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12月24日下午,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英国牛津泰勒和弗朗西斯出版社的IJHM期刊主编Paulo Moreira教授通过“ZOOM”网络平台,作了一场题为“健康护理研究的国际化主题:新冠疫情的解决方案”的线上学术讲座。学院骨干教师及相关专业学生在崇智楼503室共同参加此次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陈妍娇主持。讲座中,Paulo Moreira以新冠肺炎为切入点,分别就“关于医疗保健管理的综合观点”和“医疗保健管理发展”两个主题对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的解决方案进行详细解读。他从“卫生保健周期”的概念出发,对比中西方应对疫情的不同侧重点,并从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公共卫生监管与健康保障系统等四方面,深入剖析开发卫生系统解决方案。此外,他结合数据图表与实例,分析中国面临来自于医疗保健管理、卫生系统和卫生专业人员的挑战,并着重讲解流行病和卫生保健管理研究在新冠肺炎大流行阶段发挥的关键性作用。讲座结束后,Paulo Moreira与在场师生积极交流互动,对师生们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社会事业学院陈璐张盼盼/文钱瑞涵/图)
    2020-12-25
  • 华裔学生的语言输出是祖语传承还是习得偏误?12月24日晚,暨南大学李计伟副教授在文学院报告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百余名师生参与此次讲座。讲座由学院教授连晓霞主持。李计伟以华侨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要点为例,由移民是如何学习语言的问题引出“传承语”的概念,并介绍了“传承语”的界定范围及其重要特点。他通过比较“帮忙”和“向”在东南亚华语、早期现代汉语、台湾地区现代汉语、南洋早期华语中所处的语法环境存在的共时差异,提出“传承语”具有保守性。这一性质也决定了祖语学习者与二语学习者有明显不同,李计伟对二者进行详细解读,以“当儿”一词为例指出华裔学生的正常语言输出为祖语传承。他表示,这一问题的认知对建立“大华语”概念和推进全球范围的汉语教学具有指导性意义,有助于语料库的编辑、教师培训及测试层面的完善。讲座结束后,李计伟对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细致解答。专家简介:李计伟,北京大学博士,暨南大学副教授,研究领域为汉语语法、海外华语和华文教育,现任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系系主任,曾任《华文教学与研究》执行主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3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语
    2020-12-25
  • 12月24日下午,郑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石茂生教授受邀在崇法楼302会议室作关于“法学院国际化合作办学推进策略”的学术讲座。法学院党委书记张壬、院长于庆生参与此次讲座。石茂生教授以“法学国际化”为核心,从国际化的渊源、方式及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展开,明确指出法学国际化的现状,梳理了教育国际化“立法”“审批”“监察”与法学的渊源。他鼓励学院相关负责人坚定理想信念,克服如今面临的不利形势,提升法学院的整体学术水平。针对新形势下国际化工作的思路和举措,石茂生教授表示,要紧跟国家和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在继续扩大教师互访、互派留学生、学生联合培养规模的情况下,积极尝试法学中外合办、设立科研研究基地等方式,拓展联系交流渠道,扩大交流规模,提高合作的发展质量。此外,石茂生教授还立足于宏观方面,着重强调了人才交流的重要性,从优化、培育、引进三个环节,详细阐述了形成人才聚集的制度优势的具体措施,并指出在教育国际化过程中要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牢守意识形态底线。此次讲座的举办,有利于提升学院国际化办学水平,深入探索国际合作之路,推动学院在立足法学学科特色和育人实际的基础上有效整合国际创新能力和资源,对师资队伍建设与
    2020-12-25
  • 12月24日下午,郑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田土城教授应邀在东区模拟法庭作关于“民法典时代法律人的基本素养”的主题学术讲座。近三百名学生参加学习本次此次讲座。田土城教授围绕《民法典》的强大功能与《民法典》时代下法律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两个方面展开,通过解读法律条文和分析事实案例,系统地阐述了《民法典》的独特优势,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颁布《民法典》的重大意义以及其背后所蕴藏的深远价值。他以《民法典》的特点和意义为切入点,从检索功能、解释功能等方面着手,详细介绍了《民法典》从编纂到成文的各个环节以及《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此外,田土城教授还围绕养成法律思维的习惯、熟习法律解释的规则和掌握法律适用的方法三个角度对法律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法律条文和法治精神内涵,解释了民事权利中的救济权,强调了体系化、类型化和救济化思维对学习民法的重要性。整场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同学们认真学习,现场掌声不断,气氛活跃。此次讲座的举办,有助于帮助同学们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识和理解,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基本理念和行为习惯,对营造博学善思的法治文化氛围具有积
    2020-12-25
  • 报 告 人: 湖南师范大学社科学报编辑部 尹金凤 教授报告名称:学术期刊编辑眼中的好文章报告时间:2020年12月27日09:00:00报告地点:腾讯会议690444520
    2020-12-24
  • 报 告 人: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朱旭峰 教授报告名称:从SARS到COVID-19: 不稳定环境中的专家参与报告时间:2020年12月27日 08:30:00报告地点:腾讯会议536490362
    2020-12-24
  • 12月23日上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生导师叶陈刚教授在我校商学院为师生作了题为“商业诚信、国家廉政与会计道德规范”和“如何申报国家级科研课题”两场学术报告。报告由商学院副院长海本禄主持。叶陈刚在商学院一楼119报告厅以“孝”为切入点,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天道”“地道”“人道”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用独特的视角结合在一起,强调诚信是做人之本、做事之基,是会计、审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操守。随后,叶陈刚移步商学院二楼,与早已等待在会议室的商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和研究生一起,对申报国家课题的基本内容和关键环节做了重点介绍,并结合自己以往成功申报及指导经验对选题方面做了详细解说,指出选题必须紧紧结合国家“十九大”“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最新国家政策文件,加强选题角度的创新性以及题目的凝练。他着重强调,国家级项目申报必须狠抓申报表中的五个关键环节,掌握两个基金评价标准与评审特点,充分准备、敢于拼搏、抓住机会、寻求成功。会上,叶陈刚与商学院部分教师就国家自科、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方向与选题等进行了亲切交流,给予了富有建设性的指导。(商学院 赵 潘)
    2020-12-24
  • 报 告 人:英国牛津泰勒和弗朗斯西出版社 Paulo Moreira 教授报告名称:健康护理研究的国际化主题:新冠疫情的解决方案报告时间:2020年12月24日 15:00:00报告地点:社会事业学院503
    2020-12-24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