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10月30日下午,应美术学院邀请,我校优秀校友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张俊沛博士来我校讲学,讲座在崇美楼三楼多媒体报告厅举行。学院师生12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张俊沛博士以《曾有西风半点香“漫谈我的理想路径与艺术实践”》为题,结合自己的考察实践经历,以石窟造像艺术为出发点,向师生分别介绍了印度佛教创立之初所分成的两大艺术流派,并对山西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河北响堂山等不同的石窟艺术特点和演化过程进行了讲解,并结合图片对石窟的佛像造像进行了对比。她对西域壁画艺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通过艺术考察的照片实例向在场师生展示从北魏至隋唐以来壁画纹饰的变化发展,并通过多个实践案例给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如何将这些考察成果运用到美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中去。最后,张俊沛讲述了自己的求学及艺术实践经历以及她在师大期间的学习情况,分享了她从硕士研究生到博士阶段的科研经历和学术成果,并对老师、对母校表达了感激之情,激励同学们要珍惜当下学习机会,努力拼搏,志存高远。作为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学子,张俊沛始终没有忘记母校的培养,没有忘记老师对她的期望,同时她为学校的变化发展由衷的高兴,对学院的明天充满
    2019-10-31
  • 报 告 人:武汉大学 胡亦钧 教授报告名称:Optimal reinsurance with reinsurers risk limit under general premium principles: a cost-of-capital approach报告时间:2019年11月1日 16:00报告地点:数学院S103报告厅报告人简介:胡亦钧,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7月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并留校任教。现主要从事金融风险度量、保险数学等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目前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近年来,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先后应邀访问美国Maryland大学、加拿大York大学、芬兰Helsinki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曾任中国数学会理事、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理事;现任中国概率统计学会保险精算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金融统计学会常务理事。
    2019-10-31
  • 报 告 人:武汉大学 张希承教授报告名称:Levy processes and their heat kernels报告时间:2019年11月1日 14:00报告地点:数学院S103报告厅报告人简介:张希承,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2016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迄今,他已在概率和方程方向的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多余篇,研究深度和广度在获得国内外一定的认可。
    2019-10-31
  • 报 告 人:西北大学 韩英锋教授报告名称:模板控制的溶液光化学反应报告时间:2019年11月3日 10:00报告地点:化学北楼N-102报告人简介: 韩英锋,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陕西省千人计划、陕西省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2009年在复旦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2011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4年破格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2012-2014期间在德国明斯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洪堡学者)。2016年以特殊人才引进西北大学,负责筹建了“功能分子与能源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2017年入选陕西省创新引智示范基地)。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影响因子大于4的论文57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17篇),主要包括:Chem. Rev.(1篇);J. Am. Chem. Soc.(4篇);Angew. Chem. Int. Ed.(7篇);Chem(1篇);Chem. Soc. Rev.(3篇);Acc. Chem. Res.(1篇);其中5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任Journal of Saudi Chemical Society 编委,Chin
    2019-10-30
  • 报 告 人:苏州大学 康振辉 教授报告名称:碳量子点的宏量制备与性质研究报告时间:2019年11月3日 9:00报告地点:化学北楼N-102报告人简介:康振辉,1999年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理学博士学位;2006-2008年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超金刚石与先进薄膜中心,博士后;2008. 06至今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教授。 近年来集中开展碳量子点催化特性的研究,在Science, Nature commun, Angew. Chem., J. Am. Chem. Soc., Adv.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等国际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应邀撰写科研论著3部,多篇综述。1篇论文获评“2015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研究成果获评“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相关成果曾多次被《Science》、《Chemistry World》、《NPG Asia Materials》、《Current Science》等杂志,以及Nanotechweb.org,Physicsworl
    2019-10-30
  • 报 告 人:河北师范大学 李正栓 教授报 告 题 目:汉诗英译若干问题与原则报 告 时 间:11月1日16:30报 告 地 点:外国语学院智慧教室
    2019-10-29
  • 10月26日晚,映象网总编辑刘克军应邀在我校勤政楼第四会议室作题为“新媒体表达与新语态建设”的讲座,一百余名大学生记者及广播电视学专业的部分学生聆听本次讲座。刘克军结合自身写作经历讲述新媒体时代新闻的特点及建设问题。对于舆论新变革问题,他从新闻采集方式、媒体报道方式、信息传播方式、谣言散布方式、舆情发酵方式五个方面具体介绍了重构舆论格局、直播时代来临、无界传播开始等内容。他通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谈及全媒体概念,认为新媒体具有技术先进、内容亲民、用户广泛等特点。就如何评价新媒体新闻质量,刘克军指出有情怀、有趣味、有用处、有品位、接网气、萌传播等六个维度是衡量标准,满足维度越多,每个维度的强度越大,“四力”效果越好。他以亲身参与策划编著新闻“女大学生收废品拯救一份爱情”“打造郑州爱心顺风车”“一碗面温暖一座城”等事件为例,以如何写出有故事、有观点、有情怀的新闻为切入点,与在座学生分享新闻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等写作经验。刘克军提出,新语态建设应从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视角创新等原则入手,加强策划写作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创作出高关注度的新闻。最后,他强调,抓最主
    2019-10-29
  • 报告人:北京师范大学 刘嘉 教授报告名称:基于心理学、脑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时间:2019年11月1日下午 13:30报告地点:田家炳812
    2019-10-29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