间:6月9日 19:30报告地点: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报告人简介: 王雄飞,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年研究员。2017年于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7年-2019年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2017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创新中心”和教育部“基本粒子与相互作用协同创新中心(筹)”联合设立的Chung-Yao Chao Fellowship。主持完成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目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负责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研究方向是高能物理实验,主要从事北京谱仪III实验物理分析。目前已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s Letters B、Physical Review D和Nuclear Physics B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由其主导完成的实验论文。
    2021-06-09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