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5月12日下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邀请,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马德普教授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从中美冲突看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的线上专题报告。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等百余人参与,报告会由学院院长李洪河主持。马德普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切入点,论述中美冲突的深层次原因是文化冲突,而文化冲突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冲突。他首先阐述了西方人信奉普世价值的原因及价值多元论的内容,并从普遍主义的含义中探究“归纳式”和“演绎式”前路所面临的困境。接着,马德普分析了普世价值论者的误区以及西方普世价值的双重标准,认为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权并不具有普世性和合理性,实际上是一种价值观的失灵。最后,他强调坚持普世价值的思维方式会陷入一种悖论,终会遭到普遍主义的反噬。报告尾声,马德普就学院师生的提问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李洪河总结指出,马德普教授对普世价值的研究分析,使广大师生对西方普世价值及其本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与会人员启发深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梁月桂刘书晴)
    2021-05-13
  • 报 告 人:南京大学 史壮志 教授报告名称:非传统反应位点精准可控官能团化报告时间:2021年05月15日9:00报告地点:化学北楼N102会议室报告人简介:史壮志,理学博士,1983年生于江苏南通,现任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主任。2005年和2008年分获扬州大学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11年在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4年,受洪堡基金会资助在德国明斯特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2月加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20)、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8)等。研究领域为合成化学,主要包括:惰性化学键的精准活化、硼化学、自由基化学以及不对称催化等。
    2021-05-13
  • 5月12日,应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邀请,北京邮电大学王尚广教授在学院楼217会议厅以“6G天地一体化服务计算”为题作学术报告。学院教师、研究生等100余人参加讲座。学院院长刘栋主持会议。会议上,王尚广对6G核心网认知服务化架构研究进行探索,介绍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弱认知、低算力、全场景)和解决思路(云/端核心网、卫星边缘计算、计算与通信置换等)。他汇报了研制的6G核心网认知服务化架构在轨实验验证,以及5G核心网星载部署,卫星在轨计算任务动态卸载、云边AI在轨协同推理等。报告结束后,王尚广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王尚广,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研究方向包括:服务计算、移动边缘计算、5/6G核心网、分布式AI系统、空天网络计算等;先后主持/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各类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0余篇;担任IEEE DataCom2021/CLOUD2020/SAGC2020/EDGE2018/ICFCE
    2021-05-13
  • 5月12日,应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邀请,浙江大学邓水光教授在学院217会议厅作了题为“移动服务计算”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此次学术活动。院长刘栋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上,邓水光结合自身在移动服务计算领域多年的研究经历,讲述了移动服务计算的最新进展对社会各方面的推动。在报告会上,邓水光从服务计算的概念和发展谈起,着重介绍和展望了移动服务计算的研究问题,并就移动边缘计算中的应用部署、服务缓存、计算卸载等问题展开讨论。报告会结束后,邓水光对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交流,帮助师生对移动服务计算的研究现状和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专家简介:邓水光,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I E T Fellow,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IEEE TCSVC Rising Star、微软学者、中国高被引学者 等荣誉称号。担任IEEE Trans. on Services Computing、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KAIS)、Computing (Springer)、IET Cyber
    2021-05-13
  • 报 告 人: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陈靓 教授报告名称:美国本土裔文学的语言核心与转换策略报告时间:2021年5月25日 10: 30报告地点:外国语学院 智慧教室
    2021-05-13
  • 5月9日上午,应物理学院邀请,兰州大学于福升教授在物理南楼学术报告厅以“粲物理的十年黄金发展期”为题作了学术报告。学院教师、研究生等50余人参加并聆听了讲座。于福升教授回顾了粲夸克、粲强子的发现,以及粲物理的研究情况,结合自己在粲物理领域10多年的研究经历,讲述了实验最新进展对粲物理理论研究的需求和推动,粲强子衰变理论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如何从粲介子弱衰变过程中寻找CP破缺、中性D介子混合等研究的突破口,以及对物理信念的努力追求和执着坚守,最终研究结果得到实验验证,被国际同行得到广泛认可的过程,展望了粲物理的未来研究方向。报告会尾声,于福升教授对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和交流,使师生对国际上粲物理的研究现状和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报告之前,于福升教授还和学科组的教师就共同关心的当前粒子物理研究中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专家简介:于福升,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之后到兰州大学任教至今,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甘肃省教育厅“飞天学者”特聘计划。长期从事粲物理和重味物理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甘肃省
    2021-05-12
  • 5月7日上午,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山东师范大学教授蔡阳健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学院相关专业的师生参加了学术活动。蔡阳健教授以“部分相干光束调控及应用”为题,向师生介绍了部分相干光束在大气激光通信、光学成像、微粒操控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他简述了部分相干光束在相干调控、偏振调控和位相调控的理论研究和实现方法,并阐明了其重要的应用价值。最后,蔡阳健教授介绍了部分相干光束在激光核聚变、非干涉相位成像、原子光学等各个方向的应用。报告结束后,蔡阳健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蔡阳健,男,1977年出生,博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美国光学学会会士、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院长。长期从事光场调控及应用研究,在光场相干性调控方面取得了系统性成果,在权威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390余篇,发表邀请综述论文15篇,英文专著章节2章,获发明专利授权24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
    2021-05-12
  • 5月7日上午,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魏志义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物理学院相关专业的师生参加了学术活动。 魏志义研究员以“超快激光——从飞秒技术到阿秒科学”为题,向师生介绍了近几十年来超快超强激光的发展在多个领域的突破,阐述了飞秒激光的特点以及近些年国际上和其团队对于飞秒激光器的研究。最后,他介绍了超快激光的更新到阿秒激光的重要进展及应用前景。报告结束后,魏志义研究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魏志义,1963年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2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光学学会及美国光学学会会士。长期致力于超快超强激光研究,多项结果曾打破世界纪录,首次在国内实现阿秒脉冲输出。部分成果实现产品转化并提供国内外用户。作为负责人及首席先后承担了基金委重大与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仪器研制项目及科技部973、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项目。迄今在Nature Photonics、Phys Rev Lett、Opt Lett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0余篇,授权国内发明专利20余项。曾获国家技术发
    2021-05-12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