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报告人:华中师范大学徐彬教授报告题目:英国后殖民流散作家的政治伦理批评报告时间:2017年12月23日15:30报告地点:外国语学院Commonroom
    2017-12-12
  • 报告人:湖南师范大学曹波教授报告题目:英国文学中的爱尔兰文学报告时间:2017年12月23日10:00报告地点:外国语学院Commonroom
    2017-12-12
  • 报告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王卫新教授报告题目:司各特小说中的自由贸易书写——兼谈文学与经济跨学科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报告时间:2017年12月23日14:30报告地点:外国语学院Commonroom
    2017-12-12
  • 报告人:杭州师范大学欧荣教授报告题目:转型焦虑的新维度:两种文化之辩再探报告时间:2017年12月23日11:00报告地点:外国语学院Commonroom
    2017-12-12
  • 报告人:北京外国语大学李长栓教授报告题目:翻译是发现和再现真相的过程报告时间:2017年12月18日14:30报告地点:外国语学院学术报告厅
    2017-12-12
  • 报告人:北京大学汤新景教授报告名称:核酸化学生物学报告时间:12月20日09:00报告地点:化学北楼N-102专家简介:汤新景教授,199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2002年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3-2009年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等研究。2009年回国加入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包括Angew.Chem.Int.Ed.,NucleicAcidsRe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50多篇,他引700多次。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获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5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2017-12-11
  • 12月6日下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江浪研究员到我校在物理南楼学术报告厅进行讲学。江浪围绕有机半导体微纳晶材料制备、器件构筑以及有机单晶电荷传输机理等热点问题,作了一场题为“高性能有机晶态材料与器件”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参加了报告会。江浪研究员详细介绍了其课题组通过分子设计、外加诱导力和温度调控等策略,实现了有机微纳晶材料的可控制备;针对目前有机单晶尺寸小、熔点低,从而难以构筑光电器件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有机微米线掩膜”技术和“分子晶体刻蚀”技术,解决了有机小尺度单晶光电器件构筑的难题,获取了高迁移率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发现分子紧密堆积方向的迁移率更高;同时,采用上述技术实现了溶液法制备大面积高性能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与阵列以及振荡器电路;通过制备高质量单晶有机半导体、消除焦耳热效应和接触电阻影响,获得了有机半导体材料中迁移率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加深了对有机单晶电荷传输机理的理解。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就报告的内容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江浪研究员进行了详细解答。江浪,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4年在湖南大学应用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
    2017-12-11
  •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张丽华教授报告名称:基于离子液体的蛋白质深度覆盖分析报告时间:12月12日14:30报告地点:化学北楼N-102专家简介:张丽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大化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5年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得本科学位。2000年在大化所获得博士学位;师从张玉奎院士。1999-2003年3月先后在德国和日本访学。2003年4月至今在大化所工作;现为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组长,中科院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先后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中组部“万人计划”;201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12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奖项。兼任AnalyticalBioanalyticalChemistry主编和Proteomics等杂志编委。曾任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现任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负责人。近年来紧密围绕国家蛋白质科学领域研究的实际需求,侧重于发展蛋白质组定性定量和相互作用分析的新材料、新
    2017-12-11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