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报 告 人:《农民日报》杂志社 范学忠 教授报告名称: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农村生态法规体系建设报告时间:2021年04月24日 14:30—17:30报告地点:法学院218
    2021-04-20
  • 4月21日下午,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河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吕志伟教授在物理南楼学术报告厅作了以“面向ICF冲击点火的高能量高功率200ps激光脉冲产生与放大”为题的学术报告,物理学院相关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百余人参加此次报告会。吕志伟教授首先介绍了激光核聚变的含义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在此领域的成就,介绍我国激光核聚变事业也在逐步发展。冲击点火作为ICF最新的点火方案,是当前激光聚变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其所需的高峰值功率、高对比度和高能量百皮秒激光脉冲都对激光放大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次报告中吕志伟教授还介绍了受激布里渊散射光学技术及其在高功率激光中的应用、新型的受激布里渊散射相位共轭结构和介质系统、光纤中受激布里渊散射慢光环形结构,实现了0-18微秒连续可调的慢光延时以及提高受激布里渊散射光学相位共轭保真度和稳定性的预脉冲技术。吕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极大地扩展了师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学生在学术研究的兴趣。报告结束后,吕志伟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吕志伟,教授,河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创
    2021-04-20
  • 4月15日下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中国特殊教育》杂志社社长孟万金教授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具身德育理论与实务精讲》的专题报告。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此次讲座。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陈四海主持孟万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德育需要新思想、新理论,开启新征程。具身德育(Embodied Moral Education)是为破解知行脱节的世界难题而提出的一种具体化到身心深处和言行习惯的德育新体系,其重心是立德树人,其重点是身体力行、身教言传,其要义是正心立德、劳动树人,其动力是厚德载福,其追求是知行合一。他分别从“具身德育的提出”“具身德育的中国传统根基”“具身德育的世界视野”“具身德育的精髓”“具身德育品德发展观:具身协同论”“具身德育为立德树人寻求最佳支点”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陈四海总结表示,孟万金的报告和研究内容兼具创新与深度,并通过分享自己做学术过程中与讲座主题的渊源,鼓励老师和同学们积极投身科研、知行合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翟伟利 李广宇)
    2021-04-19
  • 应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邀请,复旦大学江安全教授于4月19日上午在物理北楼学术报告厅作题为《高密度铁电单晶存储器及其非易失性晶体管》的专题学术讲座。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王芳主持。江安全介绍了储存器的分类,以及不同存储器的运算速度、密度、能耗、擦写次数等特点,针对信息读出难的问题,提出采用新型铁电畴壁存储器解决并验证3-6英寸存储器读写电路与铌酸锂存储单元低温键合工艺可行性,并就非易失铁电晶体管、铁电芯片集成、铁电相纯度与读写速度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介绍。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就晶体制备工艺、实验波形处理、微电子考研及就业前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提问。江安全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均作了详细解答,鼓励青年老师积极投身本行业,解决“卡脖子问题”,并鼓励学生去复旦大学求学。专家简介:江安全,男,1969年8月生。1992年学士毕业于兰州大学,1999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固体物理所,1999-2001年、2001-2006年分别在中科院物理所和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获聘为复旦大学微电子研究院研究员。近年来在Nature Materials、Advanced Mate
    2021-04-19
  • 应我校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邀请,复旦大学丁士进教授于4月19日上午在物理北楼学术报告厅作题为《氧化物半导体逻辑与存储器件》的专题学术讲座。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王芳主持。丁士进介绍了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发展历史,对比分析了IGZO、ZnO、In2O3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逻辑器件),讲解了当前比较热门的金属纳米晶、氧化物半导体等电荷俘获型氧化物半导体存储器,并就自己研究对象的产业化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就国内氧化物半导体技术水平、存储器件供需安全、微电子考研及就业前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提问。丁士进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作了详细解答,鼓励青年老师耐住性子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并鼓励学生去复旦大学求学。专家简介:丁士进:二级研究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6月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2001.10-2002.11在德国基尔大学从事洪堡学者研究,2003.2-2004.12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任研究员(Research Fellow),2005年加入复旦大学。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02科技重大专项课题、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21-04-19
  • 4月17日上午,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研究院的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教授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作了题为《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革》的学术报告。世界和平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席来旺、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百余人参与。报告会由学院院长李洪河主持。围绕报告主题,杨光斌分别从政治思潮之国家权力原理、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革的动力、政治思潮与世界秩序的变革、“历史终结论”之终结与身份政治—认同政治的兴起、中国崛起与新世界秩序展望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在进行报告的同时,他还分享了他最近十年的研究成果。会后,杨光斌对青年学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释疑。席来旺最后总结表示,杨光斌的报告颇具前瞻性,观点深刻,内容丰富,举例亲切,给与会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苏 可 李广宇)
    2021-04-19
  • 4月17日下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成伯清教授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在崇智楼503作题为“互联网时代的情感”学术讲座。学院专业教师代表、相关专业研究生及本科生共同聆听本次讲座。讲座由学院院长魏雷东主持。讲座中,成伯清结合具体实例阐述了中国古代“忠”、“孝”情感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意义,展示了情感的复杂性、矛盾性与对立效应。对当代情感问题的实质,成伯清从情感研究革命发生的时代背景、情感规训的内外条件、情感的麦当劳化和迪士尼化等方面进行了精彩分析和详细解读。讲座结束后,成伯清与在场师生积极互动交流,并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现场氛围热烈。(社会事业学院 王晓雅/文 杨丹/图)
    2021-04-19
  • 4月18日下午,受商学院邀请,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南开管理评论》副主编程新生教授在商学院二楼会议室为师生作了一场以“科研项目选题与成果转化”为题的学术报告。学院40多位骨干教师和研究生代表聆听了此次报告。报告由学院副院长海本禄主持。程新生从论文写作的基本规则开始,指出论文的写作应遵循言之有题、叙述有理、分析有序、论题有新、研究有法、论证有据、结论有益。他结合工作中的实践,就学术论文中常见的选题、文献述评、研究假设、研究方法与设计、因果关系处理和表述与证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阐释,并与师生就论文投稿的程序与注意事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海本禄在总结中表示,教授程新生的学术报告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对学院广大师生的科研选题与论文撰写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商学院 赵 潘)
    2021-04-19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