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10月27日下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王克非在我校外国语学院报告厅作了题为“翻译路径及其研究”的学术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梁晓冬主持。王克非从语言的定义入手,指出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并以《红楼梦》的英译为例,比较分析了翻译路径和翻译方向的不同之处。他主要讲解了不同路径的表现,从译者、选材、认知、策略等若干层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以《红楼梦》的译出、译入为例介绍了特色翻译研究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结合讲座内容与王克非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外国语学院陈淑芬柳雪莹)
    2017-10-27
  •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近日,我校历史文化学院特邀合作共建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原北京师范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郑师渠教授莅临历史文化学院指导工作,并受到了我校校领导的亲切接见。10月25日上午,郑师渠在学院二楼会议室进行座谈。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王霞、我校学报主编王记录、学院相关学科骨干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共30余人参加了座谈。座谈会上,郑师渠结合自己数十年从事教学、科研以及领导工作的经历,针对与会师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与指导,使与会师生深受启发与鼓舞。当日下午,郑师渠在勤政楼第四会议室作了题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初期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政治心态”的学术讲座。学院相关负责人及相关专业骨干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共200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巨永明主持。在讲座中,郑师渠运用心理史学理论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政治形势和时代特征,重点通过剖析胡适、罗隆基、蒋廷黻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代表人物,以及天津《大公报》《新月》杂志等自主派刊物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政治原则等政治观念的发展和变化及历史动
    2017-10-27
  • 10月25日下午,应教育学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专家博士生导师杨小微、黄书光、鞠玉翠、宁本涛、徐冬青在我校东教二号楼302教室,围绕“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的主题作了五场学术讲座。教育学院部分教师及在校研究生、本科生200余人聆听了报告。杨小微以“愿景与战略:中国教育怎样迈向2030?”为题,围绕为什么是2030、如何预测中国教育的未来、教育现代化的未来长什么样、迈向2030从哪里起步四个方面,层层深入,揭示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路径。黄书光以“回归人本:陶行知、陈鹤琴的办学故事”为题,向我们讲述了陶行知、陈鹤琴两位教育家的办学经历和办学精神,并对于教育本土化与现代化求索中的人本精神问题进行详尽分析。鞠玉翠以“工作坊:搭建合作务实的教师发展平台”为题,从主旨、主题、准备、流程、举例五个方面给大家分享了在教师发展过程中教师工作坊起到的重要作用。宁本涛以“我国乡村教师职业认同缺失的新制度主义解释”为题,围绕何谓“中国乡村教师”、当前乡村教育现状、乡村教师职业认同群体性缺失新制度主义解释三个方面,通过分享自己在江西、山东等地区的乡村学校调研,指出现阶段中国走出发展
    2017-10-27
  • 报告人: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喻洪俊教授报告题目:SomerecentdevelopmentsontherelativesticBoltzmann报告时间:2017年10月27日14:30报告地点:数学南楼107报告人简介:丁南庆教授,现为南京大学数学系博士生导师,知名的同调代数专家,在同调代数及代数K理论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Adv.Math.》、《J.Algebra》、《J.PureAppl.Algebra》等重要SCI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以他的名字命名的Ding投射、Ding内射模已成为国际代数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曾任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数学会秘书长等职务;曾获江苏省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江苏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第五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二等奖、2001年度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等荣誉。近年来,连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项。
    2017-10-27
  • 10月26日下午,应法学院邀请,郑州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田土城教授莅临我校模拟法庭讲授《民法总则的创新与发展》。法学院部分教师与学生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围绕“理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体例的创新”三个方面展开。田土城以幽默诙谐的授课方式通过案例引导同学们深入本次讲座的主题,他认为,理念的创新包括《民法总则》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精神,充分体现效率优先观念,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特别强调绿色发展原则。《民法总则》对人进行了重新定位,承认人的差别与客观变化,实现了从形式平等到实质平等的跨越。此外,田土城着重介绍了主体制度中、行为制度中、权利制度中、责任制度中及时效制度中的制度创新,详细阐释了民法对提升民众幸福感和维护社会安定的意义。在体例创新方面,根据《民法总则》的结构体系,田土城认为我国民法典会采取总-分-总的立法体例,相较德国民法典总-分结构更为科学合理,但也指出了缺乏对客体及担保规定的不足。最后,田土城强调了《民法总则》的划时代意义,它不仅是新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还是充满人文关怀、回应时代关切、突破传统体例的立法。讲座后,法学院副院长于庆生表示,《民法总则》于10月1日正式施行,本次田土
    2017-10-27
  • 报告人: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喻洪俊教授报告题目:SomerecentdevelopmentsontherelativesticBoltzmann报告时间:2017年10月27日14:30报告地点:数学南楼107报告人简介:喻洪俊教授长期从事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研究,在AdvanceinMath.,ARMA,CMP和SIAMMA等国际重要数学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多次应邀访问意大利,台湾及香港的国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分别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017年获聘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7-10-27
  • 10月22日下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金莉在外国语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斯托夫人的‘红与黑’:谈斯托的反种族主义思想和种族主义偏见”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梁晓冬主持。金莉总述《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的巨大影响,依次阐述了该书的创作原因、小说情节的两条主线(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汤姆和敢于反抗的伊莱扎)以及作品的意义,结合美国南北战争讲述了美国奴隶制的发展历程、废除奴隶制的原因及结果。她依据《奴隶叙事》一书和19世纪上半叶人们对奴隶制的态度详细分析了汤姆叔叔的角色塑造、斯托的种族主义偏见以及当下阅读斯托的意义,指出《汤姆叔叔的小屋》仍是学界关注的热点,极大地影响了美国历史的进程,是探讨美国文化和历史、宗教思想、种族关系、性别关系、阶级关系、跨大西洋研究等话题的重要论坛。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结合讲座内容与金莉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外国语学院陈淑芬王磊秀)
    2017-10-26
  • 10月25日下午,法国政府最高荣誉金棕榈统帅勋章获得者、曾获法国总统奥朗德接见的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李志清应我校国际教育学院邀请,在东区模拟法庭为学院师生作了两个半小时的题为“法语学科导论”专题报告。学院教师和2017级新生200余人到场聆听。报告由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陈运香主持。报告主要介绍了法语的地位、法语的特点与魅力和学习法语的方法。李志清介绍了法国的综合实力和法语在全球的重要地位,对法语在世界上的使用范围和国际认可度做出整体概括,使同学充分认识到法语在国际语言环境中的重要影响力,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法语的积极性和持续性。他从语言背景和发音特点出发,深入阐述了法语的语音、语法特点和魅力,并且和英语、日语等其他语种进行平行对比,推敲出了诸多学习法语的方法和技巧,引发了同学们的深入思考。李志清从文学、艺术、体育、科技和经济发展等不同角度谈到自己对法国的看法,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知识,使其对法语和法国文化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最后,李志清逐一回答了在场师生提出的问题。。此次报告提高了同学们对法语的认识水平,调动了同学们学习法语的积极性,为学习法语树立了一个正确的目标。(国际教育学院方颀卓张珊珊/
    2017-10-26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