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12月6日下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飞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师生1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胡飞以《被动毫米波成像探测与反隐身》为题,主要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目标探测技术。利用物体自身发射的毫米波电磁辐射和综合孔径辐射计阵列成像方法实现空中隐身/非隐身目标、海面舰船目标、地物目标等的成像探测。内容涵盖材料与目标的被动毫米波电磁辐射机理、信号特性,阵列信号接收与高分辨率、宽视场成像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在反隐身、末制导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报告结束后,胡飞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胡飞,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田纳西大学访问学者,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国防973)项目专家,两项973课题负责人。2002年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获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学位,2004年7月博士后出站。现任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副院长,多谱信息处理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科技部绿色通信与网络国际合作基地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毫米波/太赫兹科学与技术、弱随机信号的阵列接收与处理
    2018-12-07
  • 12月4日晚,应外国语学院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敏在CommonRoom作了题为“从世界主义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梁晓冬主持,外国语学院专业教师、研究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中,周敏首先立足于对世界主义概念进行谱系考古的基础,通过分析当代众声喧哗的世界主义话语中阿皮亚的“有根的世界主义”和贝克的“作为方法论的世界主义”,指出在当前全球分化的状态下,世界主义愈加呈现出其词源“cosmos”原初的含义——“秩序”或“装饰品”——中所内蕴的结构性矛盾。随后,周敏总结了超越构成世界主义内核的个体与世界、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二元对立模式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是“人类纪”时代的新型方法论和世界观。讲座结束后的互动环节,周敏对现场师生提出的问题做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外国语学院蒋中洋)
    2018-12-07
  • 报告人:中国人民大学李奋飞教授报告题目: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解读报告时间:2018年12月12日14:30报告地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
    2018-12-06
  • 报告人:南京理工大学李健生教授报告名称:多孔纳米材料的设计及其对水中微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报告时间:12月7日16:00报告地点:环境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报告人简介:李健生,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化工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化工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环境功能材料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主持及参与装备预先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及污染控制工程转化项目等3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在化学、材料、环境领域重要期刊,如ChemSocRev,AdvFunMater,MaterHoriz,ChemCommun,EnvironSciTechnol,ApplCatalB,WaterRes等期刊上,以通讯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8篇,其中一区论文43篇;先后有4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WebofScience引用2437次,h指数28;授权美国专利1件,国家发明专利9件。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获工业与信息化部首届工新创新奖学金特等奖和高廷耀环保科技发展基金会“20
    2018-12-06
  • 报告人:中国科技大学顾振华教授报告名称:NewStrategiesinTransition-Metal-CatalyzedAtropisomersSynthesis报告时间:12月8日15:00报告地点:化学北楼N102报告厅报告人简介:顾振华,国家优青,2002年6月在南京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2002-2007年6月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师从麻生明院士。2007.8-2008.7,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博士后。2008.8-2011.12,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博士后。2012.1至今,在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任教。2006年,获RocheCreativeChemistryAward,2007年2009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主要研究领域:轴向手性结构;不对称催化;过渡金属催化;天然产物合成。
    2018-12-05
  • 报告人:河南大学展龙教授报告题目:国家项目申报的内修与外求报告时间:2018年12月7日15:00—17:00报告地点:历史学院205
    2018-12-05
  • 报告人:河南大学展龙教授报告题目:历史学本科生的成长与成才报告时间:2018年12月7日10:00—12:00报告地点:东教2-203
    2018-12-05
  •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李海波研究员报告名称:北京谱仪实验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报告时间:12月7日16:30报告地点:物理南楼学术报告厅报告人简介:李海波,199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获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在中国高等科技中心做博士后。2000年至2001年6月在CERN做“CERNFellow”。2001年至2005年在美国Wisconsin大学做研究工作(ResearchAssociate),参加SLAC的BaBar实验。201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参加北京谱仪III实验,任BESIII物理协调人。2011年参加日本COMET实验,任中国COMET实验负责人。
    2018-12-05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