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10月23日下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戴彧虹教授在数学楼107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ComplexityAnalysisandAlgorithmDesignofPoolingProblem”的学术报告。数学学院相关专业教师、部分研究生聆听了报告。报告会上,戴彧虹介绍了“PoolingProblem”的应用背景,数学模型的建立,求解方法,以及“PoolingProblem”的后期的可能研究方向。着重讲解了他们团队在“PoolingProblem”上所做的算法设计以及复杂度分析等工作。会后,戴彧虹就与会师生感兴趣的相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的交流。戴彧虹是国际最优化领域的专家,主要从事非线性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是中国运筹学会数学规划分会副理事长。曾获钟家庆数学奖和德国洪堡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7年10月获第十六届陈省身数学奖。(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汪春峰苗山根)
    2017-10-24
  • 10月23日下午,应化学化工学院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贵州大学池永贵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在化学北楼N102报告厅举行。化学化工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池永贵作了题为“CarbeneOrganicCatalysis:NewActivationModesandRapidAccesstoFunctionalMolecules”的学术报告。他详尽介绍了自己开发的通过氮杂卡宾类催化剂(NHC)实现羧酸酯类化合物α位、β位、γ位以及δ位的催化活化模式,成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有机催化活化领域,实现了羧酸酯类化合物向功能分子的快速转化,并阐述了如何利用NHC催化剂实现单电子转移自由基活化模式,讲解了通过新型的活化模式和催化反应策略开发一系列功能分子的高效简洁合成方法。报告会结束后,与会师生就报告内容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池永贵一一进行了解答,现场气氛活跃。(化学化工学院谢明胜刘起胜)
    2017-10-24
  • 报告人:华东师范大学徐冬青教授报告题目:是什么塑造了“哈佛帝国”?报告时间:2017年10月25日19:00报告地点:东区B302报告厅
    2017-10-24
  • 报告人:华东师范大学杨小微教授报告题目:愿景与战略:中国教育怎样迈向2030?报告时间:2017年10月25日15:00报告地点:东区B302报告厅
    2017-10-24
  • 报告人:华东师范大学鞠玉翠教授报告题目:工作坊:搭建合作务实的教师发展平台报告时间:2017年10月25日17:00娿报告地点:东区B302报告厅
    2017-10-24
  • 报告人:华东师范大学黄书光教授报告题目:回归人本:陶行知、陈鹤琴的办学故事报告时间:2017年10月25日16:00报告地点:东区B302报告厅
    2017-10-24
  • 会议名称:“问题与方向:当代中国的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主席:北京师范大学瞿林乐教授会议时间:2017年11月24—26日会议地点:勤政楼第四会议室
    2017-10-24
  • 10月21日上午,应文学院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黄仁瑄在崇文楼502室作了题为“《辨证论》之慧琳‘音义’校勘举例”的学术报告。文学院教师代表以及一百余名学生代表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上,黄仁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辨证论》的渊源,在肯定慧琳《一切经音义》学术价值的同时,明确指出慧琳《一切经音义》在文本方面存在粗疏之处。他将《辨证论》“音义”的文字问题高度概括为“讹、脱、衍、倒”四方面,并通过例句引证,言简意赅地向观众说明“讹”为形训、音训、义训方面的讹误,“脱”为词句注释的遗漏,“衍”为刻板失误造成的字句冗余,“倒”为词语在注引中出现的顺序错误,综合运用文字、音韵、训诂方面的知识理论校正慧琳《一切经音义》,有力讲述了校勘该书的必要性。黄仁瑄针对校勘无他本可考的《一切经音义》,以注者行文格式的固定性为依据,运用理校法进行校勘,在内典中找问题,辅以外典论证,研深思精,讲解精彩,赢得现场观众阵阵的掌声。讲座结束后,黄仁瑄对观众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黄仁瑄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兼任《语言研究》副主编、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主要从事汉语史暨佛典音义研究、计算机辅助语言研究
    2017-10-23
跳转