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12月19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李国英教授在文学院一楼报告厅为学院师生作题为“数字化时代的汉字整理与研究”。此次讲座由学院教授崔应贤主持。李国英通过介绍甲骨文与《说文解字》作为河南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意义和价值,阐述乾嘉学派、章黄学派与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渊源,强调汉字研究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传统资源,凝练具有历史厚重感的研究特色。同时,他从世界和时代发展角度谈到,做研究需要全球性和前瞻性视野,以列举现代语文生活的质变现象、日常工作中数字化与汉字的应用等案例,剖析数字化时代下,计算机信息处理对文字研究的重要意义。在简要介绍汉字计算机编码的国内外标准、“中华字库”工程的建设后,李国英教授指出现下汉字整理工作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和汉字整理发展方向,并就数据库如何处理近代韵书、“中华字库”建设目的等问题给予师生详细解答。讲座结束后,崔应贤对讲座进行简要总结,带领师生回顾历代学术研究传统,鼓励学院师生传承乾嘉学派的朴学学风和与时俱进精神,潜下心来汲取理论养分,在踏实做学问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专家简介:李国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字学会常务理事。近
    2020-12-21
  • 12月16日下午,河南大学李伟昉教授应文学院邀请在文学院报告厅作题为“文化自信与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创建”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院长赵黎波主持。李伟昉以个人研究成果为基础,梳理四十年来比较文学的发展情况,并阐释比较文学的现下意义。他表示,研究比较文学需要学者抬高眼界,开阔视野。随后,他以时间为序为与会师生梳理文论历史。李伟昉回忆自身求学拜师经历并强调,创建中国学派需破除西方文化中心壁垒,坚持本民族文化自信。通过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他强调了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在引导与会师生坚持学习创新方面,李伟昉指出,中国学派理论的形成、发展与创新是在激烈争论中实现的,这利于彰显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内涵、意义及其深层次的文化自信诉求,客观辩证地审视跨文化研究和阐发研究,帮助学者正视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赵黎波对李伟昉教授的讲座表示感谢。她鼓励与会师生思考如何建立文化体系,增强文化自信,向李教授学习精湛的学术经验,培养学术担当与社会责任感。专家简介:李伟昉,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汉语言文学研究》主编,现任《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河南大学中国语言
    2020-12-21
  • 12月16日晚,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天津外国语大学田海龙教授在外国语学院智慧教室作了题为“从‘言语互动’到‘话语互动’——批评话语分析与互动社会语言学的跨学科互动”的讲座。外国语学院专业教师、研究生共计40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娄宝翠主持。讲座中,田海龙指出“言语互动”是互动社会语言学关注的一个课题,并由此发展出“情景化提示”等一系列理论阐释。他从“言语互动”到“话语互动”的发展,体现出批评话语分析对于互动社会语言学的发展。田海龙介绍了这个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概念,包括语言、社会、文化、交际、互动,并通过讨论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探讨跨文化交际、互动社会语言学、以及批评话语分析等研究领域里的一些理论问题,以增强在新文科背景下进行跨学科研究的意识和自觉。此次讲座,内容丰富且观点新颖,语言生动且富有感染力,同学们受益匪浅。讲座结束后,田海龙与现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并就大家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外国语学院 项亚琳)
    2020-12-21
  • 报 告 人:英国牛津泰勒和弗朗西斯出版社 Paulo Moreira 副教授报告名称:健康护理研究的国际化主题:新冠疫情的解决方案报告时间:2020年12月24日 15:00:00报告地点:社会事业学院503
    2020-12-21
  • 报 告 人:复旦大学 杨俊蕾 教授报告名称:科幻影像中的AI儿童机与未来生命想象报告时间: 2020年12月23日18:30 报告地点: 腾讯会议ID:166 475 208
    2020-12-21
  • 报 告 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张金超 研究员报告名称:关于孙中山研究的几点感想报告时间:2020年12月21日 15:00:00-17:00:00报告地点:崇德楼历史文化学院205
    2020-12-18
  • 12月17日上午,山东大学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艺术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高迎刚教授应邀在美术学院崇美楼三楼学术报告厅作关于“中国传统艺术的诗性气质与文化意义”专题讲座。学院相关领导老师参加本次讲座,百余名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讲座由学院中国画教研室主任牛金梁主持。高迎刚围绕中西绘画“笔法”之辩、中西艺术创作理念比较、中国传统艺术的诗性气质以及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文化意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高迎刚从中国画家眼中的西洋绘画谈起,通过中西方传统艺术观念对比,提出西方传统艺术创作理念注重模仿,而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表现性则更为源远流长的观点。他表示,在西方艺术的映衬下,中国传统艺术“重情主意”的精神特质益发明显,而这种迥异于西方艺术的精神特质就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诗性气质”。最后,高迎刚概述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之内涵与表现,以当代社会与艺术发展为背景,阐释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所具有的深远文化意义。讲座结束后,牛金梁对此次讲座发表感想,表示同学们要在平凡的作品及事物中发现问题,讲究“尊器重道”,提高思想认识。高迎刚和现场师生进行交流互动,就在场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本次专题学术
    2020-12-17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提高广大师生的政策理论水平,深化师生对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以及对当前世情、国情的认识,正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12月15日下午,郑州大学于向东教授应邀到新联学院作报告。学院有关领导出席报告会,近500名师生到场学习。报告会由学院党委书记李浩主持。于向东主要从事南海问题、中越关系、越南史和马克思主义研究。在讲座中,他以“关于二十世纪以来的世界格局演变”为题,将国际格局的变化发展与自身的实践经验、研究成果相结合,从“如何认识世界格局的演变”“二十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兴衰”“中美关系七十年及其走势”“和平发展时代主题面临的挑战”四个方面进行讲解,内容丰富详实,见解深刻独到,逻辑严谨清晰,深入浅出地使新联师生了解到目前世界格局的深入变化和国家的国际地位。同时,于向东指出,在时代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要运用哲学思维,看透本质、把握趋势,把握“变”与“不变”,从长远历史阶段认识世界格局的发展。在此次讲座中,于向东从对世界格局的全面论述,给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生动的形势政策与爱国主义教育课。引导广大师生在面对和关心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同
    2020-12-16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