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报告人:法国-Universitedepoitiers博士生导师AlainMichelMiranville教授报告题目:TheCahn-Hilliardequationinimageimpainting报告时间:2017年11月09日09:00报告地点:数学学院报告厅107报告人简介:AlainMichelMiranville教授,法国普瓦捷大学(法国-UniversitédePoitiers)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巴黎第十一大学跟随著名数学家RogerTemam取得博士学位,现为SCI期刊CPAA,MMAS编委,SCI期刊DCDS-S主编,AIMS会员以及AIMS科学委员会会员,AIMS历届会议科学委员会会员。AlainMichelMiranville教授主要从事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研究,特别是侧重抛物型偏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生物与医学中数学模型、相变理论、无穷维动力系统等。应邀访问美国、法国、德国、中国等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并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作学术报告和组织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
    2017-11-08
  • 报告人: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朱佩成教授报告题目:偏微分方程与材料基因组计划报告时间:2017年11月12日15:00报告地点:数学学院报告厅107报告人简介:朱佩成,1969年7月生,浙江省永康市人,理学博士,上海千人计划特聘教授,上海大学理学院、材料基因组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复旦大学理学博士毕业,2001年九州大学攻读流体力学博士学位。此后又在德国、西班牙从事科研工作,并获得西班牙Ikerbasque大学(巴斯克国立大学)终身教授职位。主要从事材料科学中的相变模型、流体力学方程组的研究,出版专著一部;在Arch.RationalMech.Anal.,Comm.Math.Phys.,Math.ModelMeth.Appl.Sci.,J.Diff.Eqns.,SIAMJ.Appl.Math.等重要顶级国际SCI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主要学术成就包括:成功建立了描述形状记忆合金等智能材料中结构相变的两类相场模型,对流体动力学中的可压缩纳维-斯道克斯方程外流问题,率先进行非线性波的分类,并证明其中若干类波的渐近稳定性。建立精细先验估计,解决了形状记忆合金、类固体等材料的热粘弹
    2017-11-08
  • 报告人: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曹策问教授报告题目:从学术传承到科研创新报告时间:2017年11月09日10:00报告地点:物理北楼三楼报告厅报告人简介:曹策问教授,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研究生(3年制)毕业。现为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郑州大学校长,河南省数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组专家。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1980年获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1984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首批“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86年被河南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劳动模范”。1990年河南省政府授予“河南省优秀专家”称号。曹策问教授多年从事微分方程特征值理论、孤立子与可积系统等方向的研究,曾主持承担“攀登计划”等多项国家级重大课题,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引用。1988年以来先后被聘为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校兼职教授。曾在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教学与合作研究。
    2017-11-07
  • 11月4日下午,应文学院邀请,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蒋凡教授在文学院崇文楼报告厅作了题为“读书与治学”的学术报告。文学院教师以及百余名学生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院长李永贤主持。蒋凡首先以自身经历谈起,说明读书须有方向性,并借用林语堂先生的话强调了读书的意义,阐明了读书与治学的双向探究关系。针对“读书”这一问题,蒋凡以苏东坡的“八面受敌”读书法为例,从老师与学生两个角度分别提出建议:老师应做到启蒙学生,做学生的向导;学生须提高读书自觉性,明晰读书之意。在阐释了如何读好书的基础上,蒋凡重点讲述了治学的门径,强调把三个打通作为文学研究的目标:即文史哲打通、语言与文学打通、文学与艺术打通。随后,蒋凡以诗歌为切入点,对比唐诗与宋词在民间的普及度,生动形象地说明文学与音乐的双生性,指出治学需要了解诗歌音律,反复推敲诗词格律,达到从“吟诵”到“吟唱”最后直至通晓“歌唱”的境界。讲座结束后,蒋凡对同学们的积极提问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师生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文学院汪玲玲管丽敏)
    2017-11-07
  • 11月2日,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扬州大学缪龙教授在我校数学楼103教室作了一场报告。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三十余人聆听了报告。缪龙以“关于有限非可解群的一些进展”为题,指出在有限群的研究中,利用可补子群来研究群的结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有限单群分类定理完成以后,学者会更注重对群结构的研究。缪龙提出M-可补子群的概念,从有限可解群的两个经典的判定定理出发,向大家讲解了如何利用M-可补子群研究非可解群,以及他取得的最新系列研究成果。最后,缪龙提出了与有限非可解群相关的若干前沿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供大家思考。讲座结束后,缪龙与参会师生进行了热烈交流,耐心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陈瑞芳苗山根)
    2017-11-06
  • 报告人: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桂根教授报告题目:GAP化学和绿色合成反应报告时间:2017年11月07日15:00报告地点:化学北楼N102报告人简介:李桂根,1962年9月出生,1984年获江苏师范大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南开大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7年美国Scripps研究所博士后工作期间,对于K.BarrySharpless教授的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研究课题(不对称羟胺化反应)起到关键作用。1997先后任美国德州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最高荣誉教授(PaulWhitfieldHornProfessor)。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海外)获得者,2011年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计划”,南京市“321计划”入选者。2015,2016和2017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目前担任国家外国专家局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学部评审专家,南京大学化学与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执行所长等职务。GAP简介:Group-AssistedPurification(GAP)化学和技术应用的研究。寻找通用的非手性及手性试剂在不经过传统纯化方式,
    2017-11-06
  • 报告人:新乡市人民检察院赵志华报告题目:法医物证三报告时间:2017年11月07日08:00报告地点:田家炳502室
    2017-11-06
  • 报告人:厦门大学魏磊杰教授报告题目:从“法律东方主义”迈向“东方法律主义”报告时间:2017年11月07日16:30报告地点:法学院301室
    2017-11-06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